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嵩 《新财经》2012,(4):32-32
2010年,国内PE行业已经到了Hold不住的程度,PE募资、投资案例数量均创新高。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于中国PE行业野蛮生长的质疑。目前,PE已成为现代金融中发展最快、最耀眼的机构,被称作"金融皇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陈萍 《产权导刊》2011,(1):12-14
2010年,中国的PE市场发展火爆,大量民间资本涌入,似乎预示着"全民PE"热正在到来。富人过剩的资本和聪明人过剩的智力通过何种途径达到最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PE(Private Equity)投资,国内一般翻译成"私募股权投资",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一种生意模式,实际上就是对未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在中国最早应该是从风险投资(也叫"创业投资")开始的。所以,在2006年之前,中国的PE行业还是以外资为主,本土PE投资也基本上是模仿国外的运营模式和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4.
董露茜 《新财经》2012,(4):38-40
2009年的那一轮PE狂飙,很多项目在2012年进入退出阶段。但市场变化万千,此前很多热衷投资Pre-IPO项目的PE均遭遇退出困境。而随之而来的是日渐频繁的二级市场项目转让,这一"中途退出"方式将成为PE退出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陈萍 《天津经济》2011,(3):49-51
富人过剩的资本和聪明人过剩的智力通过何种途径达到最有效的结合?私募股权(PE)投资也许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答案。得益于整个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未来5年,预计将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资本进入PE这个行业。比如社保基金就可用总资产的10%投入……雄厚的资金流正助推着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的PE市场发展更显火爆,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似乎正预示着"全民PE"热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6.
郭莉 《首都经济》2010,(12):35-37
地产PE大规模涌现,说明了地产商向上游金融产业的战略转移,他们正在尝试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滚动开发、做大规模来获取企业成长的"香港模式"  相似文献   

7.
PE变局     
《新财经》2012,(4):26-27
PE这个被称作"金融皇冠上明珠"的行业在中国仅发展了二十年,就达到了疯狂的地步,2010年-2011年,人们称那段时间为"全民PE时代"。股市的低迷与创业板的财富效应,推动了各路资本向PE汇聚。热潮让这个"明珠"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既  相似文献   

8.
PE新方向     
王铮 《上海国资》2013,(2):42-43
PE投资退出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IPO退出,另一种就是对赌协议 PE行业的冬天来了。 2012年,对于国内的VC/PE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转折的年份。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PE市场活跃度持续下滑。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披露募资完成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8支、22支和23支;募资完成规模分别为73.4亿美元、18.4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募资基金数量同比下降85%,募资规模则亦下降了70%左右。  相似文献   

9.
PE凶猛     
《新财经》2012,(4):14-14
5年前,若听到谈论PE,大多指的是股票市盈率Price/Earnings;今天,人们谈论PE时,却一定说的是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PE在中国发展之凶猛,令人感慨。自2009年7月A股IPO重启以来,  相似文献   

10.
王韶辉 《新财经》2012,(5):45-47,36
4月中旬,一条"国税总局正在制订《合伙企业及合伙人所得税实施办法》相关草案"的消息在投资业内引起一片哗然,尽管《草案》还未正式出台,但未来PE行业高风险、高回报、高所得税的趋势,恐怕已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仅—年时间,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就下跌了一半。2012年二季度,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跌至3.5倍,创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7倍,仅一年时间,PE机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就下跌了一半。  相似文献   

12.
以PE的名义     
当国内正由“全民炒股”进入“全民PE”时代,美国在2010年9月通过的“沃克尔法则”却收紧了PE的缰绳。  相似文献   

13.
苏菲 《新财经》2012,(4):28-31
一个项目的市盈率可以达到12~15倍,甚至20倍。然而,仅仅热闹了一年的光景,一切都变了。如今的PE不得不去思考其他的赚钱方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演绎了一段全民PE的疯狂之后,PE行业已经渐渐趋于理智。今年以来,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14.
董露茜 《新财经》2012,(6):63-64
在一些跨境并购案中,不乏PE的身影,它们在海外非购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虽然在一些人型并购案中PE发挥丁价值,但目前出现PE的身影还非常少,与发达市场以并购一剥离为游戏规则的PE相比,中国PE差距还非常大。中国PE主要集中在Pre-IPO(上市前)SHIN内市场,即使参与了跨境并购,其角色也非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董露茜 《新财经》2012,(2):38-41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PE先是延续向上势头,迅速冲高,此后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和投资预期收益的降低,PE在募资、投资和退出等方面均遭遇困境。这和2008年的情形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投融资环境的优化、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地方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强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开闸,中国的PE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2009年,据chinaventure报告显示,已公布的PE投资金额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86.45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75.8%,2010年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PE市场投资规模更是迅速上升,PE和PRE-IPO已成为继A股投资热潮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为此,有人甚至惊呼中国正进入"全民PE"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一向对投资比较积极的VC/PE们对热潮下的云产业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谨慎当前的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强劲的"云计算"热潮。全国有上百个城市在滚滚热浪中争相建设云基地;"云计算"也逐步从概念进入诸多应用层面;即便是传统的IT巨头们也开始感受到来自云计算应用模式带来的挑战。不久前,IBM在澳大利亚裁员  相似文献   

18.
郭莉 《首都经济》2013,(1):52-55
在告别了最初的暴利时代后,VC/PE们开始步入洗牌期。全民PE热沸腾了不过两年,形势便盛极而衰。据统计,今年三季度,VC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为6.07倍,相比二季度9.63倍的平均账面回报下降37.0%,而PE机构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也仅为3.05倍。与以往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回报相比,募资难,退出更难,中国PE步入寒冬已是事实。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上海争建PE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我有个做PE的朋友前几年投了奇瑞汽车,眼巴巴等着要上市,然而奇瑞汽车不断扩大的亏损让这位朋友欲哭无泪,欲退无门,三天两头有LP催着问情况,弄得几乎要得抑郁症了。"上海某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根据贝恩公司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市场概况(2012年)》显示,由于去年以来IPO实质性暂停,2012年,私募股权的退出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下降了46%和38%。这使得PE的投资持有期逐年递增,由2011年的3年增至4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万类霜天竞自由",时下的中国正是中外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乐土。2009年10月隆重推出的创业板,打开了"造富神话"的潘多拉魔盒,从内地影业巨头华谊兄弟到生物医药企业海普瑞,每一个造富传奇的背后都少不了PE推手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