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最终需忍痛割爱地去杠杆化。今年对金融市场将是一个静水流深的时期。继11超日债、13中森私募债触碰零违约边际,并大都以征信机构代付利息稍许平静后,国内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游弋于破立相间中已预留下了冰层撕裂的"代表性断层线"。正当投资者警觉下个冰层撕裂的品种是谁之际,日前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99号文),罕见地强化了信托公司卖方尽责义务。99号文实际与银监会2013年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8号文、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  相似文献   

2.
《商》2016,(7):185-186
刚性兑付规则在我国信托市场上由来已久,但该规则从诞生之日起就因为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信托法律法规、加强合规性建设、健全合格投资人标准制度等手段打破此规则。  相似文献   

3.
王磊 《商》2014,(40):155-156
本文密切联系市场,以2014年中国债市首现违约债券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债市长期刚性兑付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出2014年中国债市违约债券的一般特点和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毛益民 《商界》2013,(4):151
信托找投资者拿钱,是典型的借款而不是投资行为。借款是必须偿还的,并且必须支付承诺的利息收益;而投资是存在风险的,亏损自负。"信托公司刚性兑付是行业对投资者保护的必要措施,不能打破。"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在两会上说。信托公司打破"刚性兑付"的做法蔡鄂生并不认可,他  相似文献   

5.
刚性兑付现象在我国有着复杂的成因,并植根较深。辩证来看,刚性兑付并未绝对有弊无利,但仍然是"弊大于利、近利远弊"。随着监管态度的进一步明晰以及资产管理行业自身的努力,顺应经济新常态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打破刚性兑付已成共识。本文在对刚性兑付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利弊、行业现状进行探讨,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打破刚性兑付准备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6,(5)
2014年3月,以ST超日实质违约事件为伊始,直至2015年底,陆续发生了多起债务违约事件,如具有代表性的天威违约成为首例央企债务违约。这一列实质违约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债市刚兑时代的结束。刚兑的全面打破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本文以债券违约事件的全面爆发为切入点,分析了刚兑打破这一系统性转变会对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如债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评级机构、发债主体等,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珣 《致富时代》2015,(3):167-168
造成近年来信托业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元化的,然而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即是所谓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在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广泛执行。这一做法虽然并无立法依据,然而却成为了我国信托业实务中必须遵循的"潜规则"。"刚性兑付"在推动我国信托业繁荣局面的同时,其实质是让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承担保证收益的担保义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揭示其子博弈纳什均衡策略的经济学本质及局部的合理性。对金融机构而言,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结果。接着分析得到了偏离刚性兑付策略的经济学条件,即当违约损失超过了管理费收益比、预期未来的业务增速显著放缓等条件下,刚性兑付策略也将会偏离。最后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剖析问题根源,指出了刚性兑付将扭曲直接融资市场中的利率定价及风险承担机制,虽带来短期的信贷繁荣现象,但也埋下了长期的债务危机及金融机构破产重组等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9.
朱熹妍 《商》2014,(45):9-9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对到期项目刚性兑付,其中自有资金垫付占比很大,由此行业承压不小。“不兑付不行,直接说刚兑也不行。”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表示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只能打落银牙往肚里吞。  相似文献   

10.
网上交易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双边声誉的角度分析网上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双边声誉机制对交易主体缺乏约束力是网上交易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通过强化网上交易过程中双边声誉机制的作用,提高对交易主体监督和约束的强度,促进网上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信息中介构建一个第三方规制主体—虚拟社区,来约束网上交易双方的行为,强化双边声誉机制的激励作用,保障网上交易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诚信的企业家声誉机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声誉机制(ReputationInstitution)是介于单纯建立在重复关系之上,依赖博弈双方自我实施的声誉和以国家强制力为实施保障的国家司法系统之间,或者依靠社会规范,或者依靠缺乏强制力的私人司法系统来组织实施的围绕合约执行而展开的有关社会成员商业行为的信息纰漏、纷争的仲裁、欺诈行为的惩罚等活动的规则和程序的总称。  相似文献   

12.
“直播带货”自上线以来,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很多商家、个人纷纷通过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带货销售商品,然而“直播带货”乱象层出不穷,售假情况最为严重。本文基于KMRW声誉理论,通过售假带货方与监管方单次博弈和多次博弈的分析得出每个阶段下带货方的最优选择:单次博弈中,不道德的带货方会选择售卖假货获得最大收益;多次博弈中,不道德的带货方会假装为道德型的带货方维持声誉,直到最后阶段放弃维持声誉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声誉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没有任何外部激励的情况下,代理人能够预见到的至少是其最差努力水平所得,至多是其最大努力水平所得。它可以做为显性激励契约的替代品。契约履约的可观察性或可证实性,让签约双方考虑到眼前和未来的双重利益,还有未来可能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交易对手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声誉是一种保证契约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机制。良好的银行声誉和银监会的声誉能大大的降低银行与银监会、存款者的信息不对称,对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和强化银监会的监管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声誉管理,应建立诚实可信的监管秩序,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运用商业银行声誉自身的激励作用来约束银行自觉的构建和维护商业银行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复杂自适应演化系统理论视角探析多主体企业联盟稳定性构建。依托公共品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具有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的数学理论模型,并通过Netlogo实验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惩罚机制能有效促使联盟成员由机会主义者向稳定合作者的演化进度;声誉机制通过降低联盟成员的惩罚成本、提高对机会主义者伤害能力的方式增强对机会主义者的惩罚效应,两种机制在多主体企业联盟自组织演化过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为联盟企业合作稳定性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勾永尧  王发钱 《中国市场》2009,(19):125-126
风险投资家在整个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投资者通过显性契约来激励约束风险投资家,然而创业投资的报酬分配机制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它未能使投资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为了弥补报酬激励合同的不完备性,有必要通过起着隐性激励作用的声誉机制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翁世淳  黄维 《中国市场》2013,(11):87-95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手机行业正经历一场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的革命。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在市场竞争中普遍采用低价策略以获得市场份额。本研究尝试创新性地将连锁店悖论模型和KMRW声誉模型结合起来,构建适合分析非合作博弈下智能手机定价策略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理论模型的可靠性,最终得出结论——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实施低价策略从长期来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朱薇 《商》2013,(6Z):90-90
依托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声誉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密切相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声誉。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企业社会责任就会发挥潜在的“保险效应”,本文重点分析负面事件发生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策略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东  佟昕  王念 《商业研究》2020,(11):35-42
基于博弈模型和实证数据分析分享经济平台通过声誉机制增进社会信任、促进合作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分享经济平台通过声誉机制增进间接信任水平,从而带动了总体信任水平,并最终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社会信任水平越低的地区越需要分享经济平台通过声誉机制来弥补社会信任的缺失,而表现为分享经济也越发达。据此,需要将基于以分享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的信誉数据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并与监管机构共同探讨合理的失信惩罚机制,以及由监管机构和公共安全责任部门共同将相应的消费者数据保护政策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20.
雷宇 《财经论丛》2011,(3):93-98
从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声誉机制有效性受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声誉会带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但是声誉机制的这种效果受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声誉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更加有效。本文的这一发现为声誉机制的效果提供了具体的经验证据,而且证明了正式制度安排(实际控制人性质)会对非正式制度(声誉机制)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