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青 《财贸经济》2012,(5):37-44
本文以税前后收入份额差距、平均税率作为指标,分别从纳税人与收入的角度对2000-2009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与累进性进行了考察。基于公开统计数据的计算表明:就纳税人角度而言,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正效应,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加强的累进性。基于学者王小鲁测算的数据所进行的计算则表明: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与累进性相对较弱,且从收入角度来看,个人所得税反而表现出累退性。有关结论的差异提示,改善征管与统计状况是转向分类综合模式个税,加强个税再分配功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县、乡镇以及全国各地的其他大、中、小城市表现得特别突出,以致人们把地方财政称为“土地财政”。笔者两次就土地财政问题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镇Z镇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基于两次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支中的重要性、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格局。通过这些原始数据,可以比较清晰、具体地把握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明显。要建立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统计信息制度,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能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本文运用Vat模型,针对我国1987—200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等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7个单位的结论。本文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及技术进步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能源效率变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长达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DEA方法对区域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0年的全国能源效率在弱的“类周期性”波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仅有局部阶段的“倒u型”特征,没有在整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分省看,上海和广东的能效最高,山西和贵州的能效最低。在大区域中,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其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区域产业沿着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可能是能效下降的直接原因,而低资源价格可能是诱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产业关联、企业发展、政府行为和贸易行为层面构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横截面数据,以2011年世界经济排名前20的国家为对象,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年度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作为世界文化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变化,但离文化强国的地位尚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虽增长较快,但综合国际竞争力较弱,在20个参评国家中处于中下等位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不相称。存在要素配置不合理、居民文化消费层次低、文化企业价值网络尚不成熟等系列问题。因此,需要从促进产业整合、完善产业网络、提高科技含量、优化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开放,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采取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多边投入产出模型的贸易数据计算1997—2008年贸易内涵CO2量,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不利于我国CO。减排量(BEET)目标的实现,但有利于降低我国的碳排放强度(PTT)。本文同时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解释。各部门BEET的分解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净内涵CO2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技术效应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CO2减排量)的提高,但结构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对各部门的PTT做Divisia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有利于降低我国污染强度,结构效应的影响并不统一,可以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叉”作用,降低CO2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9.
The two-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and job content) model have been predominating the extant career plateau literature. However, based on Schein's cone-shaped organizational mobility model, we contend that stagnation in organizational centrality (inclusive plateau) may be another dimension of career plateau. Furthermore, grounded in social exchange theory and need-satisfaction models, we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areer plateau on affective commitment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Study 1, based on a sample of 219 employees from different professions, we developed a primary validation of our three- dimensional career plateau scale. In Study 2, we examined our hypothesized model with another dataset of 288 employe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job satisfaction fu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b content plateau, the inclusive plateau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pecific indirect effect of job content plateauing and inclusion on affective commitment through intrinsic job satisfaction was greater than through extrinsic job satisfaction. However, the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erarchical plateau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was not supported, when another two dimensions of career plateau were added to the model. Our findings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