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国家创新体系之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雄 《当代财经》2004,(4):17-19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普遍比较落后,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从市场机制、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推进企业技术联盟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技术创新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支持,针对当前我国创新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的观点,并分析其构建的法理基础。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主要由理念结构、体系结构和具体制度3个层面建构而成,其中国家创新战略、政府激励机制、市场激励机制以及风险规避机制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试议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基础上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提出新的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科技创新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而法律制度在科技创新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法制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为科技创新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不同维度全面思考,建立协同的创新发展策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应实施重点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创新策略、建立综合性创新成果交易制度的制度创新策略、建立科学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的管理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基层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完整、开放并不断自我发展的系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单元。它的能动主体包含政府、企业、人才、研发机构等要素,它的作用条件包括科技资源、法律制度、基础设施、社会舆论等环境,它的运作机制是互动、互融、互促的,它的效能作用是可以通过行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控。溯源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创新体系和政府管理理论,特别借鉴我国基层科技工作的理论成果,对基层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主体要素、创新环境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为各地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构建相关理论假说,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制度因素在流通创新对制造业效率外溢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产品市场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的省份,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外溢效应也越高,但法律制度对流通组织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模型内生性的处理结果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在推动流通创新提升制造业效率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加强流通领域政府法律规制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郑传锋 《经济师》2003,(5):12-13
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 ,此后 ,弗里曼、纳尔逊、伦德瓦尔、波特等均对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进行了研讨 ,对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投资、创造环境、协调创新活动、制定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等方面。我国建立高效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与促进政策、制定整体的国家创新战略、政府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10.
创新劳动能够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有利于培育、形成和发展创新劳动。现代产权制度能够维护创新劳动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创新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力的资本化及其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是一种具有长期稳定激励创新劳动的制度安排。深化创新劳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认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能够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产学研结合创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推进,创新激励、创新风险分配、创新成果归属与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分析研究了俄罗斯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希望对我国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积极发挥政府科技创新导向的战略功能,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构筑促进科技进步的国家创新体系,以优惠政策,招揽和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与对策,走出一条有别于欧美国家的独特的创新型发展之路.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政府不断调整国家创新战略,以提升国家和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结合创新及其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为创新主体营造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探讨了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制度安排,构建了法律制度保障体系框架,并分析了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法制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新形势下,在如何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制度、搭建军民合作平台,如何促进军民科技双向转化等方面,北京市开展了积极的工作。通过重点介绍丰台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军民融合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并在技术创新系统中处核心地位,在知识应用系统中处主体地位,应克服当前企业制度失败,市场失效和系统失效障碍,构建企业的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功能创新的新思路,这既有利于我国国家创新体制的建设,又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的解困,建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荷兰Rondeel协同创新主体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正是得益于众多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和功能互补,作为基础研究成果的Rondeel理念才得以成功解决其产业化推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法律、融资和社会问题被应用于家禽养殖农户生产经营的创新实践。我国要实现以创新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除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外,还必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激励中充分考虑农业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以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协同推进提供多层面服务支持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华振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90-292
分析了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绿色创新体系新战略,阐述了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层次,采用何种层次的战略,以及一般会依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选择的被动型战略、参与型战略、主动型战略和创新型战略,并提出要建设绿色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包括法律制度体系、财政税收体系、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证券市场监管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梦 《经济学家》2002,(1):103-108
本文认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的环境建设,完善监管法律体系;明确政府行为的法定职责,强化政府行为的整体功能和证券市场制度建设,推进政府行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和做法。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体系结构和分布不合理、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专项;制定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层面创新驱动;发展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建立以企业为生产主体、市场为需求导向、"官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制度建设尤为必要。应以提高区域创新体系的效率为中心,坚持长远性制度与渐进性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开放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从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创新文化、加快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加强创新主体的培育和产权建设、实施名标名牌带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完善财政投入与税收优惠制度等方面着手,实施区域创新体系制度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