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率变化与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居民储蓄存款资金的增殖能力。一般来说,利率升高,居民的利息收入增加,从而抑制居民当前的消费,增加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反之,利率降低,则会诱发居民减少银行的储蓄存款。自从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很快,居民的储蓄存款则以更高比率上升。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存款利率,但基本上都没有改变储蓄存款保持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证券市场对利率的敏感性比市场经济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要差,主要表现在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杠杆效应不明显,例如1990年央行为刺激消费调低储蓄利率反倒令银行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1994年和1995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总水平创下建国以来的新高,在银行  相似文献   

3.
存款实名制是指个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存款时,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银行据此受理存款并按规定进行登记,以备查验的一项制度规范。对于储蓄实名制的实行,城乡居民大都表示支持,认为这样一是可以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能铲除腐败的“温床”;三是有利于完善金融监管和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尽管近两年来国家为拉动消费,先后采取了多次降低储蓄存款利率和对个人储蓄存款征收利息所得税等举措,但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储蓄存款仍迅猛发展,1999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近6万亿元,今年又呈现出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浅议我国居民储蓄过高增长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2003年11月份,我国国内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些年来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年底余额,就会发现其增长势头之迅猛。从2001年底的7.4万亿元到2002年底的8.7万亿元,国内居民储蓄一年时间之内增长了1万亿元;而在2003年不到1年的时间内增长额却达到了上年的2倍。自1996年来,央行已连续八次降息,我国也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进入了低利率时代。理论上说,在低利率的时代,存款利率的下降会降低人们的储蓄倾向,即人们倾向于更多的消费和较少的储蓄。但是中国近年来如此高增长的居民储蓄以及始终不振的消费需求,却无…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目  杨梅 《经济师》2006,(7):71-72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证明了我国居民储蓄与实际收入、储蓄存款利率、股票价格指数变动率及消费物价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得出协整回归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长期内,我国居民储蓄主要受实际收入影响;居民储蓄的预防动机较强,但仍具有一定的投资功能;实物资产对居民储蓄的替代性明显增强;股票市场对居民储蓄的间接拉动作用较强,而股票的资产替代性较弱。短期内,我国居民储蓄不受储蓄存款利率和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到2003年11月份,我国国内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些年来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年底余额,就会发现其增长势头之迅猛。从2001年底的7.4万亿元到2002年底的8.7万亿元,国内居民储蓄一年时间之内增长了1万亿元;而在2003年不到1年的时间内增长额却达到了上年的2倍。自1996年来,央行已连续八次降息,我国也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进入了低利率时代。理论上说,在低利率的时代,存款利率的下降会降低人们的储蓄倾向,即人们倾向于更多的消费和较少的储蓄。但是中国近年来如此高增长的居民储蓄以及始终不振的消费需求,却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加以解释。导  相似文献   

7.
一、寿险业利差损产生的原因利差损是指资金投资运用收益低于有效契约额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 1982年 ,我国恢复人寿保险业务以来 ,人寿保险经历了一个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时期。这个时期的寿险产品以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为主要参照物来确定产品预定利率 ,承诺了长期高水平的投资回报。一方面 ,这一时期的产品忽视了预定利率是长期利率 ,而且是复利 ,在许多年金业务中保单的有效期间甚至可以达到 60年 ,而我国寿险业投资渠道狭窄 ,寿险资金运用以存款为主 ,资产期限远远短于寿险合同期 ,资产与负债在时间上不能匹配 ,这成为了利差损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银行间市场3-5年中期收益率曲线的通货膨胀预测能力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与短期收益率曲线相比,较长期的利率期限结构包含了更多未来通货膨胀变化的信息,因而可以作为通货膨胀预测的指示器;我国实际利率也不是稳定的,名义利率期限结构包含了实际利率变动的重要信息。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效缓解了通货膨胀压力,但在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下,市场仍存在较强通货膨胀预期,未来3-4年内我国仍然存在较大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山西省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定量测度了教育、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利率水平与山西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关系。通过分析可知,名义利率与利率对山西城镇居民新增银行储蓄存款无显著影响;教育和住房价格与山西城镇居民新增银行储蓄存款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6年5月以来,人民银行运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对国民经济中的货币、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引导储蓄向消费和投资转化,扩大国内总需求,形成“消费促进生产,生产促进分配,分配又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生产……”的良性循环。其中使用最多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就是利率政策,在2年多的时间里,六次调低利率。如此频繁地调低利率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那么这六次调低利率的实际效果如何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调低利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作用不明显 两年多的时间里,平均贷款利率下降5.67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贷款利…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国的储蓄存款出现了巨额增长,卖方市场却出现了疲软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界对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提出异议。有些同志认为“储蓄增长过猛,因而抑制了消费,引起了市场疲软”,有的还提出“降低储蓄利率,使储蓄存款转化为即期消费,以活跃卖方市场。”笔者对此,试就当前的储蓄与消费及市场疲软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全国储蓄存款急剧下降,但这与1988年储蓄存款大滑坡原因是不同的:1.保值——是1988年储蓄存款滑坡的直接原因如果说居民购物保值是造成1988年储蓄存款滑坡的直接原因,那么其根本是由于严重通货膨胀所致。1988年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总指数增长率达18.5%,居民为了不使劳动所得贬值,纷纷挤兑银行储蓄存款,进行购物保值,致使1988年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下降56.5亿元。  相似文献   

13.
总需求由投资和消费构成,在市场经济下,提高利率可以对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然而在我国,利率政策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提高利率在总体上既起不到抑制投资的作用,也不能使居民储蓄有所增长,因此,用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低利率政策、成因分析(一)低利率政策的起源与背景。低利率政策导源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实行的是以统购统销抑制农产品价格,为工业提供廉价原料为基础,实现低工资、低物价、低消费、低成本、高积累的政策。利率是要作为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在上述经济政策下,必须实行低利率政策,以使利率费用不至于影响到成本提高,保证高积累的战略意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3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GDP保持了7%的较高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再次创下了9.81万亿元的新高。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3万亿元,增长18.5%;在新增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占56%,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对储蓄利率进行了八次下调,但储蓄率仍居高不下,尽管“花明天的钱”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消费理念,但老百姓仍把大把的钱放在银行里不花,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从经济循环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资产选择、风险偏好与储蓄存款需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以消费者最优资产选择模型为基础,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探讨了通货膨胀、股市收益波动、消费者风险偏好对储蓄存款需求的影响。2001年6月以后,通货膨胀方差下降,股市持续下跌,股市收益率下降,收益率方差也有所下降,但货币需求却加速增长。本文根据不同的相对风险回避指数,模拟了利率、通货膨胀、股市收益率、股市收益率方差等因素对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平均储蓄存款的影响。在适当的相对风险回避指数下,储蓄存款增加的30%左右可以由这些因素解释;如果不考虑GDP等规模变量,股市收益率下降是导致平均货币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婷 《经济论坛》2007,(6):39-40
自1996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五次调低利率,其政策目标十分明显,旨在通过大幅度降息引导居民储蓄向消费和投资转化,缓解结构性生产过剩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那么,其政策效果如何呢?从1996年到2002年,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传统体制因素对需求的制约加大,投资、消费膨胀的内在动力已明显不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幅度比投资增加幅度高34.6%,而这7年中,消费比率一直在58%至61%之间变化,国内储蓄未能充分转化为实际投资,经济增长中存在严重的投资压抑。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的新高。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10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在低利率的情况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现象,解决对策又是什么呢?(见图)  相似文献   

18.
试析存款利率下调与储蓄倾向增强之“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6年5月至1998年12月,中央银行连续六次下调存款利率,为1987年以来的利率最低点。但银行存款利率的大幅度下调,不但没有导致银行储蓄存款的大规模分流,反而出现银行储蓄倾向增强的态势,其中之“谜”是需要深入剖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1978—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利用情景分析模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变动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能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总额均有积极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利率水平的发展趋势张春芳1995年世界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纷纷步出低谷,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高涨时期,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减轻。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法、德、日等国家纷纷调低利率,以图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也掀起了降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