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6.
7.
9.
3年前,一个叫做何阳的人说道:“我不能代表中国咨询策划业,很多人把我的兴衰变成了中国咨询策划业的兴衰,这不准确”。3年后,此君入狱,媒体一片喧哗。诚然,何阳一个人并不能代表中国咨询策划业,但是,也惟有此人的兴衰,让我们有了审视这个被冠之以种种光环的行业的勇气。 作为咨询业的一个分支,中国策划业到底源于何时、何人,眼下已无法考证。可以肯定的是,曾经光芒万丈的策划人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冒出来的独特现象。尽管他们的公司往往都冠以“咨询”二字,但是详加比较,人们很难将他们与西方的现代咨询公司们并列为同行: 策划人往往是单打独斗.所谓的公司往往也只有两三个人甚至家族企业;而现代咨询公司往往是靠团队合作,都已发展成为大型的现代企业,有着非常科学的制度安排。 策划人往往是从传统行业半路出家,虽不乏民间智慧,却很少有人接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现代咨询公司的顾问们主要以较高的政经等成就为背景和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人为主体,他们大多精通新兴的IT技术及其应用。 策划人倾向于给企业开出“包治百病”的药方,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往往只是盯住企业形象,广告宣传、市场销售策略的某一细节,在“战术”上大发奇思怪想,到头来往往是一招鲜,那些迷信策划的企业大多已被市场无情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就像所有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微软一样,中国所有用电脑的人也都知道瑞星。在中国IT历史上,瑞星可以说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10年的生死沉浮,瑞星从一个手工作坊迅速做大达到顶峰,然后又迅速滑到谷底,在沉寂多时之后,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再一次成为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上的王者。这当然是一个奇迹! 瑞星的命运与两个人休戚相关,一是董事长王新,另一个就是原总经理刘旭。刘旭与王新的合作是中关村传颂的经典故事。在与王新十年的合作过程中,两人也曾发生过争执,并曾数次提出分手,然而最终却因为在一个“事情还是要往前走的”的情况下,互相妥协而化解。如果刘旭当初没有遇到王新,不选择离开中科院,刘旭可能不会成为国内外反病毒行业的专家,也就不会在中关村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那么,刘旭的最终“引退”对瑞星而言意味着什么?英雄与理想是相伴的,当一个个人英雄盛行的时代走到尽头时,理想主义是否也成了IT业新法则下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多年之后,向文波一定会铭记“硝烟弥漫”的2012:这一年年初,三一重工一个月时间即并购全球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业内俗称“大象”);这一年,作为行业领军“三巨头”之一,三一重工与同城企业中联重科各种“门”事件层出不穷,杯葛不断;这一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