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邢丽 《中国财政》2012,(2):69-70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公共风险,其影响是超国家性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面对全球性公共风险,单个主权国家无法应对,需要更多国家加入集体行动,构建国际气候制度共同应对。碳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经济手段,若要发挥其全球范围内有效性,则需要进行碳税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1,(7):72-73
随着世界各国对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利用的快速增加以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国际社会加强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1985年10月,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召开奥地利菲拉赫会议,明确评估未来气候状况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郭新明 《新疆金融》2010,(1):120-130
<正>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为了防止"公有地的悲剧"发生,国际社会期望在制定气候变化全球政策的核心内容上达成一致协议,即就温室气体减排的额度、分配及补偿作出规定,以共同遏制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是气候变化全球政策既是一个"环境规则"履行公约,也是一个"经济权利"分配公约,其目标的具体制定和实施不仅涉及全球发展与公平性问题,而且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利益,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各国都不愿率先承担这份责任。因此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内容上存在巨大分歧,历次气候大会实质上均是各个国家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  相似文献   

4.
资金机制是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制度,也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围绕资金机制的运作实体、活动资格和优先事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数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及其各自内部充满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京都时代及其之后,资金机制始终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博弈焦点。  相似文献   

5.
6.
《国际融资》2013,(3):54-59
进入2013年,全国多地持续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国内外关注。期间,亚洲开发银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专家在京表示,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汽车尾气的排放,而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已是中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专家们是在亚行、清华大学、世界资源  相似文献   

7.
COP14·MOP4     
2008年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会议(COP14)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MOP4)在波兰波兹南开幕,吸引了9000多名来自18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主要讨论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和长期承诺、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上增加资金投入以及发达国家如何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1-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COP9)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来自167个缔约方的约200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由于美国退出,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态度消极,致使《京都议定书》迟迟不能生效。因此,本次  相似文献   

9.
艾亚 《国际融资》2008,(2):10-13
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为便于发达国家履行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规定的5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创新机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资金与技术,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有效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大幅度降低在本国实现减排的经济成本。2007年岁末,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出的“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强调了国际合作,并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此前,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中国CDM基金),就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支持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29日至11月9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COP7)。出席会议的共有172个国家、234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人数40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OP15)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MOP5)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国推动下勉强达成协议,错失了达成减排协议的好时机。当时,联合国要求,气候协议的达成,必须建立在与会193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这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因各国  相似文献   

13.
傅平 《中国财政》2014,(3):72-73
2012年多哈会议结束了2007年启动的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几年来先后在减缓(包括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适应、资金、技术等四大支柱方面形成多项决议。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华沙会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期待这是一次"落实的大会",即进一步明确发达国家采取哪些具体切实的行动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成果,明确这些行  相似文献   

14.
从1995年起至1997年11月,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1)后至《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COP3)前,围绕柏林授权书所确定的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共进行了8次正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为帮助世界各国更好地完成二氧化碳减排任务,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被引入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中,这就是排放权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已经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向人类发出挑战。CDM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种途径,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改善全球环境的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COP13)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MOP3)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来自180多个国家的约600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为期12天的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欧盟、澳大  相似文献   

18.
朱俐 《国际金融》2011,(12):73-77
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在南非德班召开(简称"德班"会议)。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局势纷繁突变,气候变化不仅关系到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能源问题,更涉及参与谈判对话的将近二百个国家的外交,财政,科技及国计民生等诸多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底,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CDM”)。CDM的核心是发达国家可在本地减排,也可参与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实现自身减排目标,即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  相似文献   

20.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OP8)举行之前,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COP8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并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路,旨在避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构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