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中贵  吴塑 《农业经济》2023,(10):50-52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而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传统村落逐渐难以适应当前发展步伐,迅速没落,但是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沉淀,凝聚了我国人民的乡情,是民俗的情感寄托,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保证传统村落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要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村落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分析推动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也面临着从传统村组管理向现代社区治理的转变。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两大困境:内部治理主体的缺失和治理体制的落后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了有利契机,乡村应该紧紧抓住优质社会资源输入不断增加的优势,通过激发乡村社会内生力量,创新治理的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组织治理权威等途径来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其治理工作成为了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传统性质的村落聚居社会管理方式相比,新型农村社区具有特殊性,需要对其治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底层逻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罗兴奇 《农业经济》2023,(10):56-58
数字技术的发展渗透于各个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方向。数字乡村治理,有助于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主要从数字乡村治理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分析其实践逻辑,并对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简单剖析,据此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睿 《山西农经》2022,(2):65-67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是要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经济原因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仍然处于弱势,农业经营体系滞后是导致农业弱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内蒙古某市基层农业经营和治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基层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农业经营和乡村治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党中央长期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区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为全面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努力。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本文总体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性质和特点,深入探讨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应在加强乡村党建引领、推动乡村自治建设、强化乡村法治建设、注重乡村道德建设及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发展,从而达到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当前和今后时期应当重点抓好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进展及效果如何?下一步如何完善提升?近期,笔者通过调研,梳理了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典型做法及其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整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相呼应。当前,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本文回顾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从宏观脉络综述和解析乡村治理的变革轨迹。从对历史的梳理中,回应当下乡村治理中仍然存有的问题,通过治理主体、治理结构与治理文化的分类探讨,建构乡村治理的"问题器"。最后,文章将探讨解决当下乡村治理主要问题的路径选择,以起到解决问题的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作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对苏北窑村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大致趋势。村落公共空间在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演变趋势正折射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及其性质所发生着的巨大变化,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治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多的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相似文献   

10.
崔娟  李鹏 《农业经济》2018,(4):32-34
当前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微观层面,这种分类方法使得乡村治理研究走向一个极端,即乡村与国家被割裂成完全不联系的部分,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复杂关系,同时,该分类也导致了乡村治理不能从理论上有太多的建树。村长作为国家政权在乡村的代理人,是当前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结合"权威类型"和"差序格局"的研究,说明村长以个人的道德性来影响村落公共领域,进而突出其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为当前国家的基层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乡村治理结构的演进史,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深刻的历史与实践逻辑。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对乡村治理结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推进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乡村社会结构的未来发展提高政治保障;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文化环境,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乡村治理问题,找准乡村治理重点,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结构的科学发展及社会管理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八种典型模式进行概括分析,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为:政府提供法律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民协会改善村民的弱势地位,城市、企业和高等院校推动乡村的发展与繁荣,村民尤其是乡村精英加快农村改革的进程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担。结合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国外乡村治理成功的经验,当前我国需要构建的是一种"有限政府、农民主体、依托农协、全社会参与"的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具体包括确立有限政府的原则,提高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协作用,调动城市、高等院校、企业与金融机构等乡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主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府对乡村治理的有效补充。社会力量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效益、促进文化传承与融合、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丰富农民增收途径等作用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人才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法规迟滞、主体意识不强、乡村融入困难、监督激励缺位等突出问题,需要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主体意识、探索融合路径和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发掘现行选聘机制下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并基于此探析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保障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效用充分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治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主要在于缺少总体治理的指导思想。乡村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由多元化、碎片化走向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我国也出现了返乡农民热潮,大量返乡农民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引领群众共同致富,通过参与乡村治理,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但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部分乡村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应该更加关注返乡农民自身发展,充分利用返乡农民资源、文化优势,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体制,加强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多种措施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莉 《农村经济》2022,(11):59-67
推动乡村健康治理现代化,有利于促进乡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建设。当前,乡村卫生健康改革已进入加速期,但乡村健康治理还存在治理主体单一、资源配置盘活优化困难、服务提供以治病为中心、治理环境状况欠佳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乡村健康治理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等逻辑基点,结合乡村健康治理的现实制约,从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乡村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过程,可以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和乡村文明高质化,进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但是在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治理思维束缚、内驱动力不足和外部支撑乏力问题,因此,乡村数字治理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点在于培养数据思维、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和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与农村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强调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中面临的乡村治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乡村治理与农民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应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通过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共治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