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0岁感言     
年牛 《乡镇论坛》2008,(33):30-30
朋友过50岁的生日,邀我去坐一坐,几杯酒下肚,他的人生感慨便多了起来。“我现在体会到,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往往要到下半辈子才看得出来。”“这话怎讲?”我笑着接一句腔,等待他的下文。朋友说:“因为人聪明的最终目的,都是想在下半辈子有一个好结果的,下半辈子的好结果表现在什么地方?依我看,表现在身体、事业、感情、孩子上——只有在这四个方面有好结果,那才叫真聪明。”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大胆的画家 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一辈子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即使与权贵打交道也不例外。 有一次,国王把他招进宫内,对他说: “您是我国最杰出的画家,只有您才配给皇室画画。我叫您来,是要您给我画一幅全家像。好好干吧!画好了,我会重重赏您的。” 不久,戈雅的画作完成了。送给国王看,国王大吃一惊,因为他发现画中14个人只有3个人有手,其他人手都不见了。 国王气呼呼地质问: “其他人的手呢?” 戈雅回答: “我不知道他们的手到哪儿去了。” 国王要他添上每个人的手,戈雅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认为,那些王公贵族,只会白吃,…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黑人孩子跟着父亲去参观梵高故居,父亲告诉他梵高的许多画是价值连城的。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他问父亲:“梵高在世界上这么有名,难道不是百万富翁吗?”父亲答:“不,恰恰相反,梵高是个连老婆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他又随父亲去了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他又困惑地问:“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4.
“现在画家太多了,吹嘘自己的也多,标榜自己获奖无数。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看了以后动心。打动人心,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不管大张还是小张,我每天都要画一张画。即便是有社会活动要参加,我也不能离开我的画。可以说我是一个勤奋的人。”谈到创作时,宋有才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一次,有个国王在检阅部队向其士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我亲自命令你们向我开枪,你们不服从我的命令?”所有的士兵回答:“服从,因为军人以服从为职,既是命令就要绝对服从。”但有一个士兵说:“我不开枪。”国听了大为高兴,并夸奖了这个士兵“好啊!我的孩子,至少我看到有个士兵把国王的生命看得高于军的天职。”接着他问这个士兵为什不开枪打他,士兵回答:“因为我有枪,我是一个司号兵。”因为我没有枪  相似文献   

6.
拒绝句号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上千页稿纸的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相似文献   

7.
市场如同战场 要想在商战中击败竞争对手,就必须棋高一着,智胜一筹。 “苦肉”绝招 这是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高级轿车把一个行人的一条腿轧断了,肇事者是丹麦一家著名啤酒厂的老板,受害者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日本人。受害者被送进医院后,丹麦老板说:“你异乡客地,很对不起你啊!以后怎么办呢?”这位日本人说:“等我好了后就到你的啤酒厂看门,混碗饭吃吧。”于是,这个日本人养好伤后就当上了这家啤酒厂的门卫。一干就是三年。 其实,这个日本人是日本的一位大老板,来丹麦  相似文献   

8.
《江苏企业管理》2011,(1):43-43
2009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是情理中的事,因为丹麦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透着“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9.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听完大家的回答后说:“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0.
盛蔚 《劳动月刊》2012,(4):19-21
“我的故事很特殊,因为主角不是我,可这个故事又必须由我来画上句号。两年了,我像一个身不由己的演员,扮演着我并不愿意扮演的尴尬角色。我实在撑不下去了,感觉随时都会崩溃,随时都会人格分裂……”漫雪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去年读书月期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读书进行到底》。在那篇文章里,我指出不能指望一下子就建成一个“书香社会”,不能奢望通过儿届读书月活动就彻底改善城市的气质,因为事实上始终存存着一股强大的“反读书”的习惯势力,我们要有长期打算,需要进行“漫长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丁然 《新前程》2007,(9):82-83
无意发现未来 2006年10月17日,重庆,沙坪坝一间两室一厅的办公室。从来不抽烟的朱明跃一口气抽了一包“玉溪”。他的对面坐着重庆博恩科技的老板熊新翔,俩人时而争论,时而互相点头默许,谈到激动处,朱明跃拿起身边的水彩笔在黑板上画出一道道曲线,熊新翔先是坐着,听着听着也不由得激动起来,也拿起笔画起来。  相似文献   

13.
钦佩那棵树     
张伟 《公司》2003,(5):3-3
先说一个人。11年前,我在一家报社做编辑。那个时候,也就是“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时候,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通讯,正成为我们这些编辑记者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企业》2007,(7):61-61
一、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相似文献   

15.
易英 《潮商》2012,(3):94-96
黄战生的作品主要以荷花为题材,很多人通过传统的笔墨、传统的造型来表现荷花,是想要画出荷花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实际是被传统的形式所规定的,而黄战生画荷花更重一种趣味。也就是说,在他的创作中,不是表达对象本身,不在于荷花画得怎样,而是他个人趣味在形式上的体现。黄战生不过是借用了传统的题  相似文献   

16.
说来就来了——“非典”。在人类历史上关于灾难的词汇中,就这样又增加了一个新词儿。尽管通过这次疫情,又激发了一种心的凝聚,又重温了一种人的真诚,但从本质意义上说,“非典”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种激发与重温,实在是一种非常态下良知的融合。尽管我们不可否认这种融合,但我想,通过抗击非典疫情,令人充分感受到的是,在今日中国民生意义的进步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小叙 《乡镇论坛》2008,(14):30-30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传统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节日。出乎我意料的是,“五一”节在发达的北欧国家丹麦竟然过得这么热闹。就像北京人过“五一”要去天安门广场.丹麦人过“五一”也总是到费勒公园去扎堆。  相似文献   

18.
自被鲁迅先生写进文章后,吃“螃蟹”便被视为勇敢者行为。然而,近来我发觉一些不太招人喜欢的另类“勇士”渐多起来。他们时而颠覆传统,向一些权威或常识发起挑战;时而举着瞎编滥造的“科学结论”,迫不及待地向媒体大声宣布。不过,怎么瞧怎么不像是“探索”,倒是更像街头中了50元小奖的初级彩民,或在舞台上活跃的三流小品“明星”——从骨子到皮毛都洋溢着一种轻薄劲儿。  相似文献   

19.
小叙 《乡镇论坛》2008,(2):30-30
在丹麦,一个政客要爬到议员的宝座,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耗尽半生心血,真的是环容易。然而,1994年就有这么一位已经攀登到成功顶峰的议员,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就突然滑落谷底。这位议员是丹麦社会民主党的候选人。他落马的起因是:有一天,千千万万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丹麦人民像平时一样收看电视中议会商讨国事的节目,这种节目在丹麦很常见。可是这一天,有个普通的丹麦公民忽然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那位刚刚当选国家议会议员的社民党人,竞是他家多年前的邻居,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感到丝毫亲切和欣喜,反而勾起了他一肚子的气。因为他的儿子是个残疾儿童,有智力缺陷,当年就是这个傻孩子干的傻事曾让眼前的新任议员大为不快,找上门来指责他们管教无方,教子不严,弄得他们十分难堪。  相似文献   

20.
文同画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据说他每次画竹子都显得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别人请教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保险培训与文同画竹有异曲同工之妙,培训前期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团队在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既定任务时是否“胸有成竹”。这犹如武林高人的意念:“未出一招一式,而胜败已成定局”,要功夫深,全在“课外功”。一个善做准备的人,是差错最少的人;一个善做准备的团队,是效率最高的团队;一次善做准备的培训,可以画出一副“好竹”。本期栏目我们邀请了人保寿险四川分公司培训部总经理王雨阳、生命人寿浙江分公司培训部总经理赖晓峰、阳光保险内蒙古分公司个险分管副总经理董合桥担任嘉宾,谈谈他们对培训准备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