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国防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国防装备研究、试制与小批量生产的任务。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不仅具有一般事业单位的共性,还具有科学技术垄断性与保密性强、研制与生产并举、军民融合特点突出等自身的特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资源绝大部分来自财政直接或间接投入,这就要求其既要有效完成国家委托的科研生产和型号研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型号任务面临着高强密度态势。遥测系统作为型号任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型号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然而,由于遥测电子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造成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了满足当前不断提升的型号研制要求,圆满完成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同时促进遥测专业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科学发展,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经过大量的研究探索,提出一套适应遥测电子设备产品化需求的工作模式,并将其应用到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航天材料已从解决有无的研发模式逐渐形成为研制与批生产并存的格局。与此同时,重大型号研制任务和生产交付数量屡创新高,航天材料科研生产单位已承担起异常艰巨的任务,总体呈现多型号并举、研制生产并重、任务总量激增的局面,新形势、新变化对航天材料科研生产能力建设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以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剧增,年度发射频率屡创新高,批生产交付任务十分繁重。为建立适应多型号并举,研制和生产并重,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具有研究院特色的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研究院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关变革对传统的科研生产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航天企业的型号研制管理模式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总体上较好地满足了型号科研生产的需要,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确保国家战略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国家建设航天强国和进一步巩固战略安全基石的目标对型号研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按时完成国家任务、进一步提升型号研制效率和质量成为航天企业面对的突出问题。航天企业的历次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日益繁重,面临多型号并举与高密度发射、产品技术日益复杂、研制周期短、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研制队伍年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产品化工程要通过产品重组、流程重组、人员重组、财务重组,逐步构建型号与产品并重的科研生产体系,形成一套满足型号高强密度研制交付需求以及适应未来产业化发展要求的组织新模式、研制新模式和经营新模式。因此,要转变传统基于"任务驱动"的科研生产方式及相应的队伍配置模式,以适应型号研制任务加重和客户需求转变,满足资源集约、成本控制等要求,进而有力地支撑研究院"二次创业"和"市场化转型"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装备任务正经历由试验向应用、科研向装备、系统向体系转型,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模式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传统的航天科研生产模式是以“型号任务牵引”的生产模式,造成了航天产品尤其是单机产品存在通用产品品种规格多,技术状态固化弱,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差,型谱化和通用性不足、型号重复研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针对当前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规模大、数量多、技术复杂、研制周期短、质量要求高、低成本的新形势,通过开展科研生产管理评估工作,实现了快速持续提高管理能力,推动了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了国家对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新需求,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世界范围内分裂主义的卷土重来,使得地缘政治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国家不断加大在航天领域的资金投入,航天企业整体迈进预研、研制、批生产、装备保障任务的高峰期、发展机遇期和能力增长期。当前,航天企业全力推进新型号研制、新领域拓展,但任务的激增导致航天企业原有的主抓任务型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重实施轻系统策划,导致多个型号偏离时序进度要求;二是重企业内部生产管控轻外协管控,导致型号整体进度刚性不足;三是重研制生产管理模式的继承守旧而忽略创新,导致市场拓展乏力;四是航天企业现行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中缺乏管理能力的评判机制,当出现能力短板时无法及时挖掘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航天系统研究院如何确保科研收入(产出)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数据采集等问题应如何进行,成为统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做一简要分析。一、科研收入不能反映型号研制的全部内涵从2000年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就将科研院所对军品的科研试制与生产分别核算为科研产出和工业总产值,并规定不得对科研试制产品核算工业总产值,而应纳入科研产出进行核算。这样的区分对院下属的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研究所很适用,但对作为汇总单位的研究院和院下属的企业就有些欠缺。对于研究院内同一型号的研制产品,一般在研究所有部分研制生产任务,在企业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设计、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经过60多年的发展,研究院从原来的单一型号项目研制发展为多型号项目研制批生产并举,并呈现出任务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研制批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特点。项目经费是研究院开展型号研制与批生产工作的基石,是保障型号项目按计划、按要求完成任务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宇航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具体表现为型号任务逐年增多,科研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商业航天发展促进了宇航市场的规模增大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宇航产品研制能力与市场需求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型号研制正由试验型向应用型、由科研向装备、由单星研制向多星采购转变,多型号、多任务并举和小批量生产、高密度发射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为了实施宇航产品成本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开展产品通用化研制模式的探索,建立产品型谱,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航天产品型号任务量迅速增长,研制过程日益复杂,涉及专业种类增多,专业间的耦合度不断加深,研制周期日趋紧迫,对传统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非系统化的设计方式带来的设计过程效率低、设计周期长、费用高导致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研制任务的需求问题,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提出了开展科研设计流程的精细化再造与应用,构建科学、规范的科研设计流程体系,并将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落实到型号科研设计流程中,建立配套的贯穿科研全过程的流程管理制度规范体系,提升科研设计工作规范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型号任务进入密集实施阶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的航天器研制任务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化发展需求迫切,多型号并举和高密度发射趋于常态化,为有效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切实提升科研生产管理水平,研究院紧密围绕“三高”发展要求,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变革创新,持续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确保了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形成了以型号研制为中心的科研生产模式,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但随着近年来导弹武器和宇航业务两大主业研制任务的迅速扩大,呈现出型号数量多、产品种类丰富、新技术复杂、研制周期短、保障资源困难等突出特点,同时暴露出传统的"以型号任务牵引的垂直研制模式"导致总体、分系统、单机设计技术储备不足,新型号研制进度推迟,多型号并举、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航天系统内基本上是"多研制、少生产","重设计、轻工艺,重研制、轻生产"的状况。近几年,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承担的型号研制和批生产任务空前繁重,多型号并举,预研、研制和批生产并行。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研生产任务面临着"高强密度"的态势,对计划统筹、能力布局、资源调配、质量管控和技术攻关等总体能力是严峻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院大力推进产品化工程,加强资源整合配置与优化,以适应多型号研制发展需求,达到快速研发、快速生产、快速借用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在此背景下,研究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管理与激励措施,充分继承和利用以型号为主的传统研制计划管理体系,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型号任务不断增多、市场环境日趋激烈、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科研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变化,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标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对自身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二次创业"和市场化转型的战略构想,并对型号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提出了转型要求。2014年,研究院提出积极推进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研制模式转型,突破设计、仿真、试验验证和生产瓶颈,实现集成产品开发(IPD),大力推行航天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国家"航天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宇航企业,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根据当前发射任务密度高、技术跨越难度大、系统建设增长快、型号研制周期短等型号任务形势,在原有技术流程、计划流程基础上,把握航天器研制规律,探索实践技术流程、产品保证流程、技术安全流程、计划流程的"四个流程"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推动了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