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增长疲弱,增速放缓。美国房地产业出现温和复苏迹象,但整体经济表现平平,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是今年美国经济的关键;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欧元区整体陷入衰退,如何有效控制债务危机是解决欧元区经济的重点;日本经济高开低走,全年可能回归"零增长",能否成为下一个债务危机的国家令人担忧;在西方经济同步走弱的同时,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一些困难,如何实现经济转型是这些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世界经济在频繁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反复震荡的金融市场中,实现了缓慢而曲折的复苏。2012年仍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世界经济运行的风险与希望并存。曲折动荡的2011年虽然未出现二次探底,但受发达国家需求不振、欧洲债务危机升级、日本地震冲击全球供应链、中东北非动荡推高油价等因素影响,各国经济活动普遍较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形势展望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期内,中国要注意规避欧债危机带来的贸易领域和金融领域风险。从长期来看,中国要加快结构转型2009年和2010年,关于世界经济即将复苏的预言还时有耳闻,但到了2011年,我们听到的却是越来越悲观的预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度恶化,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增长较快,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通胀压力明显增大
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虽明显不如2004年,但总体上仍增长较快.国际油价上涨似乎并未对世界经济形势造成严重冲击;2005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季度环比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3.8%、3.3%和4.1%,第二季度的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估计在3.5%~4.0%之间,但就业形势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并呈现逐步分化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复苏主引擎的作用仍然突出,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的困扰。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隐患未除、全球金融系统依然脆弱以及发达国家自身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全球经济方向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增速将趋于放缓。发达经济体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迫于财政赤字压力采取财政紧缩措施,而新兴经济体预计将实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趋缓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持续发酵,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造成了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的剧烈动荡;相比而言,新兴市场国家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但受外需环境恶化、较大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也出现经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亦喜亦忧。喜的是美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突出表现是以汽车制造为龙头的制造业数据普遍有所好转,消费者信心有所上升,一些巨型公司盈利水平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忧的是欧债危机再度恶化,负面影响在欧元区及亚太地区蔓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最大风险。从发展趋势看,今年下半年由于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动力之一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加剧,主权债务危机难以控制,大宗商品价格普降等原因,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我国应从长短期注意宏观政策调控,维持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9.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受挫,但经济增长仍呈"南高北低"的双速格局。欧债危机是制约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最大障碍,新兴经济体在美、欧、日三大经济板块增长同步放缓的同时也受到牵连。由于欧债危机的解决尚不能见到"光亮",失业与"通胀"等制约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对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作出展望并对经济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借用渣打银行2010年全球经济预测报告中的一句话:“感谢全球2009年同步实施,大规模和成功的政策刺激,2010年将很有可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年。”在辞旧迎新之际,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对于2010年世界经济金融局势普遍做出了乐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始终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2011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复苏态势,将对欧洲经济趋稳产生积极作用。欧洲国家在逐步减少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债务规模的同时,应该及时对其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中的深层次缺陷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5.
16.
17.
《Africa Research Bulletin》2014,51(10):20615A-20615B
18.
《Africa Research Bulletin》2011,48(7):19214A-192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