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范新安 《价值工程》2015,(4):292-294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衡量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重要概念。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从总体上来说正在逐步提高,但也有部分地区呈现出弱化趋势。近年来,更是曝出了"华南虎事件"、"毒奶粉事件"等一大批丑闻。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估,既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需要,也是对地区竞争力进行客观分析的需要,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认识和改进自身信用状况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体系,并以河南省Z市为例,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评估,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已引起了各方关注,目前国内对政府公信力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较多,但很少有从地方审计机关角度研究审计在提升政府公信力中作用。地方审计机关通过不断改进审计业务工作,在影响和推动政府公信力提升方面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提高审计机关自身公信力,树立审计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良好的政府公信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以及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政府公信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公务员素质、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体制构建、公共政策制定原则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政府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政府信用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起了良好的形象与威信。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应运而生。随着中央权力逐步下放,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表现突出。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双重作用,一方面,适度竞争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利用资源,合理有效地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过度竞争会导致产业结构扭曲,阻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旨在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并对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巍 《活力》2013,(4):96-97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政治稳定等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人们也都认为政府具有的公信力,是制止"突发公共事件"、防止产生恐慌的一荆良药.本文从公信力的内涵着手,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分析了在行为信用、政策信用、绩效信用和资信信用这四个层次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是信用经济时代衡量经济体信用状况的重要工具。与企业信用评级相比,政府信用评级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形势下,开展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既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又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信用意识的不足使得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当薄弱。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必须进行地方政府信用的构建,而建立地方法治政府、地方有限政府、地方透明政府、地方责任政府势必成为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的对策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基石,是社会整个信用体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通过对当下生活中出现的网络热词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下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同时,较为深入的分析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以及解释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宏毅 《管理观察》2017,(20):60-61
做为最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关乎地方治理的实效,治理的效果又左右着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近年来,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期内不断尝试新的治理模式,但在实践的改革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选择性缺位、适应能力欠缺等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寻找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探讨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找出一条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我国入世后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快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当前,信用环境不良,社会信用程度较低,是制约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已被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失信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其中,个人失信主要表现在:信用意识淡薄,在多家金融机构超受信借贷,造成无限度负债,到期拒不付款;部分不法商人不讲商业信用,扰乱工商秩序。一些地方政府的…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受到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公开程度较低,导致出现不良的财政现象,降低了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研究地方政府预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信用环境有所改观;海外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信用建设刚刚起步,信用意识模糊,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关系不健全,有关信用的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健全,信用市场行为不规范,信用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互用,守信获益和失信受损的激励机制仍未形成。这种现象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不仅会使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在新时期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建设滞后的主要表现有:(一)社会诚信不足少数地方政府缺乏诚信意识,随意乱收费,乱摊派,虚假承诺,重大投资、人事决策缺乏透明度,严得影响政府诚信形象;部分企业诚  相似文献   

16.
毛雷 《东方企业文化》2011,(20):126-12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全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由于近年来一系列关于政府官员的负面新闻不断出现,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每况愈下,民众对未来越来越缺乏信心。也正因为政府公信力的不断下降,我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本文将主要从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影响方面着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正在日积月累,呈现出结构分散、规模庞大、透明度差、违约率高等特点,这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危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信誉和权威,容易引发财政危机.从而对社会稳定和财政工作构成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妨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其中显性风险包括偿还风险、效率风险、市场风险等.隐性风险则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社保资金缺口风险和金融风险转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滑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而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又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增减。文章将地方政府公信力置于群体性事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以"瓮安事件"为切入点,试揭示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根源,多角度地探求和优化政府责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锐 《西部财会》2007,(7):56-58
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区域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并反过来有力地支持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起点低,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不懈努力,从完善法制、加强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政治体制转型时期,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交织并存,个人、组织以及政府道德、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政府诚信缺失、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政府公信力弱化原因的探究,最后探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