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这是我国实行土地征用的宪法依据。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地征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官静 《上海土地》2004,(3):40-42
土地征用制度是政府为了公共目的强制性地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并按规定给予补偿的制度。它是特定的人,为社会公共利益损失了个人利益,因此,按照公平的原则,理应由全社会对他们的损失做出相应的补偿。然而,从目前我国土地征用的实践来看,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范围过窄已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这是我国实行土地征用的宪法依据.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地征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冯永东 《民营科技》2010,(6):144-144
土地征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我国存在公共利益范围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在分析了公共利益原则与现行土地制度的矛盾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应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明确征地范围,坚持公共利益原则;制定土地征用法;改革补偿安置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土地征用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物权法的角度来解读土地征用补偿中应当注意的公共利益和土地征用补偿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6.
臧剑锋  赵森 《活力》2011,(6):64-64
土地征用是发生在国家和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5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当时对于保证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制度的缺陷就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7.
浅谈土地征用制度的不足与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因兴办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强制地将属于某使用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回或收归国有,并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新《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土地征用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现行体制条件下,政府只有通过加大征地规模来保障用地需求。但是,由于现行征地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加之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一些违规操作,经常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事,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现存的土地征用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相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现行法律框架下农地征用机制缺陷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征用制度改革是当前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热点,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又是其核心问题。在本文,笔者将从理论上在这两个问题上对现行土地征用机制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用,简单讲就是国家为公共目的强制取得原土地权利人的土地权利并给予合理补偿的一种行政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土地征用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上第一部《土地征用法》是由拿破仑建议制定并于1810年3月8日公布的。此后,各国政府纷纷效仿,使土地征用制度不断完善。本文对各国(地区)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比较,力求能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润龙  李秉刚 《活力》2009,(6):38-38
土地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是重要生产资料和财产.也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本,还是重要的环境资源要素。土地征用是发生在国家和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土地征用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永刚  徐巍 《活力》2010,(6):48-48
一、土地征用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基于特殊情形而使用他人的土地且给予合理的补偿。待使用完毕后,仍将土地归还所有人或使用人。土地的征用的对象为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特征谈起,对土地征用制度应遵循的原则、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使人们明白,土地征用是国家行为,国家应依法进行赔偿.但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需要"应明确界定,从而可避免个别人或个别组织为私自利益而征用土地;现行的补偿标准无法体现地块的区位差异,补偿标准应更加灵活体现各地的区别,才能维持农民征地前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佰仁  高金玲 《活力》2006,(6):86-86
我国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作为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土地所有权也相应存在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类型。土地征用是发生在国家和农民集体之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概念谈起,对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法律对征地的前提“公共利益”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政府涉嫌滥用土地征收权力,征地程序不民主不规范,农民缺少话语权,立法不够全面,缺少公共利益的认定阶段.司法机关执行力度不够,司法救济不能公正保障农民的利益.征地补偿远远不足,分配标准不合适,谈谈现行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吕华青 《上海房地》2005,(12):30-33
国家高度重视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问题。2003年1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改进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增加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计。抓紧研究政策,修订法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征用制度。”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其中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确立了公共权利的实施受法律的制约,以及当私有财产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遭受损失的时候应得到相应的赔偿。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条对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条款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耐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本制度,土地征用制度是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整套征地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因此,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一些矛盾。据有关信访统计表明,目前1/3以上的群  相似文献   

20.
1、征地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征地是政府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利用专有权力将集体所有土地强制性地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并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被征地单位给予补偿,对被征用土地范围内的农转非人员予以安置。但许多征地是为了满足工商业等发展的需要。《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的土地。”但征地制度、政策又都是针对公共用地制定的。可公共用地和非公共用地具有本质区别。农用地转为公共用地是公益事业用地,其土地市场价值将受到影响,如转为工商业等盈利性非公用地市场价格会大幅提升。非非公用地的征同样采用行政手段,按征用公共用地的安置和补偿标准进行安置和补偿,明显有失今年,农民往往认为其安置和补偿标准太低而采取不配合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