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1-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县域范围内与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两位二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宏观上关系以城带乡、转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发展大环境。中西部农村的、问题不是转移造成的,恰恰与就近转移和非农兼业不足、向外转移权益。缺失和转移不畅有关。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改善转移环境,是城乡都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阎丽红 《黑河学刊》2010,(6):154-156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质,以青壮年为主、自发转移为主、以省外为主,以东部为主,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等特征。出现了"空心村"、农村人才流失、留守人员家庭残缺、生活困难、精神寂寞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应坚持向外与就地转移现结合;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组织和引导,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3.
4.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大立 《特区经济》2007,(3):153-155
本文结合大别山区的实际,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认为有效转移劳动力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耿永志 《新疆财经》2007,(1):33-35,71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多重视了向大中城市的转移,很少考虑向小城镇转移的问题,更少考虑具体的转移机制问题。因此,应尽快建立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各项机制,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来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工作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来,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06,(6):34-35
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立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富裕农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至今年1月底,全区7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6万成功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9%。大批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030元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达到了85%。二是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区城镇化率已提高到了63%。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劳动力转移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政府在市场主导基础上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劳动力转移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政府在市场主导基础上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余国江  汪浩 《特区经济》2006,(12):140-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必须关注,这就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凸显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问题的紧迫性。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线入手,对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与现状,建立了一个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反馈环分析,论证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增强农民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继兰 《乡镇经济》2009,25(4):54-57
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乡村治理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但乡村社会自主性缺乏、乡村组织不健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要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应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培育乡村治理的主体、完善乡村治理的协商互动机制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波 《乡镇经济》2005,(1):26-28
在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本文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农业和农村本身,还在于积极推进城市化,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整个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成了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转移的原因,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15.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韩燕 《乡镇经济》2007,(5):10-12
在城乡分割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刚刚起步的大背景下,加上农业税取消后对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的相关保障机制并不完善,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必须建立健全村庄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民主参与机制、政府考核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松仁 《改革与战略》2007,23(12):79-81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民休闲有助于促进农民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但传统价值观念、农村现有科技水平、农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特有文化背景对当前农民休闲带来了困扰.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新农村教育的深化、地方各级组织的渗透、农民休闲福利制度的实施、劳动本质意义的升华又能够使农民休闲在未来走向更大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长期以来农村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这种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不符合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应提高认识;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设置;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领导和鼓励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云 《乡镇经济》2007,(10):22-24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关系,接着以云南为例,在数量上验证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模型,为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经验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薇  於忠祥 《乡镇经济》2005,(3):15-17,41
研究目的: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系,探索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地流转的前提;农地流转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催化剂”。研究结论:应尽快建立土地要素流转机制,实行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完善农地市场,积极培育农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挥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功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