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宁波经济》2005,(5):27-27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利用”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霞 《特区经济》2005,(7):308-309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世界各国必然的战略选择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这一战略发展模式,是21世纪世界各国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必然的战略选择。第一、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经济形态。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使…  相似文献   

4.
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循环净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那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因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和灾难性的环境污染——诸如水源、空气污染和垃圾堆放、沙尘暴等所造成的恶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两种微观模式:一种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日前举行的“辽宁省发展循环经 济论证会”上,老工业基地辽宁正式被 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中国发展循环经 济的试点省份。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尚 属探索阶段,在国际上也处于发展过程 中。有关专家指出,循环经济就是按照 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的经济运行模 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 会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 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的物质反复循环过程,从而实现“低开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要点是以生态思维作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使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紧迫性与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科技相契的困境与破解的逻辑厘定,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回到协同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初衷。厘清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生态危机的表征,分析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科技理与生态理性关联缺失的缘由,论述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人与自然共进本质的破解之道。这为回应生态与科技共同发展是"悖论"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切入点,也给人类摆脱兼顾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诸多困境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开放"是体现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有利于维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但也存在监管问题。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关键是规划好实验室开放的目标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4、2009、2014和2019年的30个省份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水平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随年份增加不断加强,并具有较小的区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倾向于失调且随年份增加稍有加剧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大致呈现“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的目的和要求,从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及资源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常规处理方法及发展新方向.并介绍了从污泥的产生过程中控制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方法,即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6.
《首都经济》2006,(7):93-95
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势良好,增速分别为l5.2%.13.1%、l8.5%和l3.1%,均高于第三产业11.9%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些行业占GDP的比重为28.8%.比2004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带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economy of Kazakhstan, analyzes state programs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until 2015, and justifies the directions of the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nfrastructure for an innovative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搞好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钢铁是可利用的重要再生资源。介绍了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为什么有很多废旧钢铁白白地浪费的原因,提出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内涵、外延辨析与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贡生 《山东经济》2008,24(4):36-41
从归类的角度来讲,城市群内涵有八种界定方法,如城市空间论、体系论、经济区域论等等。同时,对都市连绵区、城镇密集区、城市圈、城镇体系、城市集群等概念加以区分,以有助于深化研究。对中国即将形成的23个城市群范围给予了界定,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