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字时代的到来,平台用工已成为劳动者新就业模式之一。平台用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劳动者分散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体现了去集体化、去权力化的特征,具有劳动时间灵活、劳动方式便捷等优点,但同时亦存在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算法自动化决策弊端突出、平台侵害劳动者个人信息权利、劳动者权利保障制度缺失等问题。针对平台用工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规范算法运行,加强算法备案审查;加强劳动者监察制度,扩大劳动监察范围;明确个人信息分段管理,加强劳动者信息权利保护;明确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规制方法保障平台用工中劳动者权利。  相似文献   

2.
建筑劳务用工制度的变迁推动着建筑劳务就业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以往和现存的建筑劳务就业方式主要是,非正规部门就业与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此类就业方式不利于劳务就业方式的灵活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建筑劳务用工制度的改革设想,期望对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化企业在采取灵活用工方式时,实际承担着个税成本,这一现状已成为制约企业继续使用灵活用工方式、创造灵活就业岗位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文化企业代扣代缴个税对灵活用工成本的实质影响,讨论现有税务环境下将企业的扣缴义务调整为申报义务的意义,从源头上激发企业灵活用工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方式逐渐成为全日制用工的一种有效补充。非全日制用工作为灵活用工和自由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缓解就业压力、降低用人单位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灵活选择劳动时间等重要作用。在今天,特别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未来,非全日制用工备受企业的关注和青睐。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新型用工模式下,当平台从业者以独立承包商的身份与平台企业达成用工合作意向时,平台用工关系作为劳动力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关系,应当属于《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反垄断法》介入平台用工关系、关注平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具备一定的正当性,但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审慎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反垄断处罚。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灵活就业已成为正规就业的有效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城镇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城镇灵活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亟待扩大,尤其是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基于辽宁省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缴费率偏高与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不足的矛盾造成的。鉴于此,应改革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办法。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进行专门的劳动保护等,以利于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今天,灵活就业这一就业形式的实施能够为很多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但此种就业形式的实施还存在很多不足,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灵活就业具有多变性、流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促使灵活就业人员与社会保险之间的关联较小,相应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和享有社会保险的可能性较小。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和优化社会保险制度,从而规范的、合理的、有效的实施社会保险,促使灵活就业人员享有社会保险这项合法权益。为此,本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今天,灵活就业这一就业形式的实施能够为很多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但此种就业形式的实施还存在很多不足,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灵活就业具有多变性、流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促使灵活就业人员与社会保险之间的关联较小,相应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和享有社会保险的可能性较小。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和优化社会保险制度,从而规范的、合理的、有效的实施社会保险,促使灵活就业人员享有社会保险这项合法权益。为此,本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镇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灵活就业形式随之发展起来,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但同时,灵活就业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贵阳市几个城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贵阳市灵活就业人员当前参保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求探寻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新型就业模式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吸引了不同人力资本劳动者。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不同人力资本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的原因,结果显示不管是低人力资本劳动者还是高人力资本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方式都是个人理性的选择,是个人在既定的条件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我国在最大限度提供正规就业的同时,应建立有利于灵活用工的劳动法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当前应着力保障就业制度的公平性,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劳动法规和就业政策,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分析企业在发展的特殊时期,利用员工富余企业和员工短缺企业之间相互借调人员来完成生产、配送、服务等的工作特点,进而分析与共享员工相关的企业所得税税收征收的相关规定,发现目前的税收征管内容主要是与大学生就业创业、退役士兵、企业招聘残疾人就业等的特殊群体相关的,针对“共享员工”输入企业和输出企业及相关中介平台应该如何征缴税收没有针对性的制度规定,导致企业缴纳税收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借助“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税收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对策,目的是期望能帮助企业用好“共享员工”用工模式,为企业发展和共享员工就业带来更多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白冰 《市场周刊》2020,(14):0158-0158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电子商务,而且还衍生了很多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行业,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就业岗位,由于这些岗位灵活度高等特点,参与灵活就业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灵活就业岗位的出现并没有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和法律,使得很多灵活就业人员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尤其是在社保方面受到侵害的概率更大。基于此,文章就针对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先分析灵活就业对社会保障提出的挑战,然后提出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妍 《现代商贸工业》2023,(18):153-155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带动下,灵活用工作模式作为蓝领劳动者用工模型,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对于企业而言,灵活用工模式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缓解了用工紧张压力、保证了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灵活用工的社会服务效能在零工市场被普遍认可。而另一方面,零工企业为削减人力成本,大量全日制用工被灵活用工劳动者替代,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在平台发展初期,由于劳动者劳动保护的缺失,导致多起灵活用工劳动者用工伤害事件,灵活用工模式一度成为劳动用工的矛盾风险点。在规范中促进新经济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既要实现普通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又要完善缺漏的新业态劳动保障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化职业伤害保险,让劳动者有尊严有保障的劳动,是未来灵活用工发展需要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灵活用工变革,但对于不同形式的灵活用工,员工的整体感知也会不同,产生不同的雇佣体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工作角色绩效。 因此,文章将以任仕达 2021 年就灵活用工对 6003 位受访者的调研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关文献材料为支撑,探讨灵活用工、雇佣体验以及工作角色绩效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韩晓娥 《商》2013,(12):48-48
非全日制用工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我国经济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本文从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在论述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其不足之处,希望可以促进该项法律制度的完善,使这种用工形式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16.
刘博囡 《商》2013,(14):167-167
灵活就业人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重要贡献,但其在就业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极大的失业风险。我国当前实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未能将广大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到失业保险体系中,失业保险改革势在必行。失业保险改革应从法律制度、劳资关系、灵活就业人员特征、政府及社保机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提出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的、切实可行的失业保险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张燕敏 《现代商业》2014,(26):106-107
作为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同样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但是当前因为政策设计上的缺陷、宣传力度不到位、灵活就业群体经济承受能力弱等原因导致该群体养老保险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低。应通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等措施促进灵活就业群体参加养老保险,维护其应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均GDP与灵活就业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所以,增加灵活就业是提高人均GDP的重要途径;第二产业对增加灵活就业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三产业对增加灵活就业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人口城市化水平对促进灵活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吸纳灵活就业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是促进灵活就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作为比较年轻的用工方式,对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编制和工资总额的限制,我国的国有企业选择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在用工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纠纷和问题,如无法充分保障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的作用等。因此,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对国有企业用工科学化的推动作用,使国有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最终顺利退回到“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劳务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的补充用工方式,在满足灵活用工需求、节约成本、便捷人事管理、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已被发电企业接受和采用。实践中劳务用工不够规范,在用工范围、同工同酬、连带责任等方面易出现问题。通过对劳动合同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劳务承揽概念和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发电企业在劳务用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规范性建议和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