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威泽 《英才》2004,(5):20-20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成都凯撒大酒店,由28人组成的神秘温州炒房团就在昨天住进了我身后的这个酒店,开始了他们的西部炒房之旅。在炒房团中,有不到20岁的年轻炒家,甚至有夫妻双双抱着年仅10个月的孩子参与炒房。”这是  相似文献   

2.
风吹草动。楼市似乎正在掀起一场反“炒房”运动。先是“温州炒房团”备受非议,成了人人侧目的过街老鼠。紧接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不约而同地举起交易、税收等政策调控的利剑,封杀短线“炒房”客。去年起,杭州房产新政不断,从土地的供应量增大、停止别墅类高档房产用地,到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等组合拳频频出手。同时,从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导刊》2009,(7):16-16
经历一年的“潜伏”,温州炒房团这台来自民间的楼市最大“泡沫机器”风云再起。春节以来,杭州、上海的一些楼盘出现了温州炒房团身影,并有少量成交。随着全国楼市连续五月的阳春态势,炒房团各路人马逐渐活跃,从涌入长三角热点地区到重庆、深圳等地,结伴而行的温州团所到之处,非中小户型、豪宅不看,下手狠准恢宏。  相似文献   

4.
温州炒房团这个一度创造了中国房地产业传奇的经济体,很可能面临着崩盘的局面。温州炒房团所扮演的,将是另一意义的中国房地产暴利“终结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温州商人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非凡举动,使温州人再度成为牵动人们神经的焦点.一支被媒体称作"温州炒房团"的民间资本异常活跃,在全国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炒房热.先是在杭州、上海,现在这支力量又向中原、东北和西部挺进.据统计,温州的炒房大军人数将近10万,用于炒作房地产的资金已高达1 000亿元人民币.每当这笔游资大量注入某一城市,其房地产市场无不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面对温州人的到来,各地政府、银行和房地产商表现出一致的欢迎态度,而怨恨者则一脸的无奈和忧虑,甚至有人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对其斩草除根,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6.
王秋石 《审计与理财》2004,(5):14-14,46
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如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地的房价扶摇直上,个中原因自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最近“温州炒房团”突然成为众矢之的,突然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大有将他们归咎为房价飞涨的罪魁祸首之势。在许多众人眼中,一提到房价上涨,自然就会联想到“温州炒房团”。  相似文献   

7.
苏儒傅 《东南置业》2004,(80):106-109
即将走过2004年,泉州楼市在熙熙攘攘中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的棱市,从市级行政中心拟定搬迁东海引发的东进房地产开发热.到鲤城区政府南下所引发的地产大军逐鹿江南楼市,还有温州炒房团来泉炒房的捕风捉影……,2004年的泉州楼市有太多扣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媒体有关炒房行为到底该不该由政府遏制 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房价是否真的是由温州炒房团坐庄炒高的呢?或者说许多城市 房价的攀升到底和炒房团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看。 诚如有人所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价和房价的上涨是一个必然 趋势。但是这个上涨的速度是否就该如此之快呢?它和我们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江苏楼市》2004,(10):17-17
去年的这个时候.温州炒房团从上海撤资成为上海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媒体炒得最热的一条新闻。事隔一年,昔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温州炒房团如今安在?他们是真的全身而退转战二、三线城市.还是对这座带给他们巨大财富的城市余情未了?  相似文献   

10.
世相     
《住宅与房地产》2007,(5):67-67
公厕装修成婚房!;温州炒房团现身“海外购房游”;英14年房价涨3倍,高价逼年轻人“啃老”.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05,(22):47-47
市场表现:近年来,继“温州炒房团”之后,另一个由煤矿老板组成的“山西购房团”格外引人注目。 缘由探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得一大群拥有煤矿的煤老板可以说是“一夜暴富”,富起来的煤矿老板纷纷将钱“砸”向高档住宅。 影响程度:北京、青岛、大连、深圳等各地豪宅成煤老板眼中的“香饽饽”,其大把现金的投入进一步搅热了当地楼市。  相似文献   

12.
张承耀 《英才》2006,(4):20-20
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新近传遍中国:温州“炒房团”要到北京“炒国企”了。作为背景,一是国企缺钱,同时国企也能“放下架子”;二是温州人有钱,在某些地方碰了钉子后想要投资,现在,两方面“情投意合”,看上去真是一件“美满婚姻”。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0,(12):24-24
“耍买就买豪宅。” ——11月,温州某开发企业的一个别墅项目推荐会上,大多来客都是温州炒房团成员。这些成员当场订下十几套别墅,且都是一次性付款,不要银行借贷。“投资豪宅增值保值”的理念,正成为这些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梁小民 《英才》2005,(2):8-8
以宁波为代表的重化产业和以杭州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高速增长,温州的经济则明显增长放慢。温州人炒房、炒煤、炒车(出租车运营证),所到之处人们谈虎色变,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种种对策。应该说,这不是温州人的错,而是那些色变的人少见多怪。炒,称为投机,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只要不违法,炒什么都可以,赚到的钱也是清白的。温州炒家被称为“炒X团”,足以引起当地人色变,可见资金之大。用这些钱去炒,不能用于本地经济发展,这称为机会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炒这些东西值不值呢?  相似文献   

15.
温州炒房团的行为是否合法,是业界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大城市房价飙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温州炒房团”成为众矢之的,似乎成了房价飙升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将一个如此广泛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归咎于一个单一的市场主体是有失公允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温州炒房团现象,人们最关心的是会不会导致房价上扬。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先后有3个字与温州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一个是“资”字,即温州人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自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第二个是“假”字,即温州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假货的确不少,有些产业甚至是通过造假起家的。但随着原始积累的完成和品牌意识的兴起,温州货已经不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而是精品、名品的代名词,一大批全国名牌甚至国际名牌在温州逐步形成。第三个是“炒”字。近年来,媒体谈起温州,往往少不了一个“炒”字,如“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等等。之所以将温州人与“炒”字紧紧联在一起,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角度看,专家认为温州炒房团只是一种小打小闹行为,不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冬洁 《英才》2008,(7):90-91
“拐点论”虽然没有变成现实,地产商也并没有倒下多少,但房地产市场的交投清淡和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音绕梁,多少让人们对发生“中国式次贷”危机心存芥蒂。 温州炒房团的折戟,深圳炒房者受困20万月供,上海不良个人按揭贷款的上升,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继续飙涨,种种迹象以及地产商与银行紧密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