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铁路客运站运营管理水平,提高旅客进站效率,利用二阶排队网络建立旅客在进站区的平均等待时间模型。以兰州西站为例,分析高峰时段影响等待时间的重要因素,运用MATLAB求解对比多种方案下的旅客平均等待时间,得出安检是进站的瓶颈环节。运用Any Logic仿真平台建立进站流线动态仿真模型,模拟旅客在高架层进站区的进站过程,通过优化客运设备配置方案,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增加同样数量的安检设备、人工服务窗口、自动取售票机时,效率依次提高22.2%,15.6%和12.2%,为铁路客运站客运设备配置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继中铁银通卡在京津城际铁路、沪宁、沪杭、海南东环、广珠城际高速铁路成功实施刷卡进站乘车之后,长春站、长春西站售票处也正式发行该卡。从2014年9月10日开始,刷中铁银通卡乘坐长吉城际列车的旅客可以不购票直接进站乘车。旅客使用中铁银通卡乘坐长吉城际列车,免除了购票环节,直接刷卡进站乘车。车上为持卡旅客提前预留了席位。进站时电子芯片记录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述快捷支付的概念和应用,阐述通过手机等第三方软件快捷支付实现铁路实名制售票和验证验票的技术方案,即开发第三方购票支付功能,设置快速售票端,验证验票进站,其他客服、商服解决方案。在分析铁路快捷支付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为旅客的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移动支付的产品设计更趋完善、健全金融机构间信息沟通交流常态化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车站进出站通道压力、解决高峰时段车站购票旅客积压的瓶颈、适应城际铁路旅客列车公交化开行的要求,在分析铁路客票制式的基础上,阐述采用RFID技术的铁路客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目的,从RFID客票设计、自动检票机设计、自动售票机设计、人工(窗口)售票机设计、客票数据安全系统等方面,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铁路客票及相关设备的技术性能,最后研讨取得应用效果,即快速组织旅客售检票、提高城际铁路运输市场竞争能力、加强RFID客票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三赛区联动,以高速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冬季奥运盛会,且恰逢我国春运运输,针对冬奥运输和春运运输期间可能遇到的冰雪大风以及比赛时间延时、调整和变更等异常情况,从列车超员、列车车底变更、列车中止运行、列车晚点应急等应急场景分析,研究适应于铁路局集团公司、车站和列车客运人员以及冬奥多元旅客购票、乘车、乘后全流程的铁路票务管理应急模型、应急处置流程和应急功能。应急方案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冬奥期间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应急反映能力,以及应急状态下旅客乘车服务体验和满意度,并为后奥运时代以铁路为主要运输通道的大型跨区域赛事提供铁路票务应急处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传统铁路车票与乘车人没有关联关系,为了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水平,迫切需要在铁路客票系统中建立实名制规则。在阐述铁路客票系统实名制规则应用设计总体架构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铁路客票系统实名制应用功能结构,通过快速识读各类身份证件、身份隐私信息加密处理、数据验证服务集群处理、铁路客票系统实名制规则应用等服务支撑,更好地解决身份信息采集,身份信息真实性、有效性验证,实名制数据汇集,以及实名制车票发售、变更、验票和检票全流程验证服务等功能,从而解决了票证一致性问题,有效缓解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压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旅客列车运行效益及旅客出行满意度,以铁路运营部门净收益、列车空座位走行公里最小化为上层0-1规划模型,以旅客出行满意度最大化为下层客流均衡模型,构建了纯整数非线性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针对下层客流均衡模型,通过划分博弈环境和分析旅客乘车出行选择行为,选取旅客同质群体作为局中人,构造各局中人合理赢得函数,对每个博弈环境均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进行客流均衡分配。基于构建的模型特征分析,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上层停站方案模型,运用QPSO算法求解下层客流博弈均衡模型,并以兰新高速铁路为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获得使铁路运营部门与旅客双方均满意的Nash均衡解,由此得到的开行方案铁路旅客损失率为0%。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高峰客流拥堵,提高列车服务能力,通过对各种运行列车组在沿途中间站的停站组合分析,推导出始发站列车发车间隔的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站间服务可达性、列车到达时间、旅客候车时间等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旅客旅行时间消耗最小化为目标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同步优化城际铁路客流高峰时段的列车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根据模型特点设计遗传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验证设计的模型及算法可行,能够为制定城际铁路列车停站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观仿真的铁路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铁路客运站流线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研发旅客流线设计评价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应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SimWalk软件建立客流的微观仿真模型,评价旅客流线设计方案的技术方法。实例分析验证了技术方法的可行和有效性,能够以多种方式直观、定量地分析和评估旅客流线设计方案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站导向标识系统是为旅客提供导向和信息服务的载体,同时也是为旅客提供自助服务、提高车站客流组织水平的信息服务系统。结合沈阳南站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沈阳南站现有进出站流线及流线标识系统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建立导向标识空间位置布点选择的优化模型,并用Lingo软件对其进行求解,将求解结果与沈阳南站实际情况相比较,验证改进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导向标识的位置布点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暑运进入尾声,长三角铁路迎来最后一轮客流高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时段预测客流,精心组织售票和站车服务。截至2019年8月28日,该局集团公司暑运共发送旅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0%。上海局集团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实时盯控客票预售、候补购票情况,准确掌握客流增  相似文献   

12.
准确地预测旅客到达数量有助于缓解铁路客运站运营压力。为实现铁路客运站客流量预测,以铁路客站进站闸机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时间维度下铁路客运站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采用层次聚类算法和阈值聚类算法综合对客流量进行聚类分析。针对传统LSTM模型输入数据分割尺度较大导致网络层数深度不够的问题,构建了改进型LSTM客流预测模型。以北京西站实际客流数据进行方法验证,并将预测结果与其他传统预测模型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改进LSTM客流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结果,比其他传统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指标中平均绝对误差(MAE)低10%。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刻画客流的时间相关性,深度挖掘客流变化的内在机理,预测性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穗深城际铁路引入广州东站后,广州东站现有的客运能力无法适应穗深城际铁路的客运需求,亟需进行扩能改造。阐述广州东站布局及客运组织现状,针对穗深城际铁路引入广州东站带来的站台无法灵活运用、站台接发车压力增加、长途旅客列车难以正常开行等问题,提出广州东站站房改造方案和站场改造方案。经综合比较分析,广州东站实施扩能改造后,旅客流线将更加顺畅,旅客进站乘车走行距离得以压缩,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大幅提高,为穗深城际铁路引入广州东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日前,从河北机场管理集团了解到,刚刚结束的2006年民航春运,石家庄机场接送旅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68%,增幅近7成,创出历史同期新高。春运期间,石家庄至海口、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厦门、昆明等航线上座率较高,为河北省春运出行热线。从整体情况看旅游客流和探亲返乡客流构成了今年民航春运的主流。针对学生寒假返乡返校、民工返乡等铁路、公路客流高度集中、一票难求的局面,河北机场管理集团为缓解省会春运压力,自筹资金,降低机票价格,千方百计保障百姓出行。在春运黄金时期,陆续推出了"学子返乡优惠特价机票"、"民工返乡特价机票"及"学子返校特价优惠机票"等活动,其中石家庄至西安学生放假回乡持学生证购票仅150元,民工团队每人仅需199元,石家庄至哈尔滨学生票仅199元,尚不足2折。这些机票价格与火车硬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南昌西站客流组织效率,根据南昌西站的实地调研结果,构建南昌西站客流疏导模型,从总体网络节点模型分析南昌西站的客流特点以及客流指示与疏导方案组成;依据现有客流主要流线模型,计算出不同流线下旅客换乘需要时间。结合南昌西站实际运营情况,分析南昌西站现有指示与疏导方案存在的问题,从客流疏导流线优化设计、站内疏导组织管理优化设计方面,提出南昌西站客流疏导方案设计,为南昌西站客流疏解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测数据拟合,验证车站实名制车票的旅客到达分布为泊松分布,运用排队理论建立车站验证检票口数量与客流需求相匹配的优化模型,根据旅客流量变化情况预估验证检票口合理数量。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基于排队论方法进行验证检票口数量优化配置,可以降低车站验证检票服务成本和旅客停留费用,提高经济性;提出的验证检票口数量优化方法和服务优化措施,可以协助车站合理设置验证检票口数量,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地处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承担着大量的进出藏旅客运输任务,改善高原铁路站服务质量对于充分利用高原来之不易的铁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原铁路站在旅客运输组织中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从硬件设施、软件配套服务和运营组织效率3个方面,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高原铁路站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高原铁路站客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拉萨站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为案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为改善高原铁路站客运服务质量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是评价其服务水平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数据和依据。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站客流量序列波动复杂的问题,构建基于EEMD-B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短期预测模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日间分时进站客流序列进行模态分解,并对分解的分量进行筛选和识别,探究进站客流的日间波动影响因素,实现对短期客流的合理预测。以广州珠江新城站短期客流预测为例,验证该组合模型在提高客流预测方面具有有效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客流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出行选择的多样化,铁路旅客对商业服务需求的差异性逐步增大。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对客运设备发挥其正常功能造成一定干扰,而合理的商业设施布局可以在保证铁路运输功能正常运行的同时,提高客运站商业服务水平。因此以提高大型客运站商业设施布局合理性为优化目标,将其分解为降低商业设施对旅客流线的干扰性、提高商业设施之间的相关性及减少旅客走行距离3个子目标,构建候车层商业设施布局优化模型。以天津站为例,介绍天津站候车层商业布局现状,通过求解0-1规划模型,得到并分析优化结果;并对优化前后的候车层旅客行为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优化后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旅客对不同高速铁路列车产品的选择行为、定量分析不同列车间的客流分配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列车上座率。在综合考虑不同列车服务水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多项Logit模型,应用华东地区高速铁路旅客发送量的实际数据拟合模型并标定参数。结果表明,多项Logit模型具有较高的客流预测能力,列车出发时间范围、车票价格及列车停站次数对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车票价格、列车停站次数与旅客乘车选择负相关。研究结论表明,预测不同列车客流分担率,结果与实际统计值偏差在5%以内,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