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带来了深层次的冲击。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文章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出发,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完善网络法律和伦理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重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网络德育系统,丰富网络德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抵御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网络道德状况,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上网状况调查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诚信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人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将影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也会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探讨和研究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 ,人们要求提高网络主体道德水准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就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及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旨在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优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用道德来提升人、发展人、完善人 ,使人们在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 ,人性更加完善、人格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显:网络诚信缺失;宣扬“黑客文化”;误将网络当作现实;剽窃知识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网络道德失范使大学生人格易位,情感淡漠,缺乏责任感,弱化个体社会化进程,学生素质下降,影响校园稳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网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坚守德育阵地;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鑫 《现代经济》2007,(6S):94-95
信息时代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的开放性、高信息量性、及时性在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道德感召力,就在于它是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针对少数大学生网络公德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要以雷锋精神引领他们的网络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已经遍布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也正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信息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然而,网络中的不良现象却影响了网络环境建设,并干扰着正常秩序,危害着传统道德,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为了确保网络环境建设的健康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大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把主流网站做大做强,培养既懂德育艺术,又精通网络技术的新型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完善网络德育模式,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基。由于我国缺乏公民文化的传统,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群体之一,其公民素质还不甚理想。在目前尚未普遍开设公民课的情况下,高校德育课程引入公民教育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探讨了公民教育内涵及公民教育框架中的高校德育课程,进而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高校要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和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4.
高校和谐德育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高校和谐德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建设高校和谐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谐德育文化;注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培养大学生和谐的道德人格;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主体性德育是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地域文化差异能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也给其相互交流产生一些障碍。只有尊重并了解地域文化差异,因势利导,才能增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道德品质、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制定大学生道德规范,创建系统的养成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并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反映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为我们重新认识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和谐文化是精神背景、是思想基础,也是内容、是灵魂。和谐的观念文化规定着素质教育的走向,和谐的制度文化规范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谐的器物文化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效。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在"和谐文化"引领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道德需要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人性内在的必然要求.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有着全面的动力作用.因此,要增加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确定恰当的道德教育目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