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地序位,阴阳消长,因而万物生长。在《易经》中“蒙”卦排序第四,表示初生万物蒙昧无知并创始成长的状态和学问。  相似文献   

2.
李申 《三联竞争力》2007,64(7):71-71
从汉代开始,儒者们撰写了大量(约五六百种)的易传、易注,对《易经》和原来的《易传》进行解说。这么多新的易传、易注说明儒者并不满足于原来的解释,他们要根据自己时代的特点,对《易经》和《易传》重新进行解释。后来儒者的解释,就形成了易学,即关于《周易》的学问。清代儒者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把历代易学家分为两大派别,一是“象数派”,另一个是“义理派”。  相似文献   

3.
罗颖 《广告大观》2007,(7S):82-83
上古时期,中国就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名为《易经》。所谓“易”,就是更迭变化——星移斗转,时光推移,世界因此繁复芜杂,充满变化。有人概括说,如果要问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相似文献   

4.
“姤”卦《易经》第四十四卦,上乾下巽,“乾”为天而“巽”为风。“姤”《易经·序卦》说:“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就是相遇之意,且是不期相会。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易经》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传统文化,现在却有人借“易经”打起了小算盘。近日,北京市昌平区某酒店召开了一场“六国易经峰会”,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焦循指出,《周易》的宗旨就是“教人改过”。因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被“教”,《易经》的封辞和爻辞便是圣人教民以治天下的结晶,而阐发《易》理的《论语》和《孟子》则是对“伏羲之教“的继承和光大。同时,“变通”又与“改过”等义,《周易》中“以同声为假借”的丰富内容就体现着“变通”的思想,这不仅成为焦循衡量过往一切易学典籍和易学家的一个重要标尺,而且也因此使其易学具有了道德哲学的显著特征,并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武志军  陈文  骁勇 《中国品牌》2012,(7):110-111
《易经》是国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的精髓就是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和变化规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这种阴阳变化关系。只有做到在用笔、章法和神韵上神形兼比备,才是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易道书法就是《易经》的文化精髓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典范。2011年,我国的一部《易道书法》作品漂洋过海,被大英帝国皇家博物馆作为东方文化珍品奇品收藏。此作品的创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易道书法创始人的马宝善。  相似文献   

8.
震卦的理解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7,68(11):69-69
“震”即震动,动而上进之意,为八卦中“震”的卦象,一阳始生于二阴之下,亦即“雷”震产生声音的物象。根据乾坤阴阳自然相生的道理,“震”之卦象是“坤”得“乾”初爻而成,在这里“乾”、“坤”为父母,而“震”卦则为长子。按《易经》的卦序,“震”卦序于“鼎”卦之后;二雷相重,雷声重叠相继而作,威震之象更为显著。“鼎”之用为祭祀宗庙、  相似文献   

9.
红日当空照耀的景象,《易经》中称“火天大有”。其前“同人”的与人沟通、求同存异,走到了凝聚人心、合作共事、共同发展的地步,所以“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就是说:你的理想和主张符合社会需求和趋势,就是与群众同心同德,社会资源(人、财、物)就必然归向你,这就是“大有”卦展示的拥有伟大事业成功景象。  相似文献   

10.
“恒”卦序“成”之后,为《易经》第三十二卦,《序卦传》曰:“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意思是说:夫妇之道,不能不持久,所以在成卦之后就阐明恒卦的道理;恒的意思,就是持久。(魏)王弼解析“叵”卦说:“长阳,长阴,  相似文献   

11.
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易经》中“泰”卦之后就是“否”卦。“泰”之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该卦称“泰”,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  相似文献   

12.
杨轶清 《浙商》2010,(7):108-108
领导力并非需要锋芒毕露,能“将将”的人才是真正的帅。这也是《易经》中“潜龙勿用”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数字真是奇妙啊!老祖宗在《易经》里称,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古代的人掐指一算,万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数”的缘故。甚至外国人也写了一本叫《数字化生存》的书来说明数字与现代文明密切相关。“厚黑教主”李宗吾在他的“做官六字真言”里虽然忘记了把玩...  相似文献   

14.
《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九卦为“临”,蕴“居高视下”之意,有统治、领导、监督、威逼等等含义,全卦之精神主要是落实在“治”的意旨上。该卦以“临”命名,也就是从阳气进一步上升,二阳之德能得到进一步壮大,可以主导达到由“初”而始,“监临于下(后)”的层次。“临”之卦辞曰:“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易经》“临”卦为“八卦”之“兑”卦与“坤”卦,由下而上组合而成的卦象;下“兑”为“说”为“悦”,上“坤”为柔为顺;而“八卦”之“兑”为“泽”,“坤”为“地”,是泽上有地;故“地临于泽”,“泽上有地”,地高于泽,泽容于地;以人事而言,“泽”好比是人民大众,“地”好比国家土地,有好的君主去统治,则大地容纳无疆,人民自然“喜悦和顺”;  相似文献   

15.
《三联竞争力》2009,91(10):77-77
《易经》的“谦”卦,居“大有”卦之后,是对人类富裕之后如何处世的智慧启示。其卦“艮”下“坤”上,是有而不居的象征。以卦象而论,山体高大,而于地下,象征着虽然内在蕴藏崇高,却能“屈躬待物”;以人事而论,这种谦虚处事待物,“先人后己”的风尚,则在现实的事务处理中,又怎能不事事皆通畅方便?  相似文献   

16.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他主张养生的关键就是养气、养性。养气就是随着四时天地之气的变化,人的五脏六腑之气的盛衰亦随之而变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即时养五脏六腑之气。养性首先是养德性;其次就是修心养志,即控制七情六欲,还要在劳动、行立坐卧等方面亦莫过度。可见养性命之道就是“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相似文献   

17.
从《易经》原著识读“坎”卦,明确这是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的卦象,就如同一个预设的陷阱那样,一阳陷入其中真是孤立无助。而当两个“坎”卦相重,谓之“习坎”,象征着艰难困苦、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18.
丹道养生有外丹、内丹之分野,古来著作众多,真正是汗牛充栋。但正如宋人翁保光《悟真篇注》所说:“丹经万卷,妙在《参同契》!”《金丹歌》的作者高先则说:“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经王!”又有学人称《参同契》为“丹法之祖”、“丹经之祖”。  相似文献   

19.
从字形上认识,“屯”就像由地下屈曲初生出来芽,尚未申张开来,尤如草木萌芽的样子。就卦形而言,以卦中二阳爻讲是将“临”卦二、五之爻相易,从四阴爻看将“观”卦初、上之爻相易,这均为其中一爻交换即“屯”卦。《易经》中“屯”序第三卦,下“震”是动,乾一阳交坤体初爻,表示天地始交;上“坎”是险,  相似文献   

20.
客观全面的评价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科学制定营销战略的必要条件。现通过数理分析,构建了“易经——SWOT”市场营销环境评价模型,进而提供了一种适合复杂市场营销环境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借助于《易经》智慧,丰富了现代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理论,从而指导企业制定更加清晰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