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1月16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回复至2008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最高点17.5%。 央行此举无疑指向流动性过剩,其政策意图按央行行长周小川新近的表述就是,短期投机资本如果流入,可以将其引入一个“池子”,待其需要撤退时,可以再从“池子”里放出去。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随即对“池子”概念作出解释,“池子”指的是政策组合,其中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2.
央行决定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周小川所言对冲外部资本流入的"池子"。  相似文献   

3.
热钱,又称为国际游资,顾名思义,是"游走"在世界各国经济市场间的资本,以纯粹的短期投机套利为主要目的,其行踪莫测、方式多变、来路复杂,可谓是资本市场中披着风险投资的"羊皮的狼"。"热"可炙手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制、通货膨胀趋势明显、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股市低迷以及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多重压力,央行为此举措频出。仅2010年一年,央行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两次;截止  相似文献   

4.
央行将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10月以来央行首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远快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央行不会动用利率及准备金率手段。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实际上在央行近日举动中已可见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10,(1):I0003-I0004
出乎市场的普遍预期,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晚间宣布,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央行再收缰     
央行再提存款准备金率,意在回收流动性,却让股市和房市感到阵阵凉意。面对2011年首周超预期的信贷量,央行再度出手。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央行第一次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2010年,央行已经  相似文献   

7.
《新财经》2011,(4):11-11
央行3月18日宣布,将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0%的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8.
春晓 《宁波经济》2011,(5):40-41
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宣布,自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4次上调。本次上调以后,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升至20.5%的历史高位。以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5.28万亿元计算,本次上调大约冻结银行资金3750亿元。  相似文献   

9.
央行连续降准意在通过释放流动性扭转经济回落趋势,没有降息则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心。同时,降息比降准更难操作。央行5月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0.
央行日前宣布自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6%。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13次、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专家认为,在刚刚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之后就上调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1.
1月12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此次紧缩在时间窗口选择上超出市场预期,在周二而非传统的周末发布,更是在市场人士意料之外。事实上,近期央行一直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回收流动性。1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相当明显。虚拟经济可以说异常火爆,实体经济则相对衰退,形成“冰火两重天”。经济脱实向虚的原因,一是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流动性过剩,部分资金必然流入资产市场进行炒作。2008年M2还不足50万亿,如今接近110万亿,5年时间翻了一番。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核心原因也是流动性过剩。二是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国际投机热钱利用汇率升值无风险套利,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贸易顺差和出口数据里,也隐藏着部分套利热钱。三是实体经济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迫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金融投机领域,以牟取比实体经济高得多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到10%。这是央行在2007年头两个月内第二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预示着央行在年初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打提前量的金融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次下调准备金率是在2月24日。这次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粗略估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4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易宪容 《新财经》2006,(9):22-22
央行终于选择了提高利率,虽然迟到,但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最有效工具目前,银行流动性过剩已经很严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作用甚微,而且不能对银行外资金起作用。因此,央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笔者认为,连续加息才是政府目前宏观调控最有效工具。从2004年以来,政府的宏观调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但收效甚微,反而越来越热。究其原因,这几年的宏观调控没有把握到经济过热的根本所在,所以,也就无法采取合适的手段与工具。目前中国经济过热表面上是由于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那么其根源何在?中国经济过热是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  相似文献   

16.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1,(8):12-13
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2月24日起,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去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仅36天。据估算,此次上调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500亿元左  相似文献   

17.
2月28日晚间,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很多市场人士判断:此次降息对股市的刺激效应有限,至少远不及上次(2014年11月24日)的刺激力度。但笔者认为,此次降息对股市最大的作用在于封杀了调整空间。懂得技术分析的人士都很清楚,春节前,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一轮周线级别的调整,而且在周线级别调整过程中的一轮日线级别反弹,使A股  相似文献   

18.
余玮 《科学决策》2008,(7):21-30
周小川,江苏宜兴人,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著名经济学家和货币专家,CCTV 年度经济人物奖得主,有"格林斯潘中国版"之称。历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等职:现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并出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外贸学会顾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与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系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他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经常遭遇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他的每一次现身都是那么引人注目,似乎他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弥足珍贵"。央行行长的敏感身份让他不得不娴熟"驾御"语言,小心谨慎地对外释放政策信息,以避免引起市场的震荡。提起深刻影响着中国整体金融走势的周小川,人们首先会想到他是央行行长。可在很多经济界人士眼中,央行掌舵人周小川更是一位学者。他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发表过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版过十多部著作,还两次获得国内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潮中,周小川伴着争议声一路走来。而真实的周小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19.
李倩 《首都经济》2008,(1):77-77
2007年12月20日傍晚,央行宣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加息,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央行挥出的又一紧缩之拳,此时距央行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间隔12天。  相似文献   

20.
青木 《中国西部》2013,(19):18-19
6月,一场由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所引发的风暴席卷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各大银行叫苦不迭,四处找钱。对于这样一场风暴,舆论场上有许多叫法,保守一些的有流动性危机、高息危机等,而随着风暴扩散,诸如金融风暴、中国版次贷危机等刺眼的词汇也相继出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