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任何汇率制度适合所有时间 与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这一论点相比,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随时间而变化这一主张可能更强。毕竟,诸如开放度和收入相关性这样的标准只不过是参数而已。难道这不意味着某种持久性吗?难道某一既定的经济结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相应的最优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2.
汇率制度选择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界具有争议的论题,其相关理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提出一个一般化理论: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总体经济规模、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贸易冲击、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的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的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通过利用国际经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或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后,笔者对照中国现阶段的状态,认为总体上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合适,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3.
汇率作为不同国家货币的价格表现形式,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以及金融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两国之间汇率波动的变化对两国的经济都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四部门古诺博弈模型,分别考察本国厂商和外国厂商相关利益与汇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厂商的经济利益和最优产量随人民币贬值而增大,而美国厂商的经济利益和最优产量随人民币贬值而减少。因此,在美元的强势地位下,中国坚决不能放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必须以维护核心利益为前提,实现自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观点芜杂、流派纷呈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归纳为三种理论范式,即最优货币区理论、不可能三角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三种理论范式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各有特点,但它们的缺陷就是局限于单一视角,很难全面把握汇率制度选择的本质。所以本文尝试建立一种完整的理论架构,综合现有的理论成果。在这个理论构架中,我们将汇率制度选择分成两个层面的问题:现实选择和最优制度。现实选择的汇率制度和最优制度可能并不同一,因为现实选择是由利益集团之间博弈决定,而最优制度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因素和经济结构。但是最优制度可以对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现实选择施加影响。在长期来看,现实选择调整的方向就是最优制度。通过这种理论综合,我们可以对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国际、国内等诸种因素进行逻辑一致地说明。  相似文献   

5.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该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欧洲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发现证实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黄海洲  Priyanka  Malhotra 《经济学》2005,4(4):971-990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欧洲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发现证实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加强东亚汇率制度的合作协调,是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实现货币一体化的核心阶段。东亚金融危机和东亚现行汇率制度的弊端表明东亚汇率合作协调是非常必要的。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实行固定汇率区基本是可行的。但由于东亚各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制约,东亚进行汇率合作和协调必须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东亚国家在东亚金融危机前、中、后不同阶段汇率制度选择的变化,发现东亚国家或地区汇率制度以“钉住美元”为主线,基本符合东亚经济特征。汇率波动存在传染效应,汇率制度缺乏合作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慌。东亚汇率制度演变的基本结论是:东亚各国或地区能否抵抗货币攻击,与采取的汇率制度密切相关。东亚各国或地区的汇率制度需要根据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变得困难且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之区分构成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典型的非对称特征。该种区分必将影响不同国家间汇率及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试图提出一种观点: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以形容为"储备型汇率制度"。在该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断进行干预以实现其国际货币储备的不断积累,由此而造成本币长期贬值(或低估)和贸易的持续顺差。该种观点不仅与当今世界汇率与汇率制度分布之事实相一致,而且还可通过一个反映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行为的动态优化模型进行严格的理论证明。尽管"储备型汇率制度"可能与当前IMF所规定的反"货币操纵"条款相冲突,但是在当前这种不公正和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该制度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美国的罗伯斯特·赫勒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从经济开放的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相对通货膨胀率五个要素出发研究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通过各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定位合理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演进博弈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决策内在行为机理给予理论分析,并以此剖析其结构趋同效应、成因和策略选择。研究表明,资源禀赋和转型升级型产业结构趋同通常为合意性趋同,而外部引进和羊群跟随型通常为非合意性趋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特征及发展要求,以及现行制度性缺陷是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合意性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遵循区域生产力布局、实现传统主导优势产业裂变或内涵式转型升级、实施区域产业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加快区域行政性资源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转变是有效规避这一结构趋同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倩  王玉 《经济经纬》2012,(5):58-62
笔者通过情景实验模拟出东亚各国货币在钉住美元、钉住G3货币、钉住AMU、钉住G3+1等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贸易加权名义有效汇率,在考察其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进行构建。东亚各国(除中国、日本外)在各自货币篮子区域内核心货币的选择中,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作为锚货币之一,而且人民币的权重逐渐递增;待条件成熟后,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联系较为紧密的次区域可以考虑采用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条件完备时在全区域内推行共同货币篮子制度。在汇率协调的不同阶段,人民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我国的基本汇率。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虽然官方宣称的是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是因为在作为垄断买方的货币当局的经常性干预下,人民币的基本汇率总体上没有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IMF在《各国汇率安排与汇率管制(1999)》  相似文献   

14.
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谓"表现积极",然而这种求它不求己的政策并未如其所愿地提振其国内经济。就中国而言,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内生推进,而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由于缺乏有效理论和实践支撑,无法真正改变目前内外受困的被动局面。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并结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拥有主权货币的经济大国具有不受"汇率制度"约束而自主调控经济的灵活性与弹性,中国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是中外经济交往内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快推动或人为抑制人民币升值不但无助于贸易均衡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进程,而内生、渐进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不但能够强化人民币的"货币主权",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还可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论文对有关汇率与贸易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主要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汇率波动与汇率失衡分别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总体而言,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条件性与不稳健性,其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依赖于对冲工具的可获得性、贸易商的风险规避类型、生产结构、调整成本及经济一体化程度等。而汇率失调在短期内对贸易存在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赖于贸易商的定价策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等。在长期内,汇率失调对贸易几乎不存在影响,除非市场存在其它紊乱因素。因此,汇率只是影响贸易的因素之一,以贸易平衡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不能只依靠汇率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汇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伯良 《经济与管理》2004,18(11):56-58
汇率制度变迁的历史及其国际比较表明: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能适合任何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任何时期,每一个国 家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一般贸易出口、来料加工出口以及进料加工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一般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出口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对汇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进料加工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来料加工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而国内成本是影响来料加工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选择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而研究汇率制度选择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定价模式这个角度来探讨最优汇率制度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国内外经济学家在这方面倾注了许多努力,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时间为脉络,全过程追溯了定价方式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以及其最新的拓展方向,本文也对经典文献中的观点作了点评.这些对于我国的汇率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也是写作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下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提高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调节的效用,但其对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效应影响程度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滞后于结算发展所致.因此,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应是:一方面,深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注意保持其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汇率的变化,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和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也影响着海外企业的经济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多数公司对汇率变动持消极回避态度,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汇率变动的结果,使一些国外项目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如果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研究汇率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但能够避免或减少因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还能利用汇率变动的特点创造汇兑收益。企业通过积极处理汇率风险,可以培养一批国际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