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6,(3):25-25
我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指出,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但“十一五”期间,要提防可能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贷消费的启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着生产过剩危机,为了摆脱总需求不足的困境,欧美国家摒弃了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大胆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以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政府大举借债,实行赤字财政政策。这些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到了7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了严重的滞胀危机,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失败。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低迷,我国一直将扩大内需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且将财政政策的重心放在扩大政府投资上,从而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了一枝独秀,但几年下来,也开始遇到西方国家过去曾遇到过的难题。事实证明,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  相似文献   

3.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保增长”政策措施中,出现了不同动向。3月5日公布的计划报告。阐述了对2009年“三驾马车”的预期和措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山东建设》2005,(18):24-25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日前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土地供应不足”等四大新矛盾和新问题,这四大因素会互相交织与作用,而总的作用方向是可能会极大地压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00年到现在基本上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两种增长方式虽然会在一定时期内拉动经济较快增长,但同时也会带来通胀与结构失衡的压力,尤其是它们对经济并不是一种“内生性”的常态拉动,而是“外生性”的非常态拉动,所以稍有不慎或受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随时都有下滑的可能。因此,在这两种增长方式条件下,通胀、结构失衡、增长速度过速下滑会交替出现,甚至会以“叠加”的方式同时出现。我国2011年的宏观经济就刚好遇到了后一种情况。因此,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就成了2011年我们在宏观上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备战危机     
全球经济2012、2013年未必会二次衰退。相比美国,欧洲2012年将会面临较大风险。如果意大利和法国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可能会爆发银行系统危机。因为财政和资产负债表危机后所必须的结构调整方面的困难,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维持低增长,不排除2013年进入衰退的可能。现在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包括金融系统风险等。即使没有二次衰退,中国未来两年的环境也是富有挑战的,需要开始备战危机。  相似文献   

7.
我国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对有效需求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造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过快增长,经济面临生产过剩威胁,流动性过剩风险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需要推进公共管理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公平,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11,(7):29-29
吴敬琏:方式不转变危机难走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说,过去30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储蓄和消费的失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效率增长,提高整个经济的附加值,包括加工制造业服务化以及大力发展服务业。他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就不能断言已经走出了危机。要远离危机,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今,越南正在发生金融震荡。这是继1994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东南亚危机、1998年俄罗斯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危机之后的又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优等生”,所出现的严重灾难。如果说前几次危机都有经济增长放慢的前兆,那么,越南危机的爆发却有些突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继续以令人羡慕的速度增长,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1.3%。中国当局担心难以控制的增长速度会导致经济过热。摩根士丹利公司分析师谢安迪认为,中国政府担心的并不是增长速度本身,他们担心的是,这种快速增长是靠低效投资增加所拉动的。他指出,中国的不良贷款危机可能会加剧,工业产品将供大于求,投机行为将抬高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杨帆认为 ,当前启动内需要更换需求主体。他说 ,改革开放20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主体”有3部分人 :首先是外国人 ,拉动中国的出口平均每年增加15 %~20 %;其次是单位购买力 ;第三是暴富阶层。上述3种人的需求在1998年已经基本饱和 ,中国经济必须更换需求主体 ,依靠城乡普通居民的需求才能够继续增长 ,同时必须改造供给结构。当少数人的需求饱和以后 ,那些高成本豪华产品与大众无缘 ,相对生产过剩必然出现 ,靠经济总量的扩张 ,难以摆脱。当前启动内需 ,就是要让另外3部分需求成为主体 :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要制定很多的经济学家都要参与的“十一五”规划将会把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下来。“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制定2006年到20lO年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换位",即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率。这意味着,今后外贸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但随之换来的是外贸质量与价值的大幅提高,进而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将面临变局。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的“非线性”影响与中美经济脱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是“非线性”的。所谓“非线性”是指,中国受到的影响要么是一种乐观的情况,要么是一种悲观的情况,二者泾渭分明,不存在“线性”关系之中的过渡情形。至于究竟会出现哪一种情况,与中美经济能否“脱钩”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就业”,推出“四万亿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经济出现了比较强劲增长.2009年保八已无悬念。“乍暖还寒”,虽然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导致这次危机的很多因素并没有充分暴露和有效地消除,并且解决危机过程中的很多措施又造成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市场需求增大,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储蓄继续维持高水平,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也将面临贸易摩擦增加、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各阶层差距扩大等矛盾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到来,“东亚模式”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演进,民营化和产权运作资本化的浪潮兴起,都要求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点上,重新认定和评价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都要求我们在对中国企业再造、对中国经济再造的大工程中,全方位、多层面、大纵深地推进和实施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超集约化增长方式实施战略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市场需求增大,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储蓄继续维持高水平,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也将面临贸易摩擦增加、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各阶层差距扩大等矛盾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规律告诉我们,经济长时期依靠投资来拉动,将会出现问题。投资一旦形成供给,如果消费不能相应扩大,产品的积压和生产过剩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石建勋 《中国经贸》2009,(11):50-51
企盼经济复苏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经济“复苏”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吗?是复苏金融市场泡沫严重和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是复苏环境被破坏、废气排放的高速增长吗?如果是这样的复苏,我们宁肯不要。恢复过去代价高昂的、不可持续的增长.是十分不明智的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