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中国观众大饱眼福,《建国大业》、《孔子》、《2010》、《阿凡达》等数部大片接连上映。《阿凡达》刺激了中国的3D电影和相关产业,上映24天,全球总票房席卷13亿美元,中国电影望洋兴叹,感慨之余,中国电影人开始反思和寻找电影产业新起点。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发展民族电影,创立中国自己的电影品牌,成为共识。1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再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电影产业进行规划,国家对电影产业提高了监管和推动力度。意见中指出,国家将扶植”骨干企业品牌战略和重点工程”,试图建立中国电影产业品牌,夯实中国电影产业的基础,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这将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新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发达国家,电影是一种工业,目的是为了赚钱。然而投资电影却犹如赌博,好的片子可以带来惊人的收入。差的电影却会让你血本无归。它本身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创意产业。是人人向往却又不敢涉足的领域。但在电影产业的整个产业链中,对于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巨大的赢利空间却充满了无比的诱惑。它已成为电影放映之外不可忽视的附加产业,在电影业发达的国家。电影外延产品或者说衍生产品的开发越来越成为一部影片、制片方以及整个电影产业获得利润的重要部分,五十年代电影票房占整个电影工业收入的90%。九十年代这一数字降到30%。相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会降到5%左右。据这些宏观的大的数字可见我们谈论或者研究电影产业已不能只停留在电影产业链条单纯关注电影本身的龙头方面,我们应该同时把目光聚集到电影衍生产业的开发。即外延产业。  相似文献   

3.
国家广电总局消息,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实出席“推动电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专题研讨会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整体营销能力,进一步完善电影产业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世界电影产业整体发展现状,并以美国和印度为对照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初步总结了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道路上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告》2006,(1):38-41
“矩阵式”营销,也即以一个电影资源的根本核心点为“营销轴心”,然后以电影产业衍生出的其他产业环节为”营销矩面”,形成由点及面的立体电影营销方式,这种“矩阵式”营销主要针对某个系列性的产业项目, 而不仅仅是一部影片的概念。《七剑》“矩阵式”营销中的轴心是电影《七剑》。它是整个产业营销的爆发点和最高极致。有了电影《七剑》的强势亮相,才能借势顺利开发之后的系列电影衍生产业,包括游戏、漫画、书籍等徐克《七剑》影片在电影营销宣传及电影商业经营上气势如虹,可以说《七剑》是徐克电影商业与艺术的新成熟季节。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匮乏与投融资资本不能满足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缺少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和制度、缺少引用信贷资金和众多风险投资基金、投融资渠道多元化还未能在整个电影产业实现、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可操控的投融资模式等。有效解决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难问题,应加快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和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法。进一步放宽政策,从而激发中国电影产业向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所有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人们认为相对旅游、购物等大数额消费,看电影既廉价又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杨航 《致富时代》2010,(3):42-44
我国电影放映事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遭遇了一定的困难,主要的症结在于电影产业体制与时代发生了脱节。随着2001年《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的颁布,院线制被提上了日程。在随后的几年中,院线不断地扩展,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一个火热的领域。近几年,这种新制度的活力被一部又一部亿元大片所证明,院线制激活了整个电影产业链条。该文旨在对这一转变进行阐释,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锐 《经贸世界》2004,(1):34-35
小小的视屏,无限的网络,生动的画面,和谐的声音,痴迷的网友,轻轻的点击,多元因素复合成了一个崭新的娱乐空间,并且这个崭新的娱乐空间正在超越它的娱乐老大哥-电影-成为电子技术新生代的全新经济业态。它,就是游戏化产业,一个新的“生钱”行业。  相似文献   

10.
赵一林 《中国报业》2022,(22):16-17
网络大电影是当下影视行业最热门的新生力量,具有极高的商业投资价值。作为互联网与传统电影融合创新的产物,它的生产市场与院线电影显示出了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网络大电影产业形态的探究,发现网络大电影独特的电影产业新市场模式,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经济、商业整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匡正 《市场周刊》2012,(3):20-21
2001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也颁布实施.明确了培育我国影视节目国际竞争力是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过去十年中.我国成为全球电视剧与动画生产第一大国.成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电影出产国。12月15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这使电影产业率先获得以正式法律方式促进产业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山寨风”席卷中国。从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到山寨话剧、山寨音乐等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中国骄傲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风起云涌。苏东坡有名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应该可以从这股拂面而来的山寨春风暖流,预感中国传媒内容产业的脉动和趋势,那必然是中国的、民族的、人民的、草根的、原创的这些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刘燚 《华商》2014,(10):30-31
尽管华为早已是中国IT产业的旗帜,但是,它依然是一家被低估的企业。在BAT们大行其道、互联网企业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这种低估就更为明显了。在电信设备、企业网和手机三个领域,华为已经是电信设备领域的下者无人争议,与爱立信共同处于产业链最顶端。  相似文献   

14.
《广告大观》2007,(10S):80-81
在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针对中国电影产业最大软肋的“电影增值”话题引起了每个人的特别关注。有专家谈到,在当代美国电影市场,电影业超过收入的2/3是来自于电影的增值部分,而在中国市场,大部分的电影还是指望着电影票房收入和一些少量的DVD版权收入。每年中国出产300多部电影,上院线的只有100多部,而在这100多部里面,只有少数的几部电影能收回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代冰  刘凤 《现代商业》2012,(2):159-160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实证研究的视角分析大连市电影产业对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怎样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实现中国电影的规模经济效应,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将从SCP分析框架下,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困境,研究以融资拓展、集团化经营等产业行为作为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绩效对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务财会》2009,(2):13-13
创意产业 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是英国.他们将创意产业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和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电视和广播。  相似文献   

18.
《对外经贸财会》2009,(2):13-13
创意产业 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是英国.他们将创意产业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和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电视和广播。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一直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独占鳌头,当属电影产业贸易的头号大国。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票房收入节节升高,但面对国外电影产业特别是美国的电影文化冲击,中国电影产业本身的脆弱和乏力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表露无遗。本文拟从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比较为视角,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中国电影产业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国电影产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电影产业对外贸易逆差大中国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商业电影转型。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20.
电影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视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而与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电影动画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电影动画文化内涵的严重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电影动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影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电影动画作品,提出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表达与电影动画产业完美对接,助推产业的蓬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