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保平 《经济师》2022,(6):129-130
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当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农村经济发展中,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金融,如何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优势作用极为关键。为此,文章在全面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创新策略,以期实现金融业态创新,提高金融风险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满足农业和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而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将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农业和农村,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文章突破传统研究思路,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分析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在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以及有效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效率优势。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历程,发现前期改革实践中存在缺乏总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章深入研究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的交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并由此提出节约交易成本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措施:一方面,坚持长期性、渐进改革与市场化原则;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及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4.
《发展研究》2021,(3):14-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抉择。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福建农信”)长期扎根乡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当好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主力军。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农信将围绕中央决策和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抓手,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中,提前布局,谋划新篇,为高质量发展找到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5.
在客观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农旅融合型、民俗体验型、红色文化嵌入型、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和生态保护型六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失、品牌塑造不强和在地农民获得感不高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必须打好“乡愁牌、生态牌、特色牌和坚持人民主体性”,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7.
《经济师》202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着重提出了要大力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如今,我国乡村在义务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及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起色。但是,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对比,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主体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增强主体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建设人才;引入数字媒介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村无论是经济还是基础建设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更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当前对于农村金融而言,它的发展遇到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此,文章对乡村的振兴背景下,寿光市农村金融需求变化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丰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并广泛运用于中国的实践。然而,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广大农村地区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边缘地带。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群众的物质需要,更要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作用,实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富足,综合运用创新传播手段、健全人才队伍、深耕优秀文化等有效举措,切实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以思想先导领航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缓解指明了方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于此,针对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与举措相关知识,本文从西藏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西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及西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地论述,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普惠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普惠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具体路径: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加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乡村发展探索出不同的方式,乡村研学旅行就是在其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乡村研学旅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乡村研学旅行意识淡薄、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安全保障存在隐患、活动开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活动难以开展或不敢开展。因此,要加强乡村研学旅行的宣传、完善研学基地基础设施、提升研学专业人才素养、社会共同发力保障研学安全、统筹多方力量筹措专项经费,从而助力乡村研学旅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玉霞 《经济师》2023,(10):124-125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揭示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因素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情境特殊性、目标多元性和主体民族性。现存问题有治理主线明确性不足、治理主体参与程度弱化、治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履行缺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具体表现为治理意识—治理主体—治理技术—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实践路径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开发与应用符合民族实际的数字技术、强化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建设四个方面,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对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目的、历史意义、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发展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旅游项目同质化、专业人才紧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旅游地缺乏文化内涵等诸多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出发,应当积极制定乡村旅游特色发展策略,培养专业人才,多方联动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发掘乡村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对乡村人才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甘肃省乡村人才振兴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素质偏低,部分村干部发挥作用不充分等,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留住乡村本土人才,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等振兴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