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促进金融稳定,实现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动态DCC-GARCH模拟方法计算SRISK衡量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以2002年第三季度—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双支柱"调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总体上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以及经济波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情景下,各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存在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实施的MPA评估体系总体上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健全以及调控方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金融监管研究》2013,(3)
金融危机引起的机构间风险传染、溢出和反馈效应,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系统性风险。以Gray、Merton和Bodie为代表提出的或有权益分析方法,考察了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微观经济扭曲是如何在经济部门间传导、扩散,并引致宏观危机发生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极值分布理论和机构间违约相依关系的SCCA方法,可用于评估极端风险时期金融机构违约时债权人的预期损失,以及政府部门的偿债能力和维持金融稳定的能力。本文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的理论来源出发,介绍了SCCA方法的基本模型及其对金融机构相关风险指标的度量,同时对如何运用该模型度量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或有权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该方法在实践中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波动、不良贷款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全球经济变动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周期及银行亲周期性的双重特征极易触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上述问题并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研究、评估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审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推进银行战略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有效预防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Bandt and Hartmann,2000),系统性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的不利消息、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崩溃等事件对其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带来的严重冲击。在上述概念中,包含两个基本因素:冲击(Shock)与危机传染机制。 相似文献
8.
Andrew Ellul 《上海保险》2022,(10):50-53
<正>本文围绕金融监管与低价抛售及其与系统性风险的相互作用,分享笔者的一些想法和研究成果,并介绍笔者及合作伙伴们在低价抛售领域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系统性风险是如何触发的。首先,众所周知,无论是银行业还是保险业,监管机构对其进行风险监管的目标之一是帮助或致力于让金融机构明白,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的过程中,外汇风险成为了一种不可低估的风险,是金融风险度量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在归纳外汇风险度量中使用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途径的不同将度量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法两大类,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讨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外汇市场的风险度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的过程中,外汇风险成为了一种不可低估的风险,是金融风险度量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在归纳外汇风险度量中使用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途径的不同将度量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法两大类,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讨各类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外汇市场的风险度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机构集聚、风险传染与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作为银行金融机构集聚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经受外部冲击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内生性及传染机理。本文把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划分为共同冲击和相互传染两个过程,选取香港上市银行2006年到2011年的股价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中资、港资及外资三个组别的金融机构个体风险特征,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测量香港银行体系的条件风险价值,判断香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影响香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对共同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强,而港资银行的抵抗能力优于内地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传染和风险溢出效应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而且不同规模银行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溢出程度不一样,规模较大银行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期货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频发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的大背景中,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内涵、测度及监管日益引发关注。本文首先厘清了系统性风险概念中的主要混淆,分类梳理了国内外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理论与方法。最后针对中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特点,对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做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保障房融资中普遍存在多重信用,预算压力和监管政策扭曲使得这些信用错配并导致了系统性风险。基于金融机构资产组合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信用错配影响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冲击,并且与保障房融资无关的金融资产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在金融机构存在多条业务线时,信用错配的影响会集中在新设业务线上。因此,对保障房融资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结构性监管,对存在信用错配的保障房融资项目和金融机构的非传统业务线重点监督。 相似文献
16.
17.
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就银行特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提高银行杠杆会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实行高管债权激励机制和扩张银行规模对此风险效应有抑制效果,但这种调节效应对中小银行并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探讨工业革命、金融革命与系统性风险治理间的关系。在工业革命演进过程中,先进技术创新应用、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环境变迁,推动了金融业演进发展和升级;反过来,资本的快速积累和有效融通对科技进步转化为工业革命不可或缺,以现代商业银行、现代投资银行和创业投资体系为特征的三次金融革命分别是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如果制度规则建设和监管滞后,金融发展失序也会导致系统性风险逐步累积,引发金融危机,反过来催生重大金融体制或监管制度变革。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业集成创新有望成为第四次金融革命的突出特征。我国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领先的国家之一,应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金融科技带动下发挥好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创投体系和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合力,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引导从业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理,并运用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不同结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证券投资资本流动则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三,跨境资本流入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跨境资本流出则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这一间接效应抑制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也通过直接效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外源系统性风险的概念入手,深入刻画其跨境传导路径,构建外源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网络传染理论分析模型。在总结各国防范外源系统性风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外源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的防范目标、思路及原则等总体框架进行设计,并提出了防范外源系统性风险的组织协调、信息统计、监测评估、防范措施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