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为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防止银行信贷资金向房地产行业过度集中,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3月,又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个人住房贷款不再享受优惠利率,同时规定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的城市可将个人住房首付比例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17日起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从即日起不再实行以往优惠利率,而回复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幅度不低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简言之,这是一次个人房贷升息。以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换算即为5.51%,比原先的优惠利率5.31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央行还规定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3.
我国房地产价格走势与利率、汇率机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已经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在央行的加息政策中对房地产贷款利率做了专门规定,上调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个人商业贷款利率。但加息举措却并未起到抑制房地产价格的预期效果。究其原因,还在于影响当前房价的因素是真实需求、利率和汇率机制的僵化及监管约束不足。因此,要想平抑房价,根本措施是进行利率和汇率机制的改革,并加大监管和打击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田耘  刘勇 《经济论坛》2007,(18):75-76
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121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4个方面提高了信贷门槛;2004年4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将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从20%提高到35%及以上”。在经历了一系列土地、贷款政策变动后,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普遍吃紧,前期资金运作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冯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48-150
通过阐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选取房地产价格、个人住房利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四个指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信贷途径和利率途径就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简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2005,(4):15-17
央行上调利率的原因分析 2005年3月16日央行发布消息,自3月17日起,开始实施“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随后也作了调整。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是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对金融业有较高程度的依赖性,房地产业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和开发风险。因此选择有效的融资渠道、确定较低风险的融资方式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客观问题是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据估测,80%左右的资金都是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这样房地产业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的信用风险都集中于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文件限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这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房地产企业备受房贷紧缩困扰。如果不能寻求到新的融资模式,众多抗风险能力弱的房地产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为了满足资金需求,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业是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对金融业有较高程度的依赖性,房地产业融资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和开发风险。因此,选择有效的融资渠道、确定较低风险的融资方式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客观问题是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据估测,80%左右的资金都是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陛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这样,房地产业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的信用风险都集中于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文件限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这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房地产企业备受房贷紧缩困扰。如果不能寻求到新的融资模式,众多抗风险能力弱的房地产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为了满足资金需求,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央行日前发布了《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引起购房者以及业内人士相当大的关注。固定利率房贷对购房人规避未来风险是一个利好信息。由于目前市场外部条件尚不够成熟,四大商业银行暂无推出固定利率房贷计划。但几乎所有的银行均认为,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推出固定利率房贷只是迟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李媛 《经济论坛》2006,(13):57-59
一、金融调控政策情况介绍从2003年下半年起,对房地产产业的宏观金融调控就已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6月5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121号文件”,加强了对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管理。121号文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其调控范围不再局限于住房金融业务,而是涵盖了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务,其主要内容有:一是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只能申请房地产开发贷款,获得的贷款只能用于本地区的房地产项目,并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严格限定为所有者权益;二是规定对建筑施工企业发放的贷款不得用于工程垫资;三是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房地产调控取得了控制投资规模的成绩,但房价仍在飙升,这不仅让老百姓抱怨、政府头疼,更有可能演变为房地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的发生。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个人住房贷款政调整应该是其中的第一招。一、平抑房价此项政策调整必然会对房价的虚高起到平抑作用,但是不要指望房地产价格会出现负增长,因为居住消费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房地产业融资现状的分析 1.房地产业间接融资过多。目前我国房地产公司先以白有资金和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取得“四证”,再以开发贷款和垫资尽早拿到销售证,最后利用个人按揭贷款完成开发。按照以上的潜规则,房地产开发商只要有少数的自有资金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房地产的开发。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70%以上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造成了房地产业极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商品房滞销,开发商资金周转不灵,就易陷入资不抵债和银行债务难追偿并成为坏账死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对住房的需求十分旺盛,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贷款的投放不断增大,商品房价格也因此大幅攀升,部分地区出现了投资过热、地价和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现象,未来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扩张反而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本文在此环境下,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防范对策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闻兴明 《时代经贸》2007,5(11Z):132-132,133
随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复杂的变化,房地产贷款中的一些风险也陆续暴露,虚假按揭贷款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据某国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部门统计,不良个人住房贷款中百分之八十是由虚假按揭造成的,商业银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房贷新政策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支持下,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房地产市场出现供求两旺的大好局面,200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736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3.25亿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7.6%。房地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快速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4月底,各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到9111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到9246亿元,占商业银行各类贷款余额的17.6%。  相似文献   

16.
新一年的春风尚未吹绿江南岸,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寒冬或将持续。随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运行,从银行获得开发贷款变得更加困难,在地产界打拼的商人们正在为“从哪里弄到钱”这个问题发愁。  相似文献   

17.
《财富时代》2004,(10):4-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这是我国9年来首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及房地产开发、交易市场的繁荣,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进行贷款,已成为企业和个人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房地产抵押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担保,尤其是在经济波动幅度大、房地产抵押价值高、还贷时间长、利率变动大的条件下,抵押贷款的风险较大。因此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会要求对抵押房地产进行估价,由此而产生了以抵押贷款为目的的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抵押价格的评估是根据设定抵押时的房地产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上升,银行不动产信贷在商业银行所有放贷项目中的比重也上升。在中国,房地产金融在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16.7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GDP的比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孙超 《经济经纬》2008,(3):62-64
房地产是一种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的特殊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会受到金融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果提高利率必将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如果降低利率必将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另外,贷款的首付比例,汇率的变化,股市的变化等,都和房价的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互动效应。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对于合理制定金融政策、控制房地产商品价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