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0年10月30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13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业绩增长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公司,表明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风险投资参与度的增大,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未出现明显提升,相反,当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超过30%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长状况明显变差,这表明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营与发展尚未成熟,创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引入应当适度。  相似文献   

2.
现有研究表明,民营企业政治关系具有突破政府管制壁垒,提升民企竞争力的积极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寻求政治关联,是否会给市场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以2011年4月7日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20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政治关系对创业板公司IPO估值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无政治关系与IPO估值泡沫显著正相关,有政治关系公司的IPO估值泡沫显著大于无政治关系公司;(2)政治关系强度与IPO估值泡沫显著正相关,政治关系越强,创业板公司的IPO估值泡沫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外资和混合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较低,股票市场累计异常回报率较高,民营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与政府背景支持的无显著差异;如果仅划分为有、无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两类,那么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支持的公司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股票回报率更高。对影响机理进一步剖析发现: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倾向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投资之后对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会更加合理,并且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这些最终导致公司股票IPO抑价率较低和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以2010-2017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实证分析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风险投资介入显著促进专利申请量,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外观设计专利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不同背景和投资策略的风险投资对创新绩效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独投资相比,联合投资对专利总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私营风险投资和外资风险投资相比,国有风险投资具有更强的发明取向和更长的投资时间,能显著促进发明专利等创新绩效提升,而私营和外资风险投资对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3日-2011年12月31日创业板281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横截面多元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等方法,研究风险投资及其异质性对IPO后公司绩效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我国创业板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一样存在“IPO效应”,创业板公司IPO后的公司绩效普遍呈下滑态势;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IPO后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率”指标相对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更低,风险投资的参与并没有发挥其资金与管理优势,没有促进IPO后绩效指标的增长,而是相反.外商背景的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有助于IPO后公司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IPO审计收费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持股公司,考虑样本自选择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和声誉越高,IPO审计收费越高;风险投资是否为联合投资,对IPO审计收费没有显著影响;在风险投资持股对IPO审计收费的影响过程中,盈余管理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结论不仅拓展了风险投资与审计市场的相关研究,而且验证了风险投资"逐名"动机在审计市场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风险投资参与对创业板企业在IPO前中后三个阶段表现的影响,发现:所参与企业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较低,风险投资起到"监督"作用;所参与企业IPO时的抑价率较低,风险投资发挥了"核证"作用;而所参与企业IPO后的业绩并不显著优异,表明风险投资对所投企业"增值服务"作用还不太明显。通过进一步挖掘不同投资特征的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差异,发现:较单一投资,联合投资具有"筛选"、"核证"、"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优势,所参与企业IPO时的抑价率更低,IPO后业绩更出色;相较成熟期"突击入股",企业成长期或创立早期的风险投资,所参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低,IPO时抑价率低,IPO后业绩更加出色;鉴于数据样本问题,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因此,现阶段风险投资参与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创业板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10):112-125
本文以公司创新能力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3—2012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点的创新能力对公司上市之后市场表现的影响,进而印证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较好的IPO市场表现是受内在创新能力所驱动。研究发现:(1)首先,在IPO之前风险投资会帮助公司提高创新能力;(2)同样接受了风险投资,在IPO之前拥有专利的公司相对于那些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IPO的抑价率更低,长期回报率更高;(3)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与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相比,在市场表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创新能力对风险投资支持的IPO公司的市场表现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创新能力的建立才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获得更好的IPO市场表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创业板公司数据,研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也诱发了大量逆向选择问题;非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不仅不会发挥促进作用,反而会对上市后的被投企业表现出“盘剥”行为,阻碍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探讨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后发现,从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控制权角度而言,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被投企业创新投入,而政府控股的风险投资却呈现出显著的逆向选择现象;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的参与度而言,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不会显著影响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3月8日(解禁政策变动日)间上市的291家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面板数据及IPO时的截面数据,针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与NON-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与各种创业投资特征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投支持上市公司并没有聘用更好的中介机构,有无创投支持及主创投资质(类型)与抑价率并没有显著关系,创投实力、持股比例、创投派驻董监事人数等的增加均不能降低抑价率,创投支持公司聘用的保荐商实力也低于未支持公司。外资创投的进入会明显提升抑价率,而创投持股家数的增多会降低抑价率。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机构的历史数据,引入异质性风险投资概念,研究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上市前异质性风险投资、联合持股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Heckman两步法处理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内生性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长期风险投资能够发挥认证监督作用,其持股能降低IPO抑价;(2)短期风险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更多表现为逐名动机,其持股与IPO抑价呈现"U"型关系;(3)异质性风险投资的联合持股均会显著降低IPO抑价,且机构数量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文章提出应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行业,鼓励风险投资进行长期投资;遏制短期风险投资的投机行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声誉市场;鼓励联合持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风险投资与公司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公司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风险投资特征角度对风险投资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是否拥有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风险投资持有期与公司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回报与公司未来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持股减持与公司未来创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风险投资特征角度对风险投资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是否拥有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风险投资持有期与公司创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回报与公司未来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风险投资持股减持与公司未来创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超鹏  吴世农  程静雅  王璐 《经济研究》2012,(1):105-119,160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结果发现:风险投资的加入不仅可以抑制公司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而且可以增加公司的短期有息债务融资和外部权益融资,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现金流短缺所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均可起到抑制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作用,但只有高持股比例、高声誉、联合投资或非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才能够显著地改善外部融资环境,缓解现金短缺公司的投资不足问题。综合本文研究结果,作者认为企业上市后仍然可以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监督职能、声誉资源和融资关系网络来解决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促进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规范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8,(2):185-199
本文在纳入增值服务机制以及对攫取行为的创新失败概率进行内生化的基础上,对经典风险投资行为模型进行了拓展,藉此从"增值服务"和"攫取行为"交互作用的视角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4—2013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IPO前数据,运用"匹配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对本文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样本期间风险投资整体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参与约束放松导致的企业家创新收益增加小于成功概率下降导致的创新收益减少,且增值服务对创新的增量作用不足以抵消攫取效应的消极影响;(2)风险投资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先递减而后递增的"U型"关系,曲线的低点出现在持股企业IPO当年或前一年,其原因是临近IPO时风险投资的攫取效应更为显著而增值服务却无明显的变化;(3)高声誉风投较低声誉风投对企业专利申请的不利影响更小,对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是否联合投资与声誉资本异质性有相同的调节作用;高声誉资本牵头组建的联合风投对企业创新不存在消极影响,它的参与还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2009年和2010年上市的15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主营业务利润率(OPR)作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衡量指标,研究风险投资的参与对于企业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有和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在IPO后都普遍出现了业绩下滑现象,但风险投资的参与能显著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后业绩下滑的幅度。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业绩指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风险投资机构网络位置影响因素,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自身特征和网络特征因素对投资机构网络位置的影响,并使用CVsoure数据库2009-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规模、努力程度、吸收能力、主风险投资概率、网络能力等因素对风险投资机构网络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退出方式度量的以往绩效对网络位置有显著正向影响;以累计投资轮次、累计IPO和M&A两个指标度量的声誉对风险投资机构网络位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创业新兴指数样本公司,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介入及其投资策略对企业异质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介入并未对企业异质研发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持股比重增大能显著促进公司常规式研发创新,而对探索式研发创新无显著促进效果;联合投资策略能够促进公司常规式研发创新,而对公司探索式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单独投资策略对公司异质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常规式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创业新兴指数样本公司,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介入及其投资策略对企业异质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风险投资介入并未对企业异质研发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持股比重增大能显著促进公司常规式研发创新,而对探索式研发创新无显著促进效果;联合投资策略能够促进公司常规式研发创新,而对公司探索式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单独投资策略对公司异质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常规式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