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楚新  王丹 《中国报业》2014,(17):42-43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月》。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月度聚焦     
《广告大观》2014,(9):96-97
习近平: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的新型主流媒体8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从而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3.
黄升民 《广告大观》2014,(10):15-17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是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国权 《中国报业》2014,(17):44-44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5.
陈国权 《中国报业》2014,(19):90-91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对于大多数报业集团来说,新型主流媒体是下一个阶段报业转型的终极目标。那么,在报业面临经营困境、影响力危机,转型异常艰难的背景下,作为报业转型终极目标的新型主流媒体未来应该是怎样一个架构呢?  相似文献   

6.
<正>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顺应时代要求,把握传播规律,蹄疾步稳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发展,全力塑造江汉平原最具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主流媒体,全面打造舆论引导有力、综合实力强劲、全国知名、全省领先的新型现代传媒集团,荆州市级媒体报台协同、融合改革,做出了有力的融合实践与发展探索。  相似文献   

7.
侯晓杰 《中国报业》2022,(20):30-31
本文在简要阐述媒体融合对电视新闻传播主要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机遇,如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新闻表达方式更加多样、新闻采编工作合作属性强化等,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项军 《中国报业》2023,(9):164-165
传媒融合是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相结合的重要契机,基于此,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提高信息传播力和媒体影响力。但新挑战则让传统媒体在人才、思维、技术和创新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以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融合传播为线索,从传统纸媒转型发展的角度,探索如何促进二者的进一步融合,实现真正的融媒体传播。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的加速,2022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适应对体系化和全局化的需求,从顶层设计层面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为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2022年媒体融合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深化、反向融合、主流表达、产业合作等特征,从内容创作、传播形态、盈利方式、组织架构等多方面呈现出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0.
桂婷 《中国报业》2023,(11):234-235
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从媒体融合发展到“四全媒体”建设,主流媒体正加快转型步伐,拓宽新视野、拥抱新技术,向着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不断前进。新闻记者应当主动适应传播格局的变化,在守正创新中体悟新闻报道“深”与“浅”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四力”,练就过硬本领,在勤学苦练中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担当新时代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1.
隋莉 《中国报业》2023,(5):90-91
新型主流媒体是以媒体融合为核心的传播形式,其职责是直面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面对受众向网上转移的情况,主流媒体应做好相应的转移,加快提升网上传播力。本文分析当前主流媒体网上传播态势,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管洪 《中国报业》2014,(15):64-6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中央对媒体发展的新判断、新要求,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党报集团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融媒体背景下,多种信息载体之间进行融合,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这使得新闻工作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析如何做好融媒体时代消防新闻宣传工作,以提高消防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传统媒体对不同传播介质的使用越来越熟练,报道手段形式与运营延展能力也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透过这些变化,不难看出传统媒体对于新闻报道和报媒运营理念的转变与革新。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媒体融合发展进阶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中国报业》2023,(12):172-173
当前,全球传媒业面临着媒体融合的实践问题,我国的媒体融合进程也在推进过程中。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媒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社会向“媒介化”方面发展,社交化、移动化成为当下媒介传播的典型特征。当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向“融合”迈进的趋势。本文结合主流媒体的自身发展情况,探讨实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符坚 《中国报业》2023,(12):244-245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时代之需,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前进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逐渐走向融合发展,发挥不同媒介形式的特点与优势,使得艺术传播的路径更加多样化,为艺术的推广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然而,在融媒体视域下,如何提高艺术传播的有效性,推动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仍然值得去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芳 《中国报业》2023,(6):60-61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有利于构建新闻传播新样态,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视域下,新闻传播策略需要进一步创新。本文就现阶段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传播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丰富多样。当人们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时,就不再关注电视、报纸、广播中重复的内容。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引发人们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思考。本文基于对专业类法治媒体的分析,说明法治媒体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传统法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秀芳 《中国报业》2023,(6):162-163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介正在改变着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了传统信息的传递渠道,重塑了传统信息的传递方法。在此背景下,媒体传播方式也开始往社交化以及移动化的方向转变,传播的内容数量更加庞大,发展业态更加多样而且立体,传统媒体产业发展也因此遭到了巨大冲击。基于此,电视剧产业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紧抓融媒体时代的相关特征,来推动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彭岩寓 《中国报业》2023,(1):184-18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多方向发展,媒体融合成为主流趋势,传播媒介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虽然在创新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也使得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面临挑战。本文简述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通过融合渠道拓展程度低、发展环境不成熟以及融合目标不明确三部分,对存在问题进行探究。进行拓展融合传播内容的创新,制定双向融合新老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之上,创新媒体融合传播形式,树立多元化的融合传播观念。进行新旧媒体融合传播平台的再造,构建高素质媒体传播团队,加强受众群体意见倾听,以此来完成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渠道的拓展,为媒体的融合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