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栋 《商业研究》2020,(4):31-39
未能获得低保救助但贫困脆弱性较强的近贫人口,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且与低保家庭相比,还可能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悬崖效应。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测量近贫人口的贫困程度,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低保制度是否对低保家庭与近贫人口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悬崖效应,并分析由悬崖效应引起的救助性福利缺失是否造成近贫人口对低保制度参与权与福利加成的不平等。结果显示:以各地区低保线为基点,近贫人口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线的部分累加至最低工资线与低保线差值的0.2至0.25倍的区间时,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与救助性福利缺失,参与权与福利加成方面存在不平等。因此,应将贫困脆弱性纳入到现行低保救助判别机制之中,以此完善对未来陷入贫困可能性的测量与识别;同时将存在救助性福利缺失的近贫人口纳入到低保制度,以此化解悬崖效应引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证低保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收入为本"的消极救助理念对于脱贫的意义却不大,陷入了与制度初衷相悖离的贫困陷阱中。因此,试图找寻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投资理论的视角下寻找化解的路径,最终达到完善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残疾人保障权益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各种因素,包括残疾人自身身体和心理因素以及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的影响,残疾人就业水平并不乐观。文章从对残疾人生活起到保障作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低保制度在给予残疾人以保障之外对残疾人就业产生的外部效应并分析相应的原因。最后,根据存在问题以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从低保制度的角度出发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供销商情》2007,(2):46-46
农村低保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建立。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将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前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金人庆表示.明年中央财政将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在更多地区推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意味着.中央财政将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本文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响,随后,探讨转移支付对贫困、不平等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0.36%~5%;两种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但两种转移支付在贫困者和非贫困者收入中占比有较大不同,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不平等,而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农业旱灾脆弱性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对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农民年均农业收入占纯收入比例的影响次之,其他影响因素依次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农村恩格尔系数、有效灌溉率、农业GDP比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立健全旱灾风险预警及防控机制、提高农民抗灾、防灾的意识和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61个发展中国家198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主要考察公共教育投资对缓解人口贫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投资对消除贫困有显著的作用,且比人均GDP增长、城市化等的作用更为突出,但在缓解贫困深度(以贫困差距衡量)方面,其效力明显不如贫困广度(以贫困人口比例衡量);对不同收入水平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投资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将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因此,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反贫困的思路、策略和措施也应适时调整,教育扶贫必须同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以期形成更有效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王士心  赵明 《商》2012,(19):128-129
本文运用《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与"马丁法"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调研获得保定市当地物价水平,科学测算保定市统筹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深入了解目前保定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相衔接的程度,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与执行力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河北省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在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的今天,相对贫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让我们对贫困问题再次进行深思讨论,如何消除绝对贫困并减少相对贫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贫困的深入分析总结,在实证的基础上给出建议,以期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减少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20年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的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基于CHFS2017数据对15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对贫困水平进行刻画,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方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相对贫困比例较高,且存在着区域不均衡和城乡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相对贫困比例高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贫困比例远远高于城镇地区;数字金融能够明显减缓相对贫困,其减贫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效果要高于东部地区,对农村的减缓效果要高于城镇;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创业、缓解信贷约束和化解农业风险来减缓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2.
刘雯 《市场论坛》2007,(10):69-70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1986-2005年脆弱性指数进行了测算,认为1986-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程度曲折上升,1994年以后脆弱程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省级政府内各级政府间财政分权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地市、县级连续财政数据,结合转移支付制度影响省内财政分权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县级财政收入占比、地区GDP、预算内教育和卫生支出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都促进了省内财力下移,形成有利于财力下移的财政分权;而专项转移支付由于其特定的目的性和配资要求不利于省内财力下移.为促进包括全国县级政府财力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并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而且需要省级政府内部进行合理有效分权和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着重发挥省级政府利用转移支付在"承上启下"过程中促进合理的财政分权和财力下移的主导作用,以此发挥转移支付在省级政府内部向下的财政分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并实证检验了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地方政府并不存在反应过度问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从短期来看,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基层政府的财政债务负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长期来看,应进一步完善分税格局,给予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与其事权相匹配的税权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栋 《商业研究》2020,(7):136-144
本文使用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基于主观福利研究视角,运用PSM-DID估计方法系统性评估与分析低保制度对贫困群体主观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低保制度能够改善贫困群体生活满意度,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低保制度能够在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保障以及贫富差距问题方面提升贫困群体主观获得感,但对教育保障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低保制度降低了贫困群体对未来的信心及亲友的信任程度,未能提升贫困群体主观安全感;在城乡、区域之间低保制度对贫困群体主观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效应较为均衡,但对主观获得感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中国的城乡低保制度的内容、方式、水平都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同步的拓展与提升,新时代更需注重满足城乡贫困群体的精神需求,并努力解决低保制度在城乡及区域间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磊  张晨 《财贸经济》2018,(5):130-145
基于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引入发展经济学的FGT贫困指数,分别从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方面对西部地区贫困水平进行了测度分解.然后基于1999-2014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旅游业和经济增长作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减缓农村贫困中呈现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当发展水平较低时,旅游业可以显著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但当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跨越门槛值之后,上述贫困减缓效应则不再显著,并且还存在加剧农村贫困强度的潜在倾向.(2)当人均实际GDP低于第一门槛值时,旅游业并未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当人均实际GDP跨越门槛值之后,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广度和深度的边际效应呈相反变化;而当人均实际GDP处于门槛值8717元前后区制时,旅游业对农村贫困强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3)以人均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旅游业减缓农村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具有正向非单调性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杨茂  王玮 《商业文化》2021,(6):114-116
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包括"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对处于社会保障体系基础性地位,被誉为"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这意味着其在新发展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相对贫困人口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重庆市地处我国内陆西南,实行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发展战略,研究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经验,可以为全国低保制度的统筹城乡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姚毅 《北方经贸》2012,(6):58-6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相对贫困问题则日益突出。结合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着重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会自动产生;二是不同纬度的人力资本均能有效地缓解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由此,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的关键是要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征税、强制上网和可交易绿色证书三种补贴措施为研究对象,以居民环境支付意愿为约束条件,构建了非线性优化模型进行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是决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力度的关键因素。在无约束条件和完全竞争市场情景下,与现阶段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相适应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最优比例为37.57%,且三种补贴措施的有效性一致;在不完全竞争情景下,可交易绿色证书的价格微调机制决定了其有效性优于税收和强制上网政策。本文认为,补贴措施力度应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相适应且适度超前,同时应建立并完善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恩施自治州宣恩县为个案,利用2002——2006年宣恩县的面板数据对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转移支付的关联性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后,宣恩县财力锐减,义务教育经费对财力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很大,同时上级财政有限的转移支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宣恩县义务教育发展,但该县义务教育支出缺口仍然很大。最后基于个案实证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共性问题分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