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变迁的轨迹实际上是多元社会组织参与共治、政府逐步下放权力的过程。现行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背景下,在公共组织之外出现了多中心社会力量的组合和分化,但分化和多元的社会组织并没有进入组织化程序,也没有获得整合而进入公共体系当中。这使得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需进行一次现代转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多元共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治理理论入手.治理理论重点研究治理的方式和价值,研究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和体制.主张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公共管理模式即善治模式,主张各种公共的和私人机构与政府一起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是21世纪公共治理中政治文明和行政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包含了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它倡导公民本位、服务至上以及强调公共责任的回归,是我国政府目前改革的趋势.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就是公民本位,也就是政府在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需要公民和广泛的社会组织的参与,需要协作治理.在分析服务型政府和协作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协作治理提出了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意味着某些原属政府的社会治理功能将转移给非政府主体,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职能转变后,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格局将取代传统的一元主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呈现为社会治理的开放性、公共性、合作性及民主性。在期待和乐见公共治理格局形成的同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在社会治理的某些职能领域能够退出、应该退出,但其始终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对公共治理中非政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5.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社会经济发展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未跟上步伐。为此,本文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切入点,探究政府治理的提升。首先,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出发,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不足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以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效率,满足社会大众文化需求,提升政府服务形象和质量,最终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风险社会的到来,中国正面临着多元化公共危机的挑战,而单靠政府的有限力量已经难以处理公共危机爆发后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引导和利用社会的力量,与政府合作共治已成为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市场合作共治的可能性出发,探寻一条多中心治理、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下,自媒体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成为主流网络媒体,不断推动着公共议题和公共事件的运动和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类社会矛盾和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利用自媒体为政府部门快速打破信息壁垒、准确提供应急措施,已经成为政府在网络危机治理中取胜的关键。文章以"8·12"天津爆炸事件为案例,分析了自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治理的新特点,并为政府如何在应急情境下进行针对性治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帮助政府重新构建应急管理平台,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政府公共危机意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政府公共危机意识是政府勇于担当、居安思危、积极防范、锐意进取的思想凝聚,是政府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还存在政府公共危机意识缺失的状况,要强化政府公共危机意识,需要更新公共危机管理理念,培育危机文化;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促进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9.
刘金荣 《中外企业家》2014,(11):226-227
政府和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两大核心主体,两者协同治理是当代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为使两者协同治理增效,就要克服协同瓶颈,优化协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共同治理”(governance)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合作、协调、良性互动及对共同目标的确定等手段达到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它要求政府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在管理方式上采用广泛的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用企业部门的经营理念改革公共政府,使政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与质量,进行明确的绩效评估目标控制,从而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提供更多合格的公共服务产品。从我国的实践看,“共同治理”模式有利于推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管理体制,有利于推进经济、政治、社…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公共工程资源配置的市场失效以及政府治理失灵问题,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公共工程理论,提出了社会公共工程会计主体概念.文章通过对其会计主体的动因分析,论证其会计主体产生的必然性,再基于其资金的性质以及实际运用范围,界定其会计主体的范围,探索社会公共工程会计领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为社会公共工程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职能转换、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兴起都体现出代表“善治”理念的新公共治理模式变革的轨迹。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行政性审计体制国家公共治理工具的最佳选择,是公共治理在政府责任治理方面的机制创新,是提升政府绩效过程中主动行政的结果。本文从新公共治理的内涵以及新公共治理模式与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了在公共治理视角下,在厘清和强化政府主体的受托责任,实现政府公共治理中的绩效理念,治理政府失灵、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等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公共工程资源配置的市场失效以及政府治理失灵问题,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公共工程理论,提出了社会公共工程会计主体概念。文章通过对其会计主体的动因分析,论证其会计主体产生的必然性,再基于其资金的性质以及实际运用范围,界定其会计主体的范围,探索社会公共工程会计领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为社会公共工程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不仅处于转型期,同时也进入了危机高发期。在公共危机动态频发、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下,传统的全能型政府独自应对危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公共治理理论是现今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它强调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注重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伙伴关系,打破了政府单方管理公共事务的传统模式,为我国逐步形成公共危机网络化治理模式提供了强实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角下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现代公共治理的视野中,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公共治理的和谐。其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先进经验,建设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突出作用一直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创新,扩大就业,吸纳社会劳动力,以及提供税收,增加政府收入。这可以看作是民营企业广义上的公共行为。随着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壮大,他们不仅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有能力有欲求参加到地方治理的公共行为中,为地方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29):29-32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目前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理论,它为诸多公共事务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之道,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指导解决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帮助构建起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在内的治理框架,进而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保险经办本质是将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转化为公共服务提供给受益人群的制度安排。积极推进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探索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的创新,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2013年9月《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政府向商业性保险公司等社会力量购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公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政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范围及内容不断扩展.公共治理内容日趋复杂,社会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也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20.
多边平台凭借其信息传递迅速、资源配置高效、协同治理同步等特点,在应对诸如自然灾害、疫情、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因而多边平台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动员社会力量、优化公共服务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战略选择。尽管该模式本身仍存在需要克服的劣势,但无法否认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多边平台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潜在威胁,才能提升多边平台模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效能,在创新治理手段、加强协同合作的同时,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