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将出口开放纳入市场邻近指标的测算,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建了城市层面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指标。并在匹配企业数据和相关城市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程度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引入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水平的提升尽管会带动出口和高MA地区企业工资的上涨,但却不利于非出口和低MA地区企业工资的改善,从而扩大了企业工资差距。由此本文从改善出口开放与市场邻近水平入手,提出了化解企业工资差距难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而后计算得出中间品关税水平,以此度量贸易自由化.接下来,本文借鉴Freestra和Hanson的外包模型来构建计量实证模型,检验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样本选择模型评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女性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高的省市,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女性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仍然以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省市,即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有所提高,对提高女性工资水平所起作用也非常有限。此外,首次指出影响女性选择外出工作意愿的因素,将受到女性所在省市出口能力的根本性干预。本文研究表明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确实是提高女性工资水平、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新思路,但前提在于出口产品结构已经实现了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尼系数、广义熵(GE)指数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发现,在2010年,无论是全国还是城市或农村,收入最高的10%人口的收入与收入最低的10%人口的收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54,城镇为0.431,农村为0.374。GE指数的分解结果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解释全国收入差距50%左右。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此外,转移性收入没有起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出口工资溢价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存在着显著的工资溢价;具有较高工资水平的企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后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证实了出口工资溢价是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理解出口和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的工资差距.因此,依托对外贸易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本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提高低技能群体的技术水平,这将有利于中国培育高质量产品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并缩小国内的工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我国34个行业1994~2010年间的工资变化情况,采用数理模型和计量方法分析出口贸易对行业工资的影响发现,开放政策使得出口通过商品价格影响行业工资.出口程度高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快;出口程度低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慢.开放后期,出口价格指数相对下降,弱化了出口对行业工资的拉动效应.考虑到当前简单的出口导向已不能为制造业企业与工人带来福利,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出口导向政策作出调整.一是鼓励出口企业加大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动态比较优势,争取长期贸易利得;二是对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当减少出口鼓励政策,以免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削弱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走差异化路线,形成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产品;四是鼓励消费本国产品,支持使用本国中间品,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通过拉动内需形成规模经济和大国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9.
使用CHNS调查数据,从人口年龄分布和收入差距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角度考虑,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分布不平等按人口特征进行分解分析,得出结论:年龄不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老年人中的贫富差距更为明显,贫困的老年人生活堪忧,而高教育程度的人老年后的生活水平高;地区差异是年轻一代的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社会养老保险对缩小地区间老年人的收入差距有一定的贡献,建立全国范围的养老保险体系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8年外资或外资控股的服务业企业为样本,借鉴Feenstra和Hanson(1999)采用的估计高技能员工相对需求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行业和地区考察中国服务进口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对全国、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全行业、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服务进口的增加都会导致工资差距的扩大。此外,企业利润、员工受教育水平等企业特征与工资差距存在正向关系,而企业中高级职称员工占比的提高会缩小工资差距。因此,从缩小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出发,应注重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而非对高学历的一味追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年到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建立了分城乡的中国居民消费函数模型,通过计量模型方法的研究发现:考虑交互作用后,城乡收入差距、房价均会引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呈"倒U型"关系,房价基本上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可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物价水平主要影响城镇居民,而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利率和金融危机并未影响我国的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导致劳动力资源紧缺,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劳工成本不断上涨。新兴经济体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借助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工资上涨对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资上涨并没有阻碍新兴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反而促进了出口,这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共同作用下,新兴经济体仍能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样本来看,各类型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都会推动增加值出口,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促进增加值出口增长幅度最大,低级技术工人的促进作用最小。最后,预测了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贸易潜力,多为贸易潜力巨大型和潜力再造型,建议拓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角度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于源 《财贸研究》2013,(5):70-78
理清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是探究中国收入差距的基础,新经济地理(NEG)理论认为区域市场邻近程度影响工资水平。基于统一的NEG框架估计城市市场邻近指数,并构建扩展工资方程,用CHIP2002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工资水平中的NEG市场邻近效应,发现即使考虑工人个体自身特征和城市自然禀赋、社会制度差异,这种影响效应仍然稳健。实证结果基本符合NEG理论预期,这对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Mincer收入方程构建了农户收入决定方程,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CSS)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农户收入差距的成因,期望能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劳动力平均年龄和家庭负担率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为负;分东中西部进行的区域比较,发现上述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教育和社会资本是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构建省级层面的出口技术水平指数,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各省级区域2002-2012年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各省级区域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在不断地升级,但没有Rodrik测度的那么高;2.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均显著地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以及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了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3.外商直接投资也能显著地扩大其相对工资差距,而区域开放程度则显著减少了我国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  相似文献   

16.
17.
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刻画教育不平等的指标,选取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动态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正相关.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将扩大0.412~0.618个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发展高级人才市场。以缩小由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分配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文献基础上,本文梳理出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机制,认为在劳动供给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工资差距决定于劳动需求结构变动,而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是研究两者关系的重要范式。劳动禀赋结构模型是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且技术水平相同的框架下,贸易品由于劳动禀赋结构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产出水平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结构和工资差距;而技术效应结构模型则是在两国生产一种产品且技术水平不同的框架下,贸易品由于技术效应结构不同,导致相对工资和劳动需求关系曲线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结构和工资差距,而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传导机制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商业研究》2006,(1):108-111
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角度看,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导原因,且不合理的再分配政策的逆向调节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差距。时下,必须从加大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切实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分配作为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运用2002年~2019年我国慈善事业和福利彩票表征的第三次分配情况,考察了第三次分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2002年~2019年我国慈善事业和福利彩票事业发展迅猛,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显著。其中,慈善事业中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的作用要明显强于第三次分配的其他项目,大约是其他项目的两倍。并且根据以上实证研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