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型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在广泛的劳动关系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内容分析、焦点小组访谈、专家法、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确立了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四个测量维度:就业保障、工作条件、参与管理、内部和谐等;并通过路径分析验证了合作型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合作型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型劳动关系及就业保障、参与管理、内部和谐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说明企业着力与员工长期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38家企业的1223位员工数据为调研样本,基于ERG理论识别生存、关系、成长三个需求层面的7个前因条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生存需求层面因素、关系需求层面因素及成长需求层面因素均不构成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必要条件,提升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需要三个需求层面因素的协同作用;劳动负荷与个人发展在实现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过程中发挥了普适作用;存在三种模式驱动员工产生高水平劳动关系满意度,分别为生存——成长双需求主导模式、关系——成长双需求主导模式、生存需求主导模式;替代效应存在于关系、成长两个需求层面因素之间,以及生存需求层面因素之间。为促进企业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的提升,企业要在多方面进行投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关系管理;企业要在充分了解员工劳动偏好特性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工作分配及任务量调整,还应关注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期望;企业可通过合作型企业文化的构建或重视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成长,驱动生存需求层面及个人发展各要素上均获得满足的员工产生更高水平的劳动关系满意度;企业可通过加大劳动报酬投入或承诺工作稳定性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犯员工劳动权益的现象,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劳动争议.其产生有认识上的、立法的、传统的种种主客观原因.为了防范和弥补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中企业对员工劳动权益的侵害,充分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改善劳动关系,增加员工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性地提出若干保障措施很有必要.企业应转变观念,尊重员工的劳动权利,工会应加强自身职能,更重要的是,《劳动法》和《工会法》等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员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契约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石.本文针对<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探讨如何调整和处置员工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寻求建立改制企业劳动合同的规范化和和谐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武汉市外企、民企进行了劳动关系现状和未来稳定性两大维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外企、民企劳动关系既存在突出的共性问题,也存在与所有制和规模差异相关的诸多问题,且劳动关系不和谐企业普遍集中于娱乐、住宿、商务服务等行业.针对上述问题,宏观层面应加大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力度、健全工会组织建设、树立劳资互利共赢理念;微观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设计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激励体系和企业内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分级处理机制、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纽带的心理契约管理.  相似文献   

6.
薪酬是指员工从事某企业所需要的劳动从而得到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补偿,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是劳动或劳务的价格表现.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利润的自我积累和员工分配之间的关系,如何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合理的薪酬及劳动动关系对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复杂性、非规范性、非均衡性四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与工会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动关系再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不仅仅是保护劳动者的,而且是通过保护劳动者来构建一个规范的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劳资双赢的.从劳动关系的平衡方式、企业用工制度的规范途径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策略三个方面论述<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在适应新形势、新发展下的变化的补充,可以加深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变革的推进,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化发展中.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入手,以员工的心理层面为切入点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运行机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构成了一种管理时尚模型(Management Fashion Model)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探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组织支持感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机理,并以"互惠"为基点,提出微观机制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企业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快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减少和杜绝因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企业与职工间的矛盾冲突,对于稳定企业和社会发展环境,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实例出发,阐述了国有企业加快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思路和要点,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改制时期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以来,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遵循着"国退民进"的方针,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放开搞活,真正走向了市场。毋庸置疑,改革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其中,能否适当地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是企业改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文章将从改制时期企业面临的劳动关系问题入手,寻求企业改制时期处理劳动关系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许建建 《时代经贸》2011,(6):240-241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复杂性、非规范性、非均衡生四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与工会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分析,对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实习关系的归属、实习学生的权益和实习关系的法制建设提出了相应判断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我国企业目前劳动关系和谐度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劳动关系和谐度的总体状况"一般";收入满意度、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员工参与企业治理均为"较差"。其中"收入满意度"得分最低。不同企业中,私营企业得分最低。收入分配、劳动合同质量和员工参与企业治理是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度的主要因素。应当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劳动合同制度的约束力和创新企业治理制度来提高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使现阶段我国社会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稳定性对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重点分析了视野单位劳动关系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先阐述当前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再提出相应的创新管理策略,希望能对相关学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黄宁 《经济师》2013,(12):230-231,236
进入新时期以来,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80、90后劳动者的大规模涌入,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型员工类型发生摩擦,成为目前企业管理中的一大症结。文章旨在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转变提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三种类型企业反映劳动关系状态的六类指标进行定量比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显著地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后两类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没有明显的差距.在三类企业中,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剩余创造对雇员的人力资本和主动合作的依赖程度最高,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谈判力差距最小,更容易形成合作博弈关系.因此,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推动劳动关系向合作博弈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劳动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带来了员工类型、需求和期望的多元化。建立顺畅高效的制度机制,识别、代表、协调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劳动争议的内容、范围、主要原因以及它们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目前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劳动关系也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重点。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与员工同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同是社会财富与价值的创造者,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协约合作关系。他们只是在劳动过程中承担了不同的职能,因此,中国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存在阶级的对抗,应是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起源于斯密对于劳动分工的论述,之后马歇尔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阐述了工业组织。后来,为了解释更多的经济现实,出现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哈佛学派。哈佛学派提出的核心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缋效,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后来的芝加哥学派,从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以及研究方法上不同于哈佛学派,但自哈佛学派始,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且主要通过结构、行为、绩效三个范畴研究市场的垄断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