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交互胁迫关系理论和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呼包鄂经济区2004年—2013年的交互胁迫关系和耦合协调度进行验证与测算。结果表明:呼包鄂经济区区域社会与生态子系统间存在明显地交互胁迫关系,且基本符合双指数曲线变化规律;综合协调度值反映出该地区由低协调耦合发展阶段到磨合发展阶段的变化,其中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且生态环境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胁迫作用加剧,导致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维亮 《水利经济》2005,23(4):1-3,60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从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禀赋现状特性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方面6类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山西省地市级行政区划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并对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水平相比,山西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为0.23,表明山西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资源支撑能力,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线,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原、大同和运城市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名列全省最后3位,表明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山西省是最低的,因而在这3个城市中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不足,水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瑾 《山西农经》2022,(21):120-124
为研究经济环境内部因素对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文章以天津市为例,选取了天津市2013—2020年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指标数据,建立灰色关联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了区域经济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的约束效应。结果得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基本处于中等协调状态,第三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联度强,第二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联度弱。但是,天津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从2015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即仍然存在经济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呈由平缓到尖锐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开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和水生态环境指标,对13个设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针对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表现上,苏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水平最高,苏中、苏北其次,地区耦合度差异较大;总体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协调发展度的改善程度较大,苏中地区改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承载力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回顾了承载力的起源和森林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区域森林资源应该承受的压力,注意科技进步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并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支撑能力和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两个角度来研究森林资源承栽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西部山区经济,实现西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甘肃省陇南山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生态环境彼此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运用协调发展理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绵阳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状况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0~200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整体属于生态脆弱型;(2)2008~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都比较良好,整体处于同步发展阶段;(3)2012~2014年,生态环境再度恶化,两者再次处于低级共生阶段。[结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生态集约与生态文明城市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新疆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新疆经济子系统和旅游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下降速度加快。经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低水平耦合期到中度耦合期再回到低水平耦合期,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处于中低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经济发展超前型演变为旅游发展超前型,经济和旅游发展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环境破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取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6年和2016年汝阳县村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从2006年的0.080上升到2016年的0.281,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变化不大,2006年与2016年均为0.300,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没有较大破坏;2006—2016年,汝阳县耦合度不断上升,而协调度、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汝阳县北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上比南部要低。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沿海地区2006-201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从2006-2015年均呈上升或波动上升趋势,2007-2008年进入协调阶段,2011-2013年达到优质协调阶段;2006-2015年沿海地区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各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耦合协调度值的正负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沿海地区在今后的城市化建设中,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持续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相似文献   

15.
一、江苏省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现状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林业的发展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行列,改善江苏省生态环境,江苏省在森林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做出了很多成绩。目前,以下几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基本上可以概括江苏省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现状。一是淮北地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二是宁、镇、扬丘陵山区,以大多数的成片生态公益林为主。三是沿海地区,以海堤、河堤为主线形成了大面积的沿海防护林,改善了沿…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新疆农村地区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表现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性滞后、金融法制监管环境欠佳、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本文从优化金融生态经济环境、加强立法监管、强化政府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地貌结构,水土资源匹配,成土能力,植被初级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云贵高原东南斜坡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研究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虽然整体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是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越来越高。从空间维度上,整个江苏省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局面,但随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协调程度有着明显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承载力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回顾了承载力的起源和森林承载力的研究现状,认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区域森林资源应该承受的压力,注意科技进步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并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支撑能力和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两个角度来研究森林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陈积敏  吕柳 《林业经济》2012,(5):114-116,119
生态环境用水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生态环境用水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模型并进行联动分析,是对生态环境用水价值量进行量化测算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以江苏省为例,构建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的生态环境用水——社会经济关联模型,并推算得出江苏省生态环境用水的拐点为298.8726亿m3。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区域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