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家具制造业中,大连“华丰”堪称擎举第一招牌的巨人。他们凭着生产实用、观赏、保值为一体的高档实木配套家具,驰骋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外家具市场上。 “华丰”创造数个业内纪录 在“华丰”50多年的创业奋进里程中,拥有着太多令同行艳羡的“中国第一”:1985年,在中国北方地区首家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家具生产技术,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市场周刊》2004,(5):22-24
冰箱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制造业中最成熟同时也是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但是,就在进入新世纪的同时,整个行业也迈入一个节能概念过度“竞争”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各国都参与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显著促进本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基础上,除了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进口,还要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服务的企业,加快高质量制造业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赵忠华  李磊 《商业研究》2006,(13):33-34
“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向世界做出的宣示和承诺。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也影响甚至改变了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国和平崛起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外迁事关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目前,以纺织服装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中国制造业外迁规模整体可控,越南和印度是中国制造业外迁的主要承接地,但两国与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关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越南高度依赖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其纺织服装业大体形成了“中国生产中间品及设备—越南加工生产—消费品出口发达国家”的分工模式;而印度产品生产以本国产业链供应链为主,对中国依赖性较小。在此背景下,中国应针对不同外迁目的地制定引导政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根植性;以区域合作机制为抓手,构筑“以我为主”的区域制造网络;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延缓制造业外迁步伐;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工人的加薪是否会意味着整个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降格”,甚至出局?  相似文献   

7.
差异性竞争     
利用产品差异性进行竞争,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形象,才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出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三个过程。现在是“Madein China”,将来可能成为“Made by China”。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管理理念之后,将不仅仅是进行产品生产,而且进行产品设计和经营。最后希望是“Made forChina”,为中国市场而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精确揭示全球价值链低碳化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本文以强、弱“波特假说”为视角,利用2016年WIOD发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价值攀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动态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短期内环境规制产生阻碍作用,长期中将显著激励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一步的面板门限检验发现,仅有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定“门限值”后,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在“波特假设”的传导机制检验中,环境规制既能够通过弱“波特假说”的技术创新,也能够通过强“波特假说”的生产效率增长,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中国制造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盾构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制造     
以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和蝴蝶牌缝纫机为代表的“上海制造”,是个曾经寄托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和希望的词汇,但它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几无痕迹。在依靠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了十几年后,中国制造业开始重新审视“制造”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端生产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天然定义,上海制造这个曾经辉煌的字眼留给当代企业的不只是对于历史的追忆,而应是一种属于中国的“制造精神”。  相似文献   

11.
12月5日.“2006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发布会”在京举行。一汽“解放”品牌价值达114.62亿元,继一续稳居中国卡车制造业榜首。  相似文献   

12.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比喻到: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软件是大脑,集成电路是心脏。中国在大脑和心脏的最核心的技术方面与国外相差至少两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大而不强。所以中国目前只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这种格局的产生的原因就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芯”所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大国,虽大不强,只有不断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才有助于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大到强”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笔者在分析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家具制造业中,大连“华丰”堪称擎举第一招牌的巨人。他们凭着生产实用、观赏、保值为一体的高档实木配套家具,驰骋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外家具市场上。  相似文献   

16.
“我并不是说凡是模仿美国的都不好, 但是日本人别忘了,这些技术毕竟是在美国的环境中所产生,换言之是美国人花了心血创造出来的。”30年前,丰田生产模式的缔造者大野耐一说了这句令整个日本制造业震耳发愦的警言。30年后的今天,中国制造企图走出“血汗工厂”、走出产能过剩、学习丰田精益生产的关键时刻,转换角色后大野的警言一样令国人警醒,“并不是说凡是模仿日本的都不好,但是中国人别忘了,这些技术毕竟是在日本的环境中所产生,换言之是日本人花了心血创造出来的。”中国想成为全球顶尖制造业强国,必须充分根据自己的文化特征改进精益生产, 将“低成本、高效率”的道路义无反顾、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最终形成超越丰田生产模式的中国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金琪尔 《商》2013,(22):297-298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面一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逐步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本研究以直接从事生产的制造业一线生产员工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制造业一线生产员工的素质框架,并比较了自动加工和手动加工两种不同生产方式下对一线生产员工素质要求的差异,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一线生产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12,(22):64-64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应走什么道路、如何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确实值得探讨。中国工程院在《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中认为,我国应从“美国模式”着手,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日本模式”靠近。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退,中国制造业面临不断增加的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导致制造业的总成本持续攀升.美国波士顿集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经济大洗牌》报告中描述道:“中国大陆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大不如前,制造业竞争力已经落后于众多东南亚国家以及南美国家”.  相似文献   

20.
《安徽工商》2001,(3A):12-12
在静观各门户网站在“寒风中起舞”(股市的起起落落、网站茫然的负债经营和2000年是中国网站的倒闭年之传说)之后,家电企业再次“揭竿而起”,重新表达自己的声音,高呼“水泥加鼠标”才真正是中国未来互联网经济的走向,网络必须跟具体的制造业相结合,才能催生出中国的电子商务,并一再声明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网络要向制造业靠拢,制造业要走向网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