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造新城、要政策支持来推动城镇化,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这是对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最大误解。"政府来推动就会有大问题。"在李铁看来,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晰,就是要把城乡之间原来的门槛给砍掉,是进城还是留在乡村,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中央要制止的、坚决要矫正的就是地方政府喊着"我要推动城镇化"。"城镇化的国家规划中,从来没有‘政府推动’这个说法。"以下是本刊记者对李铁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观点"要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新’,关键是要打破土地财政。""提升城镇化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轻消费,重投资的经济失衡格局。""要尊重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土地产权,要在农村土地确权赋能的基础上,让农民也参与到土地征收的谈判和博弈中。"新型城镇化契合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阻力会相对较小。依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高于30%之后便进入加速阶段,我国现在刚好处在这个阶段。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载体,拉动投资的持久动力,提升城镇化率,将有利于改善我国"轻消费,重投资"的经济失衡格局。 相似文献
3.
发改委版本的城镇化规划出台在即,综合目前的争论,关于城镇化的推进在民间几乎已形成共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问题是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制度改革驱动城镇化的自然生成,继而形成新的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观点"农业人口市民化带来的住房需求,都将使房地产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城镇化的实质是‘大经济综合体’的建设,需要投资不断刺激,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的不断兴起。"城镇化发展已被党的"十八大"确定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李克强同志年初在考察时指出:统筹"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 相似文献
5.
冯仑:用立体城市实践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事房地产20多年,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城镇化发展急速的脚步。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的思考。第一个困扰,就是土地资源的浪费。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城市化一方面土地非常紧缺,另一方面挤占大量耕地,使城市扁平化无限铺开,也使中国原有的生态环境格局遭到了巨大破坏。第二个困扰,就是在整个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房地产成为一个主角,而本身城市发展的经济引 相似文献
6.
"减量规划"求解城市土地饥渴症新型城镇化全国规划即将出台,不少省份的城镇化规划纷纷揭开面纱,有的抱团城市群,有的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市,有的准备建设一批批特色小城镇。全国规划中重点强调通过户籍、土地、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城镇化有质量地发展值得期待。但无论怎样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载体。而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已 相似文献
7.
观点"土地资源的粗放低效以及提前透支抑制了产业的发展空间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跨国顾问公司将在国内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准确把握经济产业和房地产发展的方向,为服务对象实现房地产领域的最大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土地日益稀缺,城市摊大饼的弊端以及城市病日益显现;粗放的开发模式早已不符合产业发展潮流,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人口的聚集。有没有可能通过一种综合体建筑来综合解决以上难题?冯仑正在通过立体城市来实验,7月26日,万通首个立体城市项目在西安正式开工。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万通控股集团董事长冯仑。《中国房地产业》: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如何协调,您在实际操作中有何感触? 相似文献
9.
Buschmann Schultz 《中国房地信息》2013,(7):115-117
观点"中国需要学习德国在规划方面的超前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对待环境、城市、人民的态度。""既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中国的城镇化最大问题在于:人民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过于落后。"如果要回答哪个国家的哪种城镇化模式最适合中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便是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也存在"好"、"较好"和"不好"的差别,他们都在城镇化、郊区化和郊区乡村发展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和经验。德国的城镇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乡村建设,仍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研究,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后来出台的一号文件中被屡次提及,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并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可见,中央政府对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不仅有着强烈愿望,还将进一步细化城镇化建设的各方面政策。 相似文献
11.
观点"城镇化建设必将伴随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并相应产生诸多相关需求,从而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结构靠拢的全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需求。"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未来的增长点将主要体现在基建投资、居民消费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观点"城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皆不是房地产,甚至可以说80%以上的内容与房地产无关,房地产只是其中一个利益相关方。""未来5到10年,中国地产业的整合将会十分迅速,能生存下来的地产企业将转型成为资源整合型城市运营商、生活提供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地产开发商。""围绕着商贸物流这一核心定位,对周边的就业、生活、税收甚至城镇化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国家层面的一些政策已陆续出台,许多省区的规划也已完成编制.展望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试点、重点地区城镇化发展等方面还将会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观点"人口的聚集会产生诸多无形的效应,但这还需要通过市场和资源的自由流动来实现,于是取消户籍制度和改革土地制度最为紧迫。""在新型的城市治理机制下,政府的职能不再是经济建设,而应转向以提供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为主。""建议取消城市的行政级别,停止按行政级别分配公共资源,避免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超大城市。"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一个经济政策。城镇化的提高并非来自政府主动的和有意识的推动,而是城乡社会、经济、市场、产业和文化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把城镇化当成一个经济政策来拉动内需、来刺激投资,把城镇化当灵丹妙药来解决经济中的问题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观点"必须改变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道路,使农民成为市民,使农村社会管理社区化,实现农村与城镇友好对接。""房地产业应积极发挥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发展的内涵,认清方向、认准角色,认知规律,积极主动,理性决策。要着眼于推动产业发展,而不是建多少房子、综合体。"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改革信号不断释放。人们逐渐将本次三中全会和29年前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联系起来,期待一场同等量级的改革。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出了纲领性文件。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莫干山会议也被提起,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进程的大会,其亲历者如今要么是身处一线的经济学家如张维迎、周其仁等,要么是占据了推动改革的有力位置,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央行行长周小川等。这种背景下,本届三中全会将会释放出哪些改革 相似文献
17.
18.
观点"至2020年,各个区域基础设施投资10年间将产生42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城镇化的实质是人口、土地和资金三要素的流动,房地产是以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生产要素是土地和资金,房地产行业就是在三个要素之间寻找机会。""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从生产型城镇化更多转向消费和居住方式,转变为人的城市化服务。"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各需要多少投资?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来3~5年城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主线。没有实体经济支持,盲目城镇化又是非常危险的。城镇化无疑将产生多方位的资金需求,无论是今后土地的城镇化还是人口的城镇化,最终都将会带来投资以及资金的需求,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需求清况,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问题,近些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和成果,但对县域层面的城镇化研究尚缺乏足够的关注。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来看,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点。县域城镇化是以县、乡镇为单位的城镇化建设过程,发展有其独特性。在县域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城镇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将城市的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相似文献
20.
巴曙松与杨现领合著的《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一书,最近广受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崇。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巴曙松为城镇化提供的金融视角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亟需补修的重要一课。在他看来,城镇化并不必然与增长相联系,也有可能与衰退相联系,而城市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生命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