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贸易问题》2015,(11)
本文基于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侧技术效率损失与消费侧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在中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两个因素导致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比重、创新投入比重的提升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现象;而地方保护导致的市场分割、过度投资将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将会弱化对外直接投资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因此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弱化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消除市场分割,加速建立中国统一的消费市场,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中国工业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与中国有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往来的165个经济体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计算出口效率,运用面板GMM实证分析了中国OFDI对出口效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高了出口效率,而且促进效应主要来自出口实际值提升;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OFDI的出口效率促进效应优于对贫困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促进效应;投资扩展边际对出口效率的促进效应优于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扩展边际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国家表现最优,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在发达国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对外贸易长期以来与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且结论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18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理论模型及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互补(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产能过剩问题也得到不断改善。本文在梳理我国产能过剩的内涵和成因基础上,基于“供给侧—需求侧”分析框架,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缓解产能过剩的内在机制。在供给侧方面,对外投资使得边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并且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产能的利用率来缓解产能过剩。在需求侧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出口效应和国际竞争效应,从而提高产品需求来缓解产能过剩。最后,本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改善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替代出口还是促进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迅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我国对东道国的出口还是会用海外生产来替代我国对该国的出口呢?本文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现实情况,通过构建一个影响出口的引力模型,并利用我国2004-2010年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混合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促进效应都存在。因此,对于我国目前而言,无论是对发达国家的逆向上行投资,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顺向下行投资,都是具有贸易创造效应的海外投资。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发展整体下滑,我国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更深受其影响。而且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能否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参与投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带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赵英杰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25-29
1990-2011年美国采掘业、制造业和公用事业的资本积累和产出不断增长.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存在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二个假定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三部门的产能过剩主要归因于生产部门整体资本有机构成、三部门自身的利润率和资本积累的变化。此分析结果对于区分中国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直接出口相比,间接出口降低了企业出口的固定成本,但增加了出口的可变成本.本文首先在Melitz(2003)的理论框架下引入融资约束和多种出口模式,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间接出口模式,以节约出口固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基于此,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第一,融资约束的增加不仅增加了企业间接出口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间接出口规模;第二,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的企业而言,融资约束的增加对企业间接出口模式和间接出口规模的影响更加明显;第三,生产率对企业出口模式的影响不明显,但企业规模、经营时间、外资和研发投入的增加降低了间接出口的概率和规模.总之,融资约束的增加迫使企业选择间接出口模式,以节约出口的固定成本,而这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的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以及出口经营主体结构的特征与变化,并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等评价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显示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总体反映了我国农业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主要集中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但与农产品出口大国相比,整体竞争力弱,处于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低碳壁垒对我国生产型出口企业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低碳壁垒会造成我国生产型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受阻;另一方面,低碳壁垒又会推动行业整合提速,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应对低碳壁垒,我国生产型出口企业应该熟悉产品出口国的低碳认证要求;以科技为先导,增强低碳创新能力;增强自身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问题》2016,(1)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使其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Examining the Paths from Export Strategic Orientations to Export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Export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thaniel Boso Jonathan Annan Ifedapo Adeleye Nkemdilim Iheanachor Bedman Narteh 《Thunderbird国际商业评论》2018,60(2):207-230
Export strategic orientation research suggests that expor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 and market orientation (MO) directly affect export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this study hypothesizes that export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is an intervening factor that helps explain how EO and MO, individually and jointly, impact export performance. Using archival and survey data fro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xport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Nigeria, the study finds that export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partially mediates the individual effects of EO and MO on export performance in both samples.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export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does not mediate the joint effect of EO and MO on export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help provide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how export strategic orientations might be related to export performance.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