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召将 《南方农村》2010,26(5):72-75
本文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声誉效应的表现以及影响声誉效应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提出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声誉效应的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会计》2007,(11):25-28
四十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哪些情况下解散? 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社解散是指合作社因发生法律规定的解散事由而停止业务活动,最终使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合作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相似文献   

3.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乔庙乡的马宣寨村,拥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禾丰绿色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顺发养猪专业合作社分别是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一个村有两个合作社成为省、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合作社在马宣寨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带来了哪些可喜变化?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位于焦作市最东部的马宣寨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鑫源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例,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互助机制及其内在运行机理。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而这种效应源于合作社内部分配制度的设计、重复博弈的组织结构、外部的生存环境和政策引导;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社会服务功能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基于此,提出了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性合作社、改进合作社的政策补贴方式、落实合作社内部奖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本控制必然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弱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构成与治理机制出发,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资本控制的现实原因,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控制的积极和消极双重效应,并通过两个合作社的案例论证了积极和消极不同效应表现形态的影响因素.合作社资本控制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然而,伴随着合作社制度、机制设计及合作社社会资本的丰富度不同,其效应表现形态会有所...  相似文献   

6.
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多种生成模式.文章对农村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型、供销合作社领办型等不同生成模式合作社的特点与营利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基于合作社特殊企业性质的公平效率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政府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4个典型园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资料,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理事长自身素质、合作社原料供需状况和产后增值水平及政府对合作社规范化的重视程度。为此,本文提出应该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健全财政扶持资金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农村财务会计》2007,(10):17-21
三十九、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取的公积金应当用于哪些方面? 公积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巩固自身的财产基础,提高本组织的对外信用和预防意外亏损,依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从利润中积存的资金.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这一条说明了合作社提取公积金的程序、方式和用途.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下称合作社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8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十年以来的首次大修。合作社法为何要修订?新修订的合作社法完善了哪些内容?各界对此有何反响?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缘何修订——部分条款不适应合作社发展需要现行的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施行以来,为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有关情况。国家新增的农业补贴将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适度倾斜。那么农业种植合作社以及农村合作社补贴政策有哪些?一、优惠类政策税收优惠: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贵州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调查,对当前农村扶贫新形势下合作社社员的参与程度、合作行为与意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多数合作社社员并非多数文献研究所述缺乏合作参与意识,相反,在合作社发展的十一年间,多数社员已具有一定程度参与观念,但社员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薄弱,加上外部资金与社员间实力差异的影响,合作社多数社员难以实现对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全程参与。在此背景下,合作社社员为促进组织持久发展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参与方式:核心社员的积极控社、普通社员的有限参与、实力雄厚社员的自我发展式参与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和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1076户农户家庭实地调查数据,梳理出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四个潜在因素:农户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农户声誉及借贷可得性,并构建了农户借贷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借贷行为及其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效应最强,借贷可得性次之,农户经济特征和个体特征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也较为显著,但低于农户声誉和借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3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截面数据,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合作社资本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效率欠佳,只有11.54%的合作社资本效率达到相对有效状态,合作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负责人是否为农民、企业家才能、合作社技术服务水平对资本效率无显著影响;负责人文化程度、合作社示范社级别、合作社成员数量与资本效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合作社成立主体不同,将公司或者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称为外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自愿组织和农村大户号召成立的合作社分为内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机理是当前国内外形势的要求足、政府向下推动的动力足、内生主体发展合作社的干劲足、内生性合作社自身发展的冲劲足;理论机理是资源禀赋和要素掌握的差别、农户的"企业家才能"的差别、路径依赖或者制度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部资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介入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类型外部资源参与合作社发展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外部资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对于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合作社显得尤其重要。正确的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对于外部资源的需求,区分不同类型的资源介入合作社发展的形式,评估其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采取措施建构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外部资源有效功能在合作社发展中的良性互动,对于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实背景,主要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为例证,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分析了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的具体路径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变量与治理变量紧密相关,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三大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股权结构的作用最大。一个良好的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有机结合,但主要依赖于内部机制。因此,完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关口.这个关口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层次、规范组织行为.现在农业部主抓的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来提升合作社的发展层次,规范合作社的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其发展面临哪些瓶颈制约,该如何破解?本期专题试图触摸合作社发展的脉动,"诊断"分析其融资瓶颈的成因,斟酌"医治"的"药方"。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要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鉴于此,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应该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基于合作社所从事的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以及协助政府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政府理应把合作社当作特殊组织予以扶持.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当以不干扰合作社的运行为基本前提.不管基于何种产业目标和良好愿望,任何对合作组织的直接行政介入都是不可取的.政府要号召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包办,否则,会导致合作社对政府过分依赖,进而丧失其"民办、民管"性质,成为官办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组织理论和制度分析框架进行解释并试图呈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扭曲的过程、发生机制及锁定与强化机制。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扭曲具有多重逻辑。合作社行为扭曲现象发生并持续存在的根源在于现有制度环境和组织安排为合作社各方参与者提供了不良激励。合作社行为扭曲发生在合作社成立、运行及利益分配等多个环节,并呈现逐渐蔓延之势。具有完全势力的政府介入是合作社行为扭曲的起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效果大打折扣。农民专业合作社特殊的组织结构与安排为行为扭曲的演化提供土壤,运行实践与制度文本相背离,正式组织解构并且再结构化,非正式结构成为主导力量。各方参与者的持续互动又对扭曲行为予以强化,组织制度化下的监督厌恶、组织同形和路径依赖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扭曲现象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