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江苏农村城镇化水平区域测定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前奏,对于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城镇化是对农村现有的资源配置格局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给亿万农民提供了崭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发家致富的理想归宿。本文采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解剖目前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 ,可以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化的发展 ,繁荣农村市场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民的市民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通过对农村城镇化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湖南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走集中型城镇化道路是推动湖南省农村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激发起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但实现这个新目标,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西部地区农村更是重中之重。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贫困落后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列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中,全国594个,而西部地区占307个,约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7.7%。很显然,东西部农民的生活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农村是全面实现小康要攻克的难点地区。 相似文献
6.
7.
8.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环境问题,并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本文提出,协调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的三个目标,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政府要强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有资料表明,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这一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我省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 1978年到 1985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3.38倍,显著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2.28倍的增长速度。但自 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小康目标是 1200元 (1990年价格 ), 1996年该项指标为 2055元,…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中的成长机制初探: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民的日渐富裕和乡镇企业的成长壮大、中华大地数万小城镇农村工业化的基石、铺筑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使亿万农民世世代代向往城市文明生活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1小城镇与农业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在世界范围内。这个过程通常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过程或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前者主要由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扩张吸纳了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人口.由地域转移带动产业、职业转移;后者主要由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12.
位于金三角核心地带的苏南(本文仅指太湖流域江苏部分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下同).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历来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头。进入新世纪,苏南经济如何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引起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极大关注。 本文认为,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处于又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不仅是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而且是国际竞争的国内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大量进入我国,与国内企业争夺资源,国外质量高、价格低的…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加快、规模增大,同时乡镇企业也迅速崛起与壮大,导致农村消费指数的上升及水污染的加剧,使江苏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趋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四大成因,强调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其最大的弊端是不公平。如果非均衡发展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必将出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由于基数不同,在同步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两极分化。文章提出"良性非均衡"发展或"趋均衡型"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苏北大开发的主体,促进苏北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推进苏北大开发中的资源整合,再造苏南经济的竞争优势,构建网络化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深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实现江苏经济整体结构和布局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认为个体私营经济应正名为“民有”、“民资”经济;从两方面改善制约民资发展的投资“软”环境;通过8个途径缓解民资经济筹资难;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前对民资全面开放国内市场;注意纠正指导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义熵指数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的静态与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开发吸收了大量乡村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和参与相关旅游项目投资,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与投资性收益,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劳动就业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江苏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江苏高新园区现状的基础上,从统筹协调、技术创新、融资机制、人才建设、主导产业及经营环境等方面提出了 21世纪初江苏高新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苏南模式创新发展和苏南经济转型升级——30年改革开放带来苏锡常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