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需要适时的注入或排出压载水。但是压载水的注入和排放带来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压载水无控制排放带来的危害以及各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船舶压载水是指船只在启航时被抽进舱底的海水,船舶压载水是为了使得船舶抵抗海上的风浪,并使其在大风大浪中保持稳定和平衡所注入的,因此,船舶压载水对船只的运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船只在到达港口后需要将船舶压载水排除至大海中,而海水经过船舶后会产生很多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若不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至海水或港口国水域中,则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周边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船舶压载水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进而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船舶为满足IMO即将生效的压载水排放要求。普遍采用的应对方法是压载水处理或压载水置换。但在公海上进行压载水置换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并影响船舶的稳定性,而且现有的压载水置换系统还不能完全排空压载舱,造成沉淀物和残余水的遗留。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航行安全,远洋船舶需要装载一定量的压载水来维持船舶必要的吃水,同时,船舶空载时为防止船首遭受砰击和螺旋桨空转也需要装载一定的压载水,而当船舶装载货物时,就需要将压载水排出空出吨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转运100亿吨压载水,已被确认约有500种生物物种是由压载水传播入侵的。压载水随意排放可能带来的生物入侵和生态灾难,已经被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压载水公约对所有国际航行船舶的强制生效,船东都在为各自的船舶选择合适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当前,市场上正在使用或者研发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大同小异,大多包含过滤分离和灭活处理2个步骤。过滤分离是预处理,为后续灭活处理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灭活处理则是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也是保证处理后的船舶压载水达到排放标准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各种灭活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和对比,为从业人员在选择相应技术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防止船舶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传播导致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方面的损害."公约"规定,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否则,公约生效后就不能驶入IMO成员国港口,违反公约将面临制裁和处罚.因此,目前所有的在造船舶都受此公约约束,压载水处理系统已经成为船舶建造中的必选项.我国现拥有占世界总吨位3.4%的庞大船队,又是造修船大国,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压载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不仅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对提高国产船舶关键设备装船率、提高航运业和造修船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总结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处理方法及建议.船舶压载水污染频繁引发的事故,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利用,使海洋中各种生物频繁灭绝,污染范围的逐渐扩大,直接影响了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目前存在的压载水问题,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律责任不明确,压载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通过排空、紫外线照射、热处理等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船舶压载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千呼万唤未生效 从将外来生物入侵作为主要议题,到制定压载水管理的《压载水指南》,到通过《压载水公约》,历时7年.公约通过后,又过了10年时间,仍未达到生效条件.《压载水公约》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耐人寻味. 据有关资料介绍,自1992年,压载水不加处理地排放对美洲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后,对压载水的管理被提上日程.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外来生物入侵作为会议主要议题之一.1997年,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A868(20)决议《关于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减少有害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指南》.2001年,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45届会议上形成了具有法律约束的《船舶压载水和沉淀物管理国际公约》.该公约于2004年2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关于船舶压载水管理的外交大会上通过,成为强制性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9.
厘清概念 近几年,随着压载水处理公约的制定和实施,压载水这个十分专业也较少引人关注的概念被频繁提及. 那么,究竟什么是压载水呢?实际上,压载水就是船舶压载舱中使用的海水.在水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影响.如果重力小于浮力,物体就会漂浮在水面上;如果重力大于浮力,物体就会沉入水中.当重力和浮力相等或相差较小时,物体就能“悬浮”在水中一定位置.水上航行的船舶,通过压载水的注入和排放来控制船舶的重力与浮力,达到安全航行和运送货物、人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结合船舶压载舱结构特点和相关尺寸,对压载水测深值进行纵倾修正,并完成压载水的体积计算,解决沙滩船压载舱普遍存在的容积图表不准确以及有些船舶压载水深没有纵倾修正给计算压载水重量带来的困扰。对于船舶多个压载舱多地注入压载水的情况,利用初次压载水体积和密度以及末次压载水体积和港水密度,快速计算出混合后的压载水密度,避免了多个压载水舱逐个取样测量的繁琐过程。  相似文献   

11.
船舶污油水排放监控系统是控制船舶操作性排油,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设备。DMU 型排油监控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测取油份浓度,流量和船速信号,经计算机计算出油量瞬时排放率和排油总量。依据73/78防污公约规定,自动控制油船含油压载水或洗舱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公约》诞生的背景 为了解决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关于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减少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指南》,要求各国政府紧急应用该《指南》。《指南》要求船舶要有压载水操作记录、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携带水生物、安全地在深海进行压载水更换等。  相似文献   

13.
在新规则的强制作用下,全球众多船舶均需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与此相应,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发成为船舶配套市场的新热点,国内外众多的船舶配套企业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设计研发与市场推广进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船舶压载水带来的问题,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在UG三维建模软件上完成了压载水管理系统电解单元的虚拟装配,并生成爆炸图,最后利用UG机械管线布置应用模块,完成管线布置。使用UG完成压载水管理系统电解单元的虚拟装配及管线布置,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配合车间装配作业,为今后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对压载水管理系统从设计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DNV(挪威船级社)近日向全球的油船公司揭开了他们新设计的并命名为Triality的一艘概念VLCC的面纱。这艘新的环境友好型原油概念船的特色是可显著减少废气排放量并使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际排放为零,而且船舶无需压载水。  相似文献   

16.
配套     
《船舶经济贸易》2014,(9):64-64
Ocean Saver半年获40套压载水系统订单 在过去6个月内,挪威OceanSaver公司接获了为大型船舶配套40套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订单,价值大约为3000万美元。OceanSaver公司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目前已经累计销售了140套.配套船舶包括超大型油船(VLCC)、阿芙拉型油船、成品油船和好望角型散货船等。  相似文献   

17.
韩国中小型造船企业——21世纪造船公司已开发出船舶压载水等离子净化处理技术,并研制出压载水检验设备。6月3日,该公司与韩国  相似文献   

18.
12月初,以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油船新概念船由DNV宣告"出世"。这款新概念船,采用创新结构线型,最大程度地减少甚至不需压载水设置,由于采用液化天然气作船舶燃料,几乎消除了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排放,并将每次航程中数以百吨计的货油蒸汽加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今的压载水处理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机械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三种方法的混合.其中机械处理方法主要是过滤和分离等方式;物理方法主要是加热、电离、臭氧处理、脱氧、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杀虫剂和抗生素等进行处理. 尽管压载水处理方法种类繁多,但都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大多数方法均造价昂贵,实施困难,无法完全消除压载水带来的危害.因此,在全球加紧研制推出压载水处理设备的同时,美国、荷兰和日本的研究机构独辟蹊径,率先研发无压载水舱船舶,以期从根本解决压载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日日本三井OSK航运公司(简称MOL)已接受日本政府对其FineBallastOZ压载水处理系统(BWTS)的完全认证。 FineBallastOZBWTS是由三井造船株式会社、日本船舶安全协会、船舶技术研究所以及MOL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的新产品,这种新产品与众不同的是采用了臭氧来清除压载水中的微生物,而现在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