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看法,关乎把握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一度流行的观点可称之为社会主义“半商品论”,它主张除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生产资料交换外,其他各种交换关系都是商品交换。而近年来,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社会主义“商品论”,又得到很多同志的赞同。人们自然会注意到:原先力主“半商品论”的经济学家中,有两位的学术观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经济学领域里通常的观点认为:生产资料的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和条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间交换生产资料,是产品交换而并非商品交换;一般说来,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种长时期在经济学理论中通行的观点,在现实的实践中是否行得通呢?过去在林彪、“四人帮”的专制主义下面,人们不可能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在,是到了用实践来检验一下的时候了。这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对理论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     
《经济师》2000,(8)
是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运行方式是 :(1)凡是商品 ,不论是消费资料还是生产资料 ,不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要素 ,其交换和流通都应当通过市场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大量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 ,社会经济运行必须符合市场供求规律 ;(3)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即等价交换 ,是商品运行的基本原则 ,商品生产者要按照这个法则交换自己的产品 ;(4 )竞争机制发挥优胜劣汰作用 ,竞争是鞭策落后、刺激效率的有效方式 ,这种方式得到广泛运用 ;(5 )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 ,在市场中的交易…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都一致同意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以及在各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并认为这是由于以下两个条件所决定的:(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的存在。但是对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着的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不是商品以及为何是商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我想就下列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是政治经济学界给商品下的定义,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也都采用这种说法,其依据是“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和“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本人认为,该定义下得并不严密、准确,它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相似文献   

8.
骆耕漠同志在货币论中讨论的第一个专题是:货币是私有交换经济所独有的产物 .货币是在有了渐渐增多的私人产品为商品来生产之后才产生出来的。读过《资本论》(第一章)原著的同志都}1:道,商品的价值的特性是只能在交换中由所交换到的另一商品的物体和物量(交换价值)来计量和表现。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形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扩大的和一般的价值形态,最后为货币形态。为了展开讨论,骆耕漠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章分析完货币的产生问题之后所写的一段话:"17世纪最后年间关于货币分析的一个优越的开端,已经认识货币是商品,但也仅仅是一个开端。困难的地方,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如何、为何、因何这种商品方才变成了货币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产业群的构成形态是一大批智能产业,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具有高增值率的、全新的产业结构群。根据知识产品的分类与认定,知识产业一般可分为四类:即科研产品、技术产品、情报信息产品和文艺产品。知识产品作为一种可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它应该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其自身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一、知识产品的一般商品特性知识产品是智力劳动的劳动成果,它包括人才产品与知识产品两大类,前者是教育劳动的成果,后者则是科研劳动、文艺劳动和管理劳动的成果。知识产品是为了交换或为了满足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而…  相似文献   

10.
贵刊今年第四期发表的张雅光同志的题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吗?》一文,指出了与原商品概念不同的定义,本人读后,党得确有商榷之必要。 雅光一文,用心良苦,这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并不都是商品,只有其中实现了交换的劳  相似文献   

11.
<正> 胡瑞梁同志是我所敬重的老经济学家。近年来《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他的三篇有关劳动力商品问题的力作:《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载1987年第12期,以下简称《一论》)、《论劳动力价值、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化的历史意义》(载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二论》)、《关于劳动、所有制和等价物交换的一些理论问题》(载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三论》)。再三研读以上“三论”,我感到作者在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中独树一帜,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又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12.
生产资料市场,是指生产资料交换的场所以及各种生产资料交换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交换的本质也是商品交换。以前,我们不注重生产资料市场问题的研究。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以前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显然也就不存在进行生产资料交换的商品市场。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学界才重新认识到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仍属于商品范畴。也才真正认识到研究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性。但是,直到现在,生产资料市场的目标模式问题也未能达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有许多同志幻想在旧的  相似文献   

13.
物资部门是联结生产和生产消费的中间环节。现阶段必须按照商品经济规律,组织生产资料流通,发挥“第二商业部”的作用,把物资流通搞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一在六十年代刘少奇同志曾经设想,把物资部门办成“第二商业部”,为搞活物资(指生产资料)流通指明了方向。但是多年来,由于“生产资料非商品”,或仅仅具有“商品的外壳”的影响。加以林彪“四人邦”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我国生产资料流  相似文献   

14.
一、对三种或四种交换关系的简单分析: 从经济关系看来,我国现阶段商品的交换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或四种类型。第一种交换,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交换。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不同形式之间的交换,采取商品与货币交换的形式,其生产与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互助支援,同时是为了换得自身所需要的产品。在交换中,一般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交换的结果,产品的价值实现了,使用价值的所有权转移了,产品到达使用者  相似文献   

15.
对价值范畴的讨论不仅关系着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问题,而且关系着正确认识商品价值关系的问题。这里,我也发表一点个人管见,同大家交换看法。 有些同志为了论证“产品价值论”——即所谓社会主义现阶段全民所有制内部的产品生产或共产主义社会的产品生产还有价值的理论——曾经引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类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交换是否商品交换以及它和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的区别,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产品,什么是“形式上的商品”等一系列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两个过渡”中交换关系的变化和当前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我在“经济研究”1959年第一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阶段商品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一文中,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主要是指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之间的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现在我拟继续探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和指教。现在来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对于这一个问题,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些同志认为国家在全民所有制各企业之间调拨(或说统一分配)的生产资料实质上已经不是商品,只是保持着商品的“外壳”;另有些同志认为国家在全民所有制各企业之间调拨的生产资料,同消费品一样仍然是商品。主张第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沿用五十年代苏联的模式。当时,因受到“商品外壳论”的影响,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因而对企业生产需要的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采用无偿供应、无偿使用,其使用效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越来越暴露出严重的弊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界流传很广而直到现在也还有相当影响的一种非常反动的庸俗价值学说。依照这个“学说”,商品价值据说是由消费该商品时的所谓“边际效用”来决定的。一批反动露骨的、妄图“打倒”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以这种十分荒谬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为核心,形成臭名昭著的“边际效用学派”,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吹捧为“不但是价值论的拱心石,而且还是一切交换行为和经济学说的根基”。“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包括“边际效用价值论”、“时差论”、“边际生产力论”和  相似文献   

20.
卓炯 《新经济》2005,(2):6-9
马克思认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①这给了人们以深刻的影响,以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将消灭商品与货币。在这种影响下,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经济理解为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