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旅游产业的特点,借助2000-2009年间的有关旅游统计数据,构建了衡量旅游业聚集密度和多样化的指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聚集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结果发现,旅游业聚集密度的提升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集聚作为旅游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空间组织形态,其对旅游业发展具有复杂的影响机制.近年来,此领域逐渐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传统的产业外部性理论主要适用于产业间的空间作用关系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却鲜有研究深入到单一产业内部来探究细分行业间的外部性作用.鉴于此,本文基于一般性的产业外部性分析方法,在旅游产业内部,探究外部性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多样化的旅游业发展环境显著促进旅游业发展,支持了Jacobs外部性,但拒绝了MAR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假设;旅游专业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在与旅游多样化和旅游市场潜能等因素相互配合作用下,旅游专业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转变为正向促进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此外,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内,构建了旅游市场潜能变量,研究发现,其可以强化旅游专业化与旅游多样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地区间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将集聚密度视为旅游产业外部性的重要来源,利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及相关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旅游产业聚集密度对不同类型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结合组织生态学等理论对产业聚集理论及相关观点进行了拓展研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密度是影响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凡登效应(Verdoorn Effect)”的存在.不过,本文计量结果也显示,各类型旅游企业单位劳动力资本配置是影响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要素,而整体旅游企业单位劳动力资本配置却对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类型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不具有显著的作用效应,且多样化的产业环境对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有着负面影响效应,导致出现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中的“悖论”现象.随后,本文在对上述计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49):275-276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影响健康产业聚集的因素,如自然禀赋、技术溢出、劳动力市场共享、人力资本和产业集成商等,采用案例方法考察影响因素交互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系统对健康产业聚集的影响,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健康服务业聚集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经济地理学出现以后,产业集聚成为研究热点,而产业集聚最优规模的研究却不甚明朗。本文整理了城市经济学下城市成本与新经济地理学下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演进,并且着重提出了地租对于产业集聚最优规模的影响。根据学者的研究,空间上存在产业最优集聚的水平,级差地租是集聚出现的前提条件,同时级差地租可以成为度量城市经济活动聚集的变量。最后文章总结提出有关产业集聚最优规模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的热潮,将以前一直被忽视的产业的空间聚集这一问题重新纳入经济学的思考范围之中,并与新贸易论相结合,以强调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出发点。本文将对新经济地理学和新贸易论的一些主要国外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角度,从企业网络在区域中的空间结构分析入手,对基于跨国公司作用下的企业网络空间结构的二种模型:企业网络的内生空间集聚模型和企业网络的外部规模经济空间分布模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每一类型可分布在同一区域内或不同区域中;并均在企业生产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及存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义熵指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中国不同省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较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种不均衡性主要来自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而地区内部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不断下降;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分别呈现出递减与递增的变化规律;旅游购物、娱乐、通讯金融服务等收入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的影响十分大,且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传统的旅游住宿、景点门票与游览、交通收入的影响正好相反。文章为不同省份旅游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广西旅游业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广西旅游业健康发展,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广西旅游业无论是在收入水平,还是服务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南宁市、桂林市、北海市等六个地区属于旅游产业专业化产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地域规律分布,空间异质性强烈。旅游资源的数量并不是决定其旅游业专业化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更多的是受资源的独特性、知名度、宣传效果、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战略发展的整体需要,在不同的地区实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了一定的格局,而且这种格局随着我国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演变。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研究基础,从聚集和分散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战略发展的整体需要,在不同的地区实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了一定的格局,而且这种格局随着我国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演变.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研究基础,从聚集和分散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既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新业态形成,又能创造地区经济新增长点,改变财富聚集方向.在对铜梁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农旅融合发展视角对传统农业小镇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传统农业小镇旅游发展框架与策略,并以铜梁安溪为例,对农旅融合产业发展重新规划,为传统农业小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项园园 《商业时代》2005,(23):84-84,93
法制环境建设是当代中国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新时代、新体制下中国旅游业法制环境现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建立健全中国旅游业法制环境,加强宏观调控等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目的是为完善旅游业法制建设,强化法制观念,实行依法治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而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性产业的四川藏区来说,分析金融投入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效率尤为重要。以甘孜州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甘孜州金融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效率逐年增高,综合支持效率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最后,就提升四川藏区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的"非常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宁夏向西开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机会。如何将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对于推动宁夏产业结构调整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宁夏近15年来的相关数据做样本,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宁夏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宁夏相关部门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财经论丛》2011,(1):15-19
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体系和现有文献成果,将区域地位、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信息技术及制度环境等纳入到生产者服务业就业吸纳、聚集发展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中,对全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业吸纳、聚集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通常聚集经济的形成使得当地的经济能够可持续的稳定增长。根据产业的不同特点,聚集经济分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经济聚集和以信息产业及生物制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聚集两类。比较两类聚集经济的外部环境、聚集形态以及聚集经济中企业的特点,提高对两类聚集经济的认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聚集区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旅游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分析旅游业中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本地市场效应的相互关系,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利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验证中国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全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景区在不同模型中均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只有在考虑要素禀赋的模型中显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表明,在旅游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旅游行业已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影响,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趋势,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本地市场效益将逐渐代替要素禀赋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