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而司法不公则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权威机关的信任和信赖。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司法的威严不仅是来源于法律的权威,更来源于司法理念的公正与公平。这在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巩富文的语境里,不是指司法者本人的权力和官位多大,而是指司法者的理论修养和法治意识的深厚。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我国民事领域内的诚信危机 1.在司法领域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司法腐败是社会诚信的致命伤,目前司法机关存在行贿受贿、徇私枉法、裁判不公、裁判不及时的现象,由于司法直接关系到诚信行为能否得到公正待遇、不诚信行为能否受到严厉打击。司法腐败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诚信,使公民从根本上就不相信司法裁判,裁判后,当事人要么运用自己的能量走“后门”,破坏司法廉洁和权威;要么缠诉不休,一审后二审,二审再申诉,一级一级向上申诉,申诉的最后一程序走完后,败诉者又采取一切措施来阻碍司法决定的执行,从而极大的浪费了司法资源,又影响了司法的效率和权威。近年来大量报道有关盗卖破坏文物、盗伐溢伐森林、严重破坏环境、矿山等事实,均是在有了相关领域的法律之后发生的,这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法律的失信,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章强明  郑金金 《魅力中国》2009,(36):194-195
构建和谐社会,凸显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权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近几年来涉法涉诉案件占信访案件的比例加大,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是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群体性事件的重合部分,由司法腐败与司法不公、群众维权观念片面等原因造成,呈现群体性、突发性、涉法涉诉性等特点,本文从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出发,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凸显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权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近几年来涉法涉诉塞件占信访案件的比例加大,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是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群体性事件的重合部分,由司法腐败与司法不公、群众维权观念片面等原因造成,呈现群体性、突发性、涉法涉诉性等特点,本文从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点出发,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时代也是以法为尊、法律至上的时代。司法权威在全社会的普遍建立,无疑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然而,在法治传统十分薄弱、主体法律意识较差的中国,现实的困惑却是司法权威表现不足。司法权威表现不足背后的成因是什么?这一困惑又该如何解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正是以司法权威的基本内涵为认识起点,力图在透视司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权威的具体构建问题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许江林 《魅力中国》2011,(20):162-162
拉兹的法律权威理论是他在论证有效法律时形成的独特视角,排他性理由是法律权威得以实现的实践基础。本文想通过对拉兹法律权威理论的梳理,去寻求排他性理由的效力位阶在司法裁判中的权威作用,以及法律权威的合法性来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涉诉信访形势严峻,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现实难题.现行的解决机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与缺陷.为摆脱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应当加强法院与党委、人大、政府的联动处访,将涉诉信访统一纳入司法轨道,合力维护司法权威,构建涉诉信访终结机制,堵塞无理缠访.  相似文献   

9.
法治的时代也是以法为尊、法律至上的时代.司法权威在全社会的普遍建立,无疑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然而,在法治传统十分薄弱、主体法律意识较差的中国,现实的困惑却是司法权威表现不足.司法权威表现不足背后的成因是什么?这一困惑又该如何解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正是以司法权威的基本内涵为认识起点,力图在透视司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权威的具体构建问题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侵权屡见不鲜,毫无疑问,法律是调控侵权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此类侵权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不一,导致了司法不公情况的出现。现通过解读违法性的含义、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益评价的标准是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但是以本案为例,如果我们认可被告行为的合法性、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那么被告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是公共安全的维护和政府定价权威的维护,而其所产生的成本却是对私法原则的破坏和公众对政府司法不公产生的不满和时法律权威性的不信任;如果我们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要求被告退还多收的价款,其所产生的收益是公共安全和私法的权威性都得以维护,所产生的成本仅仅是推翻了政府定价的权威性,而这一点对社会并没有什么危害性。依此作出判决、要求被告退还多收的价款当然也更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12.
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是法官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司法独立的制度平台上才能实现法官独立.而法官独立又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法官独立作为现代社会一项基本法制原则在西方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然而,在我国,法官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职业群体都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显得软弱无力、权威不够.其后果直接表现为:司法不公正和司法腐败.法官缺乏独立性既是体制上的问题,又是观念上的问题.认识法官独立的重要意义、转变旧观念、革新司法体制中的弊端、确保法官真正依法独立享有司法审判权,无疑是有利于推进和加快当前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3.
雷小伟 《魅力中国》2009,(31):64-64
司法不公成为我国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的司法不公,因其直接关系到广大诉讼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倍受关注。根据笔者从事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的实践来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司法不公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把藐视法庭罪誉为维护国家法律至高无上地位的不朽基石,英国早在12世纪就有了藐视法庭罪的规定。在我国当前设立藐视法庭罪是维护司法秩序、捍卫司法权威、顺应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必然要求。结合西方国家的立法例,提出设立我国藐视法庭罪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管理机关,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任务,所处理的事项连结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道德等等各种复杂的关系和利益,不可否认,在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中存在司法不公的现象,司法不公主要表现在:该立案的不立案;该报捕的不报捕,降格处理;滥用取保候审;办“人情案”、“关系案”,搞权钱交易;刑讯逼供、非法拘禁等等。这里就影响公安机关司法公正的因素和对策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者把藐视法庭罪誉为维护国家法律至高无上地位的不朽基石,英国早在12世纪就有了藐视法庭罪的规定.在我国当前设立藐视法庭罪是维护司法秩序、捍卫司法权威、顺应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必然要求.结合西方国家的立法例,提出设立我国藐视法庭罪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2014年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司法局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契机,坚定群众观念,将群众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实施"四位一体"惠民工程,通过司法行政进社区、网络微博、服务热线、法律服务超市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法律需求,更好地实现了司法服务的价值定位,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走进社区:法律服务直达家门继续整合司法行政资源,组织"六五"普法骨干、律师、公证员、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干警等力量深入社区,变"坐等百姓上门"为"主动服务上门"。在去年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用危机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信用危机的根源所在。建立法律信用,达到民众对法律的高信任状态是实现社会信用、构建法治社会的起点也是终点。法律信用的建立与维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立法、执法、司法是法律信用链上的三个重要环节。在立法层面,既要求立法者要选择净收益最大的立法方案,同时又对法律的规范性、稳定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执法层面,政府通过严格践行与人民的契约和承诺,来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司法层面,法官在正义的最后防线上捍卫着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反观我国现状,却存在着三个环节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申报》对发生在上海租界内“查治福鸟枪毙华人案”的连续报道是该刊创办早期在司法领域的一次媒体尝试.本文试图通过《申报》对此案详细的追踪报道和对该案件司法处理不公的抨击、揭露等方面分析,探析《申报》这一典型传媒在司法案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了解在晚清这一历史转型时期传媒在传播司法文化、监督司法运行和推动司法进程方面的进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以人为本、法律至上"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相应,政府也定位于服务者角色,把服务为本作为政府机关的重要职业操守。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工作内容和价值追求理应坚持服务为本。当前司法行政为民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天津市南开区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警力争把每一个案件的办理、每一名群众的接待、每一次咨询的解答,都作为践行服务为本的具体实践。然而,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一是法律服务的载体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对于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载体,创新法律服务机制,扩展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