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就是借助现代经济分析手段,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唯一的一个标准中以可计量的形式来进行经济分析。税制设计就是寻找能在公平和效率间达到最佳平衡的税收制度。社会福利取决于个人效用,但决不是个人效用的简单累加,它还取决于个人效用的公平分配程度:当个人效用不平等加剧时社会福利会减少,从而社会福利也反映了税收制度的公平含义——最大化社会福利同样蕴涵了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保证政府获得一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优化税制,以降低课税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历年来政府和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最优税收理论是从效率和公平这两项基本税收原则着手,它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构建好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之间的关系,其实质上是税收原则的延续和深化,对很多方面都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最优税收理论可以从最优商品课税、最优所得课税等方面研究。以下从最优所得税课税浅谈最优税收理论。  相似文献   

3.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最优税收理论的两大主体部分--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的主要理论进展及其政策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所得税的功能及其税率设计、税收政策目标、假设条件、政策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国家税制设置与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系统分析了最优税收理论的思想渊源、产生、发展,以及其在西方主流税收理论中的地位。同时还对其他税制优化理论进行了充分分析,以供给学派的税制优化论及公共选择学派的税制优化为典型代表。另外,还梳理了我国税收优化理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具有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是否引入碳税政策一直为学术圈所讨论。基于就业视角,分析碳税对宏观就业影响的机制,并在传统DICE模型基础上,将就业作为内生变量引入模型,在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下,更精确地求解中国2010-2020年应该征收的最优碳税额,经计算发现,中国最优碳税额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进一步分析碳税对宏观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最优碳税额下,碳税政策对我国宏观就业的影响是负向的,且随着最优碳税额的上升,负向影响有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志刚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26-127
社会各阶层能够就社会利益分配上的公平正义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社会正义观能够成为这种价值共识。这一社会正义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它能够完整地概括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解放劳动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从而凸显出与西方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各种社会正艾理论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对最优金融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既定金融资源之下实现经济发展最大化的银行部门发展(间接金融)与金融市场发展(直接金融)的最优组合即金融结构最优点;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付俊 《商业时代》2012,(31):29-30
当前品牌的市场高价值现象使人们开始逐渐怀疑,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是否还适用当今的社会经济。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角度,形成一套发展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但是将其解释于品牌价值时总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笔者回归经典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通过其基本理论和观点来解释品牌价值的形成和高价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周志刚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26-127
社会各阶层能够就社会利益分配上的公平正义达成共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社会正义观能够成为这种价值共识。这一社会正义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它能够完整地概括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解放劳动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从而凸显出与西方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各种社会正义理论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0.
蒋冠  张萌 《中国市场》2012,(3):50-56
最优通货膨胀率目标是货币政策决策的核心指标,选择何种水平的通货膨胀率目标对于货币政策的路径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流程需要建立适应于经济转轨和经济周期波动背景的最适度通货膨胀率实证分析框架。本文基于中国国情,从中央银行跨期效用最大化的研究视角入手,建立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VAR模型,通过分析二者间的联系揭示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并据此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计算实现中央银行跨期最大效用的最优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具体事项的会计理论框架对完善会计理论、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建设和实务发展十分必要。增值税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共同研究领域,增值税业务作为一个具体事项既是会计研究对象整体的一部分,又具有区别于其它事项的本质特征。因此,其理论框架既要保持与整个会计理论框架相协调,又要突出区别于其他事项的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商品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企业家才能是新的生产要素。其中信息、技术属于生产资料,其本身不创造价值,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企业家和科技、信息工作者的劳动同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我国现阶段消灭剥削的途径在于劳动力转化为资本。  相似文献   

13.
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涛 《商业研究》2011,(2):157-164
随着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对于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从最优货币政策的目标出发,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内涵、类型和最优货币分析框架的特征,及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和几个典型的货币政策规则,特别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及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旨在为我国确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其友 《财贸研究》2003,14(5):7-11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变引起了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劳动结构的变化既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又影响着财富的生产。尽管分配制度涉及到所有制、生产力状况等等方面 ,但劳动内容、方式的变化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分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要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应讨论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税收缺口的不平衡。本文选取中国31省份3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以适合大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作为核心算法,从税收流失的视角分析地区之间的税收差异。结果表明,在同等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省份之间的流失金额、流失率、流失户、流失户比差异明显。因此,税务机关应以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为契机,科学识别区域税收流失差异,促进区域税收征管平衡,保证经济税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简单商品经济”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转化”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由“简单商品经济”通向资本主义现存生产方式的桥梁,它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商品经济”的范围,而是其全部理论的支点。然而它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并非是一种完全自洽的存在,它在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经济活动方面,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价值链管理与品牌竞争力: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逻辑起点与内涵,本文认为品牌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与无形资产,品牌通过垄断效应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并产生经济租金,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依赖于使用价值的有效嵌入和交换价值的低成本实现;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价值链管理策略在于通过品牌质量管理实现品牌自然价值的嵌入,通过品牌形象管理实现品牌符号价值的嵌入,通过品牌关系管理提升品牌的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流转税与所得税最优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亮 《财贸研究》2004,15(5):67-71
在中国 ,流转税和所得税都与经济增长呈现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 ,而与人均GDP以及城乡居民储蓄表现为较好的正相关 ;流转税和所得税分别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的三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变化轨迹。本文通过 1 992~ 2 0 0 2年税收数据拟合模型 ,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增长最大化时 ,最优的流转税、所得税占GDP的比率 ,并得出目前的税改重点应为增大所得税的比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马克思指出了实际生活中的工资运动不同于剩余价值生产分析中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相一致的理论假定;对现实中劳动力价值及工资运动的考察与正确把握,必须在劳动力价值价格界限的理论基础上来进行。这个理论揭示了工资由身体标准和社会标准确定,劳动力价值界限的决定要素是纯生理要素与社会历史要素;这个理论的实质,就是否定了工人所需生活资料是仅为劳动者生理需要部分提供生活资料的传统看法。如果工资没有达到劳动力两个界限所要求的内容,那么工资就低于劳动力价值,它成为工人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进行提高工资的斗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