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建鑫 《当代经济》2009,(19):78-80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云南与其他参与五国之间的贸易情况.从云南省与GMS五国的贸易现状、存在的挑战、已具有的优势以及云南与GMS五国贸易的发展思路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作出一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2008年云南省和GMS国家贸易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对云南省与GMS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促进了云南与GMS地区的双边贸易合作,实际贸易水平明显高于预测水平;云南与老挝、越南贸易也得到大幅的提升,在边境贸易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云南省与老挝、缅甸和越南贸易发展;预测对比也表明,云南省与GMS地区潜在着发展空间,特别老挝与越南市场突起所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合作、物流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玉溪市中小企业走进GMS,本文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了玉溪市中小企业参与GMS经贸合作的现状,并提出促进玉溪市中小企业完善与GMS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参与GMS已有16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相连,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导与建立,云南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1994年末,我国正式以国家的身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十几年来,云南在次区域确定的交通、能源、农业、旅游、贸易与投资、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先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2005年7月4日到5日,大湄公…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对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模型,证明GMS经济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解——核是一致的,并对GMS经济合作的内在稳定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合作、维护稳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以下简称《行动框架》),并要求切实执行。该《行动框架》确定了海关制度、检验检疫措施、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流动四个优先合作领域,是指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总体掌握目前中国海关参与GMS合作的现状,衡量中国现状与《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未来5~10年实施《行动框架》的…  相似文献   

8.
自GMS机制启动以来,我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发展次区域经济和维护地区的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执行机制,呈现制度性体制性缺陷.执行机制是次区域各国实现合作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没有具体和制度性的执行机制,势必导致经济合作的意向落空或受阻,必将阻碍GMS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正式参与GMS经济合作的省区(云南)与沿边各国或者与接壤的局部地区进行尝试,构建简便、灵活、有效、易于操作的较低层面的执行机制,逐步推动执行机制的形成和成熟并向正式机制的过渡,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GMS)开发已成为一个热点,各国企业特别是欧美日等跨国企业都纷纷投资于该区域。本文为中国企业进入老挝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进入性SWOT分析方法的框架,并重点介绍了以BOT项目方式进入研究及利用项目延伸策略达到企业在老挝长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具有相对的地缘优势,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在云南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较大比重。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主要集中于与云南省与有接壤的中南半岛国家;云南省与中南半岛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云南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体现着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梯度性;从产品结构看,云南产品出口附加值增高,工业制成品近八成;云南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占同期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比重相当1低,没有充分挥云南在中国一东盟之间的桥梁作用: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集中于昂明和终济较为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工作方法和技术都在日益更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不仅提高了工作速度,同时也使得工作的准确性得到提升。GMS地下水模型系统在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方面的应用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本文首先介绍了GMS系统的相关功能,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GMS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近几年服务业已经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分析云南省服务业的现状,提出云南省吸引外资的几点政策建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对于加快云南省得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以及云南省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使得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云南物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优势,就成了现今云南省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旅游业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己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与以湄公河为纽带的东盟各国进一步加强在经济、基础设施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便利。在《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签署并发表的大背景下,云南省的旅游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可以借机整合周边国家的旅游资源,加快与湄公河区域国家的旅游合作,形成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的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做大作强云南省的旅游产业,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本思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以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与开放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按照WTO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GMS)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协同发展、实现多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坚持“加快启动,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方针,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以贸易、旅游、农业、交通、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合作领域,推进广西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参与开发和建设。坚持中国—东盟…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至今,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经济合作已历经15年的历程,中国积极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倡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并成为湄公河委员会的对话国。大湄公河次区域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五国都已成为东盟成员国。云南既是泛珠三角区域中的成员,又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者,今后必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合作的天然桥梁和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经过15年发展,“彩云之南”云南省正迈入花卉大省行列。全省花卉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01年达到29.4亿元。其中,鲜花、盆花种植面积4.98万亩,生产鲜切花180亿枝,占全国切花产量50%以上。2002年全省花卉业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从云南花卉产业诞生时起就参与和关注云南花卉业发展的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唐开学却冷静地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已经到了全面升级的时候,品种要升级,观念要升级,技术要升级,组织管理要升级,不能只搞个别环节的升级。”强不强看三条唐开学原来是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1990年前后云南花卉产业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社会林业理论与方法,对云南省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国际上称为环境移民)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政府参与程度、经营管理方式,将移民开发划分为5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移民的扶贫有效性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从旅游市场角度来看志愿者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和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志愿者旅游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在剖析志愿者旅游的内涵、功能及志愿者旅游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为案例地,以云南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障碍及参与意图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四组参与志愿者旅游的障碍及影响因素,即旅游参与的正效应感知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对自身能力的质疑和担忧.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破除志愿者旅游参与障碍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旅游与生态建设的融合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是云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发展与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恢复相结合是云南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的重点,政府的引导,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的参与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