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亦 《沪港经济》2010,(11):38-39
首批发行的QDII收益低迷期尚未走过,今年以来券商却争先"出海",对QDII情有独钟,且投资范围主要集中在港股。 香港地区为何能得到QDII的更多青睐?QDII的重新出海是否真能赚到钱?QDII今年迅速在港扩军9月15日,结束募集的华安香港精选的首发规模成功突破7亿元大关,打破近年来QDII基金首发人气一直较差的局面,也创下了QDII首发规模两年半来新高,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QDII的认购环境出现局部回暖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06,(10):28-29
同样是香港,同样是关于竞争力,今年给人的感觉却大相径庭.一方面,海外媒体今年以来大肆炒作香港经济爆发力不及内地,地位可能被"边缘化";而另一方面,在今年最权威的竞争力排名中,香港似乎都处于前列或上游位置.  相似文献   

3.
选择何种合作方式建设、运营,显然成为上海迪斯尼面临的头等难题,何况已有香港迪斯尼陷入“盈利泥沼”的前鉴。  相似文献   

4.
陈燕 《特区经济》2005,(9):122-123
1998年12月,做卫生纸的私营企业恒安国际在香港上市,次年2月,第一家乡镇企业,鹰牌控股在新加坡上市,而另一家私营企业,做交换机的侨兴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后,民企纷纷跟进,形成了民企海外上市的3个主要场所。而到1999年底香港创业板的设立,形成了民企海外上市的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5.
在海尔集阔香港借壳海尔中建“曲线上市”的传言不绝于耳的同时,3月18日,中芯国际在香港和NASDAQ同时上市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 一、境内资产与境外资产 在香港实际经营多年的中资企业都有一定的境外资产。中资银行吸纳的存款占香港银行存款总额的23%;保费收入占20%;中资贸易公司的贸易额占香港贸易总额的22%,多为代理内地外贸公司的业务;中资建筑公司所承担的工程量占香港总工程量的12%;中资旅游公司提供的内地旅游服务占香港旅游市场的60%;中资海运公司拥有全港最大的驳船队和浮动船湾,拥有总载重量超过1千万吨的船队;中资企业参与了新机场工程中的17项工程,其中中资企业独资承建十大核心工程中的六项工程;中资联合华资、外资设立了“中银发展基金”、“新中港集团、新粤华集团;中信参股了当地华资与外资,如参股国泰航空、香港电讯,合作购入驻港英军基地——添马舰地皮。  相似文献   

7.
黄杨 《环球财经》2008,(7):76-79
继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之后,招商银行也开始了其海外扩张之旅。 6月2日晚,招商银行公告称,招商银行收购了一家具有75年历史、传世三代的家族式香港本土银行——永隆银行。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20):32-33
5月3日对香港股市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港股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港元(1.28万亿美元)大关。此间专家认为,这个数字体现了海外投资者对香港和内地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沪港经济》2005,(3):6-6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日前表示,内地不少企业需筹集大量资金以扩充业务及开拓海外市场,香港仍将是内地企业首选的融资平台,业界应继续努力,抓紧机遇,积极推动香港市场发展。他同时指出,内地经济高速增长,不少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金以扩充业务及开拓海外市场。他相信,香港仍会是内地企业首选的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沈路 《沪港经济》2005,(12):48-48
香港多海湾,铜锣湾、浅水湾、赤柱湾等闻名遐迩,如今香港又出了个“富豪湾”,这就是由富豪国际酒店集团及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豪宅区“富豪海湾”。这个以欧陆式建筑风格为主体的豪宅楼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应当更加谨慎。去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积极购买海外资产,规模创下10年来最高。据Dealogic数据,2014年,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达到30起,合计金额48亿美元。尽管金额低于2013年的51亿美元,但并购件数几乎翻番。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包括安邦保险在海外的系列并购、海通证券收购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及光大证券收购香港券商新鸿基金融集团等。  相似文献   

12.
“抄底华尔街”、“买下香港”、“掘金澳洲”!“不差钱”的中国企业家们的每一次出手都搅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中国,从没有今天这般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13.
栾雪  陈蓓蓓 《特区经济》2010,(9):174-176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对江苏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发行定价和后市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江苏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地点主要是新加坡、香港和美国。研究表明,新加坡市场平均首日收益率远高于香港和美国市场;三地市场普遍存在发行抑价现象,其中,新加坡市场发行抑价率最高;从长期表现来看,美国市场后市表现较好,新加坡和香港市场后市表现弱于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4.
《沪港经济》2015,(2):50-53
"香港﹒设计廊",成立于1991年,由香港贸易发展局设立,致力于向全球推广原汁原味的香港设计。设计廊的很多产品都出自香港知名及新锐本土设计师。透过作品,设计师把生活的所思所想以及美好的情怀体现出来,让人们都能感受到珍贵的爱,还有对香港独特的感情。立足香港,深入内地时尚、雅致、新颖是香港优质品牌的代号。"香港?设计廊"成立于1991年,由香港贸易发展局设立,致力于向内地消费者推介百分百香港设计的优质品牌及创意精品。  相似文献   

15.
4月1日,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0331.HK)在香港首日挂牌即以下挫8%收盘。此前,中芯国际(0981.HK)一改以往中国内地企业海外IPO(首次公开发行)即受到投资者追捧的局面,上市当日股价即下跌10%。而TOMOnline(8282.HK)首日上市表现也令人失望。整个4月,在  相似文献   

16.
蒋小馨  唐晔 《沪港经济》2014,(12):68-71
正本刊独家连载《香港商界巨子唐翔千》。作者历经两年,踏访香港、上海、无锡、东莞等多座城市,走访了唐翔千等数十位当事人,以最详尽、最鲜活、最真实的史料和细节,还原了这位爱国实业家的传奇人生,再现了香港经济腾飞以及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左"的思潮就像幽灵一样1979年春天,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张承宗即将率团访港的消息,在香港的上海人圈子里传开了。看到访问团名单后,有人惊奇不已,有人半信半疑。团员中,刘念  相似文献   

17.
香港商情     
林影 《沪港经济》2008,(7):72-73
俄罗斯企业看好香港股市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各地有紧密的联系,能为国际企业提供优良的集资和环球投资平台,其独特的角色对海外投资者极具吸引力。俄罗斯钼矿公司SMR,计划于第4季度来港上市,集资2亿美元,已聘请中银国际和大摩担任联席承销商,SMR将是第一家在港上市的俄罗斯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一 可换股债券集资在香港兴起 1993年下半年,香港上市公司兴起了一股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热潮,仅1993年9月一个月,上市公司通过到海外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额达12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香港共有26家上市公司发行27笔可换股债券,涉资金额达45.8亿美元,而同期香港63家新公司上市集资只有36.6亿港元。现在这股热潮仍在继续,1994年1—2月,香港又有19家公司发行可换股债券,集资额约1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3月24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例,这些患者中有19位有海外旅游经历。目前,香港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86例。过去一周以来,香港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3月18日,香港新增确诊病例25例,创下过去两个月以来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最高纪录。之后几天,新增确诊病例数继续上升:3月20日新增48例、3月21日新增37例、3月22日新增44例、3月23日新增39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国有银行业也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正式在香港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