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2002年3月,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了一份买卖麻织合同,约定;甲公司于2001年8月底之前向乙方供货若干,乙公司在收货后按市场均价向甲方付款。同年7月中旬,甲公司得知乙公司的法人代表,因刑事犯罪被立案侦查,乙公司因涉嫌参与成品油走私而被查处,但乙公司还因重大诉讼而须承担重大赔偿责任。8月20日,甲公司致函乙公司,以乙公司上述问题为由,表示不能履行发货义务。乙公司当即提出异议。同年11月,乙公司以甲公司违约为由,提起诉讼。甲方公司在法院审理期间,提交了乙公司存在上述问题的证据,法院认为甲公司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合法正当,判决驳回了乙公司的诉讼请求。 这是一起典型的不安抗辩权案例,所谓不安抗辩权,是指负有先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逃避债务、丧失商业  相似文献   

2.
<正>一、案例简介甲公司与乙公司就货物采购事宜签订了相关购销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若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每逾期一日,应按未付货款总价的千分之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甲公司对此不持异议且承诺放弃对违约金进行任何调整”。合同签订后,乙公司依约履行了合同义务,但甲公司未如期支付剩余货款。乙公司催促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甲公司支付剩余货款及约定的违约金。  相似文献   

3.
<正>甲公司从2003年7月起开始租赁乙公司的厂房,双方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约定租期3年,从2003年7月20日起到2006年6月20日止,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0.4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金。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均无违约行为。2006年6月20日合同期限届满后,甲公司继续使用该厂房。在此期间,乙公司既没有提出异议也没有收取租金。  相似文献   

4.
[案情]2007年9月17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书》一份。双方约定,乙公司于2007年11月20日向甲公司提供电子设备若干套,设备的具体数量与型号在双方签订协议的附件中已约定明确。双方还约定,甲公司付清款项后乙公司发货至甲公司仓库。如乙公司未按时履行发货义务,应按照合同总价款(280000元)的千分之四每日承担违约金。2007年12月14日,乙公司发函给甲公司称,由于德国生产商迁移厂址,需将交货期限延至2007年12月19日。2007年12月19日,双方交易的最后一笔设备运抵甲公司仓库。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美国加州中部联邦地区法院作出裁定,驳回索尼等个人电脑生产商关于撤销中国"绿坝"软件侵权诉讼的申请。法院主要理由是被告不能证明在美国诉讼使其承受和原告不成比例的"烦扰"和"压迫"。本案涉及美国"法院不方便管辖原则"的适用问题。本文认为,尽管在美国公民作为原告并在当地法院起诉的情况下,被告基于"法院不方便管辖原则"要求驳回诉讼比较困难,但中国企业仍然应该根据美国判例实践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青岛某实业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因流动资金短缺,向青岛某经贸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借款22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3个月,月利息千分之十七。借款期满乙公司没有按约定偿付本金和利息,双方产生纠纷。甲公司委托律师准备起诉乙公司偿还本息。  相似文献   

7.
2004年,甲从乙公司购买购物券一宗,每张券上均注明“当年有效,过期作废”的字样。2004年10月、12月,乙公司多次通过当地报纸、电视通知购物券持有者于同年12月31日前兑换购物券,每张交纳2元的工本费,逾期不换者,购物券作废,后果自负。甲未按期兑换。2005年,乙公司以过期为由对甲价值2万元的20张购物券不予兑换或供物,形成纠纷。该案争执的焦点是“当年有效,过期作废”的规定是否有效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购物券上注明了“当年有效,过期作废”的字样,甲购买了购物券,就是接受了这样的约定。乙公司又在电视、报纸上对兑换期限作了通知,这是重…  相似文献   

8.
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短期资金借款协议》一份,同日,乙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保证合同》一份,约定丙公司对乙公司的借款本金、利息等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继而,甲公司依约将1000万元以汇票方式支付乙公司。乙公司仅归还部分借款,甲公司多次向乙、丙公司催讨,均因其拒绝归还而无果。甲公司认为乙、丙公司的行为违反诚信原则,并给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故起诉至法院,要求  相似文献   

9.
奚玉  何力 《光彩》2013,(10):50-51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省时、省钱、省事的特点,因为基于双方自愿,通过仲裁解决争议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商事关系.本刊特整理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案例三则,供广大经营者参考. 案例1仲裁条款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案例:2008年5月1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在上海签订运输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将甲公司一批货物由上海运至南京.运输合同同时约定:"发生争议,如双方协商未果,则由合同签署地仲裁机关仲裁解决."5月20日,甲公司的货物从上海运输,于5月23日下午抵达南京.在做卸车准备工作时,运输车辆的液压千斤顶发生故障,导致运输车辆倾斜,造成该批部分货物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10.
商宇 《消费导刊》2014,(9):241-241
一、(2012)朝民初字第6323号判决 案情简介: 乙公司系甲集团下属公司,甲集团是A商标的所有人,授权乙公司对A商标进行使用、运营、管理、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对侵权行为采取举报、投诉、提起诉讼等采取法律措施的权限。被告丙伙同他人制售假冒A注册商标商品,被公诉机关追诉。期间乙公司提出民事赔偿要求,与丙达成庭外和解,签署了《和解协议》,其中约定,丙应支付4万元作为其犯罪行为给原告造成损失的赔偿金,10万元作为不履行本协议的违约金。协议签订后,丙未履行,乙公司根据《和解协议》约定的管辖条款,诉至法院,被告丙依法传唤未到庭,法院缺席判决。  相似文献   

11.
张海 《国际市场》2008,(2):52-53
案由 原告甲公司诉称:甲公司根据其与乙公司于2003年7月24日签订的《承包经营合同书》,取得丙酒店承包经营权并严格履行了合同义务。乙公司却以甲公司内部人员有矛盾为借口,未经甲公司同意、于2003年11月28日擅自收取丙酒店每日营业款,并于2003年12月5日晚突然通知甲公司解除承包经营权,次日在甲公司强烈反对和未进行任何交接的情况下,乙公司单方面终止合同,自行经营。故向法院诉请判令: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50万元,返还抵押金10万元等。  相似文献   

12.
一、案件基本情况 经查甲、乙两公司使用的成套设备均为委托同一家外贸公司(下称丙公司)进口.其中甲公司设备的《进口合同》由甲、丙公司与境外A公司三方共同签订,甲公司为"买方",境外A公司为"卖方",丙公司为"进口代理商";而乙公司设备的《进口合同》则由乙、丙公司与境外B公司三方签订,丙公司为"买方",境外B公司为"卖方",乙公司为"最终用户".除上述进口合同外,甲、乙两公司还作为"委托方"分别与"受托方"丙公司签订了《委托代理进口合同》,均约定"如为法定商检货物,委托方按规定办理商检和检疫".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0月31日,中国甲公司和美国乙公司签定a008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中国甲公司向美国乙公司出售中国产照明设备300套,货物单价为335美元,采用的价格术语为FOB中国天津,合同总价款为100500美元,采用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在凳签 订后10日内,由美国乙公司开出以中国甲公司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合同约定的装船期为195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1995年8月30日,广州某药材经营部(简称甲公司)向广州市某银行借款人民币100万元,期限3个月;由广东省某进出口公司(简称乙公司)提供信誉担保。1995年11月30日该借款到期,又办理延期一个月还款的展期手续,借款双方并签有延期还款协议,乙公司同意继续按贷款合同条款担保,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税法体系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税,所得税的复杂性,就为我们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一、筹划问题假设有甲乙两个饮料企业,乙公司是甲公司设在异地的分公司。2006年以前乙公司只负责当地的销售,所以没有进行产品生产,产品完全靠甲公司提供。乙公司的经营成本较小,所以获得了较大的收益。2006年甲集团拟通过乙公司在该地设立饮料灌装生产厂。乙公司在该地的工厂拟于2010年建成。建厂所需要的设备由甲集团通过捐赠的方式提供给乙公司。设备系生产饮料的大型设备,设备的公允价值较大。乙公司应就设备的捐赠所得缴纳大量的所…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仅仅是一字之差或是一笔之差,非常简单的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使当事人有苦难言,贻误商机。 (一) 甲公司投书法院,状告乙公司,状书中称:乙公司曾因资金周转困难,向甲公司贷款捌万元整,因甲、乙公司当时关系好,乙公司也口头答应尽快还款,故未定利息,现乙公司长期拖欠不  相似文献   

17.
商务合同的管辖条款在商务纠纷的管辖权认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管辖条款之类型选择决定着当事人和法院的诉讼权责。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之挑选事关管辖授权是否为独占。浮动性和对等性之分决定了是由原告选择法院,还是根据身份决定管辖法院。如为笼统约定,还需要根据国内法再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法院。内容的对称和不对称决定了双方的起诉选择权是否一致。纷繁的管辖条款在管辖拘束力上各不相同,随之而来的诉讼风险也颇为不同。商务交易的参与方对此应密切关注,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正>甲公司在金属管商品上注册了"金洲"商标,乙公司在非金属管上申请了"金洲"商标。甲公司认为乙公司侵犯了其注册商标权,于是趁乙公司的"金洲"商标公告时,对其提出了异议。金属管属于第6类,非金属管属于第17类,于是甲乙双方的争议焦点,便是两商标使用的商品是否构成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来认定是否构成类似商品呢?  相似文献   

19.
青岛某印染材料代理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3年9月23日与东营某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染料购销合同,双方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采购其所代理品牌的染料;合同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买卖合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不可忽视,即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的毁损、灭失的损失由何方当事人负担。在合同订立后,如果发生了上述风险,风险负担的规则是什么? 甲公司与乙公司亍2000年5月订立了一份面粉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在同年7月下旬将面粉运送至乙公司租用的仓库,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