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桂云  冯会晶 《活力》2010,(23):47-47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包括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直接转销法,就是在发生坏账时作为损失计人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备抵法则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人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待坏账发生时,冲销坏账准备账户。这两种方法不论采取那种方法,坏账损失最终都计人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2.
潘峰 《广西会计》2001,(4):27-27
坏账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当企业对其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时 ,如果实际发生坏账损失 ,就要对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冲销。第一种冲销方法可以称之为“完全全额冲销法” ,如果实际发生坏账 ,其账务处理的要点是 :按发生坏账的实际数额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账户的数额 ;当发生的坏账数大于“坏账准备”账户的实际余额时 ,不足冲销的部分仍然计入“坏账准备”的借方 ,待年末计提坏账准备时再计作费用处理。第二种冲销方法可以称之为“部分全额冲销法” ,其账务处理的要点是 :“如果债权人对重组债权不是分别提…  相似文献   

3.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由此而造成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对于坏账损失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取坏账准备的备抵法,一种是不计提坏账准备的直接转销法。备抵法是按期估算坏账损失,记入期间费用,以净收益的减项列入损益表,同时以应收账款的减项列入资产...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这种处理办法与客观事实不符,而且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坏账损失应作为会计差错更正或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不仅吸收了备抵法的优点,而且能真实反映确认的收入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同时要求“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即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对坏账进行会计处理,此方法要求企业在每一会计期末采用一定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确认为当期的坏账损失,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这种方法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在采用备抵法对坏账损失进行核算时,除了要选择相应账户进行归集和反映外,还需选择合理的估计方法对坏账予以估计。…  相似文献   

6.
坏账业务包括坏账的核销、己核销的坏账又收回,以及采用备抵法核算时计提坏账准备等业务,其会计处理有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在这些业务中,除收回已核销的坏账需在现金流量表正表反映外,其他业务由于与现金收、支无关,故只在填列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时才会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7.
新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集团内部应收账款对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集团存在内部应收账款并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时,由于存在内部应收账款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或费用会对所得税会计处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备抵法是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列为坏账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蒋武 《现代审计》2006,(3):59-60
所谓坏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款项目。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作为坏账损失。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杨富民 《财会通讯》2007,(11):48-49
一、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坏账准备核算方面主要的区别在于,在使用备抵法核算的前提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估计坏账准备可以用三种方法,即赊销百分比法、应收  相似文献   

11.
“T”账户计提坏账准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在备抵法核算的情况下,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按期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企业发生坏账损失时,应作如下处理,借记“坏账准  相似文献   

12.
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昭强 《广东审计》2003,(11):15-16
会计人员都知道,对于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由于直接转销法忽视了坏账损失与赊销业务的联系,在转销坏账损失的前期,对于坏账的情况不做任何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而且核销手续繁杂,致使企业发生大量陈账、呆账、长年挂账,得不到处理,虚增了利润,也夸大了前期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因而在实践中很少为人所采纳。相反,由于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者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则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  相似文献   

13.
(1)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因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为坏账损失.坏账损失的核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即待应收款项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计入发生坏账当期的损益,并冲销应收款项的方法.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时,通常销售收入的确认与实际发生坏账的时间不在同一个会计年度,使得收入和成本不能有效地配比,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可能是高估的,即不能反映其可收回的金额.直接转销法与税法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方法一致(除经税务部门批准可按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外,下同);二是备抵法,即估计可能产生的坏账,并计提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关的应收款项的方法.采用备抵法时,可以弥补直接转销法的缺陷,但是,与税法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的规定往往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郝桂岩 《财会月刊》2011,(14):46-47
"坏账准备"账户是"应收账款"账户的备抵账户,该账户的进口业务核算起来比较麻烦,本文通过实践发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与原账累计余额之间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采用丁字账可较容易地进行坏账准备核算。  相似文献   

15.
杨帆 《会计之友》2005,(10):66-67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常采用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业务,这就难免会发生坏账,由坏账而带来的损失就是坏账损失。坏账准备是按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时,企业应充分考虑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当某项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确认为坏账时,根据实际确认的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一、计提坏账准备的意义(一)财务会计所依存的会计环境决定的。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环境是动态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营风险大,竞争…  相似文献   

16.
账龄分析法的账龄划分和估计坏账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 ,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采用备抵法首先要按期估计坏账损失 ,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 :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账龄分析法 ,就是根据应收款项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账龄分析法对账龄划分和估计坏账损失 ,一般是通过编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表”和“坏账损失估算表”来进行的。账龄的划分一般有四种方法。1 最后账龄法。是视每个客户…  相似文献   

17.
为正确、全面没映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核销、收回、结余等情况,对坏账损失的核算和收回人账在会计上都通过“坏账准备”账户。由于每年的年终要把“环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与“管理费用”对应调整到规定的比例金额.所以在会计处理上应选择正确的方法。在实际业务处理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笔者试就“备抵法”下“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的调整;司题谈点技巧性建议,仅供参考。在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时.企业设置“环账准备”科目核算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冲销、收回等。当企业期末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大于其账…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对企业坏账的直接核销法,一律采用备抵法,并将原计提的坏账计入新增的损益类科目—资产减值损失,所以对企业来说必须做好核算方法的改变,并认真核算由此对净损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对企业坏账的直接核销法,一律采用备抵法,并将原计提的坏账计入新增的损益类科目一资产减值损失,所以对企业来说必须做好核算方法的改变,并认真核算由此对净损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对企业坏账的直接核销法,一律采用备抵法,并将原计提的坏账计入新增的损益类科目-资产减值损失,所以对企业来说必须做好核算方法的改变,并认真核算由此对净损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