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者是在其所处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操纵下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但是,除了译者受动性外,译者主体性还包含译者能动性这一属性.如在理论中加入译者主体能动性的阐述,可以使操纵学派理论在译者主体性方面做到译者受动性与能动性的全面论述,有助于此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能动性之中有受动性,受动性之中有能动性。两者的辩证统一是通过人的实践来实现。任何夸大人的能动性而否定人的受动性,或者夸大人的受动性而否定人的能动性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意识虽具有能动性,但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和水平却与国民素质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国民素质的高低影响和决定意识对外部世界反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影响和决定意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指手作用;影响和决定意识控制人体生理机制的程度和水平。因此,要更好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迅速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结构与培养大学生关键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课堂志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验证了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结构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假设。因此,建议从师生能动者主体、教学资源和课堂规则、教学结构二重性三个维度入手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结构:在教师能动者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作用,形成良性师生能动循环系统;重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和"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关系;丰富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物质性教学资源;形成一套以任务实践活动为导向的语言课堂规则。  相似文献   

5.
司法能动的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传统三段论式的裁判方法走向极端演变成为机械司法时,其对法治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能动司法必然步入人们的视野,而以实质法治论为导向的能动司法却又可能瓦解法治的基本宗旨。因此,司法能动应该有一个边界:能动性的裁判方法固然重要,但传统的逻辑涵摄为特点的三段论式裁判方法应是法官判案时的首选;同时,鉴于法律原则体现了现代法治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应该以其作为司法能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意义上,人的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存在在他与其周围世界的总体关系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动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作为主体时所具有自主性、自觉性以及选择性。在被法律统摄着的现实社会,当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时候,人的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就在社会主体之法权主体地位当中得到了体现。正是凭借这种法权主体地位,在民事诉讼活动当中,当事人也就成为了诉讼程序的主体,其种种程序需求以及由此产的程序利益理所当然地需要得到充分的等重与关怀,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产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主体与客体三个层面关系的分析,相应地得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也表现在三个方面,整个社会历史就是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历史。主体也具有有限性,作为实践的主体对此不能忽视。如何协调主体的能动性与有限性,弱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名片,好的译名能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受众是个能动的主体,应注意受众的能动性和参与性。论文从接受者的语言思维习惯、审美心理结构、文化情感体验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了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是主动的客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指出了“主动的客体”与“受动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玫瑰花亭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并共同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大了人类的审美范围,提高着人的生活质量.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一词并未明确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当中,但是却不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论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要文本,它依托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度阐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人具有高度的实践特质,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作为民族地区的广西,要汲取《手稿》的人的主体性思想营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挖掘主体受动性,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协同新发展模式、发挥主体能动性,强化主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夯实主体生态文明责任意识,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主体生态受益体系等举措,助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人类通过为我关系建构了与自然世界相对应的文化世界。人的存在及其活动是文化世界的核心。实践活动在本质上的自由特性决定了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作为对文化世界观念反映的人文精神的本质规定,就是对自由的追求,体现着对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文精神必须在文化世界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特殊方式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对人文精神的弘扬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认知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教学离开了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发挥和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具有基础性,同时又承接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普通高中教育中采用选课走班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保障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升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选课走班的本质包含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主体性的教学体系建设、能动性的管理体系建设。但实践中选课走班的教学组织方式正处于探索时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师本课程而非生本课程、教学体系是教师主导而非学生主体、管理体系是责任混乱而非师生能动管理共同体。针对选课走班在实践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推动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组织方式的策略:建构多样化的生本课程体系、主体性的教学体系、能动性的管理体系进而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习权与自主管理权。  相似文献   

15.
司法能动性在不同的法治环境下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我国主要侧重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强调司法能动性是社会转型、时代变革的诉求.在司法能动性本土化的进程中,必须选择一种渐进、和缓的方式进行,同时在观念、制度、法律层面予以规范,保持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6.
冶金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冶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作为冶金生产活动的能动主体,人必须规范自身的实践行为,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冶金生产给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实现我国冶金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菜单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突显教学资源和教学需求、教学效果与安全风险、实践教学时空与理论教学时空的矛盾,严重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菜单主题”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以人本管理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以实践主题菜单为载体,灵活运用策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诸管理职能对整个活动全程进行动态系统管...  相似文献   

18.
"村改居"居民的城市社会融入是一个在互动中不断反思、在能动中持续参与,逐渐增强自己的城市社会特质的过程。经济层面的融入不一定带来其他层次的融入,但是其他层面的融入却始于经济层面的整合。调研中70%以上的"村改居"居民参与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64.8%的人能够持续参与。各种可替代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动性。他们有与城市互动的要求却缺乏条件,反思自身的差距却难以改变。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交往能力、就业收入、文化程度和一技之长以及政策制度等。基于以上论述建议:加强居住空间的社会性质建构,拓宽城市社会关系再生产途径;打造多元主体支持的就业创业治理,激发城市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整合基层社会,突破社会资本的结构性排斥。  相似文献   

19.
一、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是掌握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之一。编辑主体指具有一定编辑素质和编辑技能的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指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在掌握的编辑工作过程中,编辑是当然的积极能动的主体,而稿件、作者与社会则是被编辑主体所选择、影响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