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海云 《中国纺织》2011,(6):106-110
经编设计大赛、交易会、产业论坛、技艺擂台赛……5月23日~27日,2011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高强密度、多样形式的活动安排,烹制了一场产业盛宴,启迪智慧,引发思考。在活动周现场,我们感受到:过去十年,海宁完成了“经编世界”梦想,而今,海宁带着信心与信仰,已经踏上“世界经编”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聚集优势,但功能性面料稀缺、产业链不完整、产业用纺织品比重偏低三大不足,一直是海宁经编产业  相似文献   

3.
2010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为我们展现了关于经编的饕餮盛宴。在这里,历史与未来交融,激情与梦想同在。我们在领略海宁经编十年创业风采的同时,也在此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纺织》2011,(11):152-152
10月23日,“风尚海宁”米佰顿时尚皮装裘皮的专场发布在上海行。这是2011上海时装周专门为海宁皮革、裘皮时尚安排的一场展示活动,也是“2011海宁皮衣时尚神州行”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海宁米佰顿品牌注重在高端裘皮服饰、皮装领域开拓市场,产品以美国NAFA和sAGA水貂为主要面料,除了公司自己研发设计外,还采用欧美裘皮专业设计师是设计思路、作品,设计的米佰顿新品,有机结合了国际上的流行趋势、时尚元素与本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日前,2013中国海宁潮国际博览会春季项目推介会在杭州举行,第四届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作为今年潮博会正式项目之一被重点推介。今年5月中旬,第四届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即将华丽  相似文献   

6.
5月24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服装类作品秀之后,2011海宁·中国经编科技文化活动周开幕式与第六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同时举行。为提升海宁经编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促进经编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快速高品质发展,在发展总部经  相似文献   

7.
程清 《中国房地信息》2013,(8):38-45,47
通过壮大城市群来引领新型城镇化布局的方向已越来越清晰,一直以来围绕杭州与上海都市圈进行城市发展布局的海宁市,处于向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海宁的特殊性还在于,因其罕见的区位优势,多年来的积累形成了超出预期的人口与产业的聚集和经济发展,城镇化空间很大,城市功能升级需求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宁如何站在长三  相似文献   

8.
沈琰 《中国纺织》2010,(6):54-55
浙江海宁,历史上以钱江潮闻名。但近年来,海宁皮革、海宁经编、海宁家纺三大传统产业也已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海宁“代名字”。中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产业集群成熟在海宁,中国规模最大的经编产业集群诞生在海宁,中国规模最大的家纺产业集群之一也成长在海宁。海宁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集群,已成为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的典型,成为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本。探究海宁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其中有一点显得特别令人注目,这就是历届政府接力传承成就了这三大称誉全国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3月6~8日,为期3天的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春季)博览会在浙江省海宁·中国家纺城举行.这是已连续举办14届的海宁家纺博览会首次在春季召开.近50万平方米的展会规模,2800家展厅的精心布置,国内外家纺布艺、家居软装行业知名品牌前来亮相,来自全世界的家居设计师、经销商及采购团体近10万余人走进海宁·中国家纺城.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会.杨兆华表示,经过近30年的发展,许村已成为集设计研发、布料生产、窗帘布内外贸易、沙发布内外贸易、成品加工后整理、成品窗帘销售、电子商务及物流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基地.今年春季展的首次加入,更寓意着许村家纺布艺产业充满活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9月1日,由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孙雷带队的企业文化调研组到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走访调研。据悉,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特色,促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东  相似文献   

11.
包胜友 《中国纺织》2011,(10):98-100
“产业转移不是为转移而转移,而是在转移之中实现升级。郎溪经编产业园并非海宁经编的翻版,而是提升后的更高水平的新经都。”年初,浙江海宁经编科技产业园区主任沈顺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这一被寄以厚望的郎溪新经都建设情况如何?产业转型升级表现在哪些方面?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给本刊传来了最新动态。据介绍,今年以来,安徽郎溪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围绕强建设、树形象、增效益,扎实推进土地收储和水、电、道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亮点迭出。  相似文献   

12.
梁瑞丽 《中国纺织》2013,(10):118-120
海宁家纺正在为谋划家纺“品牌”运作而努力,海宁家纺企业块头小、数量多,单个企业打‘品牌势单力薄,抱团打响“海宁家纺”浙江区域名牌,将会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中华商标》2014,(9):86-86
“海宁皮革城”商标纠纷案宣判 近日,“海宁皮革城”商标纠纷宣告结束。据悉,1994年“海宁皮革城”(总部)正式开业,市场名称持续使用时间已超过19年,并且拥有商标专有权。然而,武汉中防瑞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瑞达房产)和武汉中防瑞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瑞达运营公司)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钟家村的中防地下商业街命名为“海宁皮革城”、“中防海宁皮革城”,  相似文献   

14.
梁龙 《中国纺织》2023,(Z2):54-55
<正>为实现产业联动,推动海宁纺织服装高质量转型,近日,2023海宁中国国际皮革毛皮时装面辅料展暨中国·马桥经编时尚面料展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以“跃新永续生态时尚”为主题,实现了“海宁皮革”和“马桥经编”两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历史性“牵手”,两翼齐飞打造出规模更大、产品更全、观众更多的海宁综合性时装面料专业展会。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无形‘控制’有形的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有企业文化品牌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近年来,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从浅到深,从粗到精,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牛方 《中国纺织》2013,(11):66-67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纺织行业品牌文化建设深入发展,促进纺织品牌强国战略实施,11月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以下简称:中纺政研会)在浙江海宁联合召开了"2013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中组部组织二局四处副处长周勇,国务院国资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纺政研会常务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纺政研会副会长陈伟康,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新等领导以及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经编名镇",浙江海宁马桥的经编业快速发展,产业用经编产品因其高端的技术、宽广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异军突起,成为了马桥经编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家纺面料(主要指窗帘布,沙发布,床盖布)产业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浙江的余杭、海宁、萧山,以及绍兴北部地区为中心的家纺面料织造生产基地。回顾近十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到我国家纺面料的主要流行脉络是与雪尼尔纱在家纺面料中大面积应用紧密联系的。雪尼  相似文献   

19.
刘兴  林小钟 《中国纺织》2006,(11):130-133
海宁许村,在中国偌大的版图上,这一民间小镇甚至连弹丸之地都称不上。然而,就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成就了中国家纺业的一大奇迹:中国家纺布艺业近四成的市场占有率。全国大型的家纺产销基地。 由当初的亿元镇到如今的家纺产值155亿元;由当初家有两台织机,小打小闹过日子,到“家家织机响,市场跑天下”;由当初的小有名气到家纺装饰布年产量全国第一,内销量全国第一,出口量列全国第一……勤劳、智慧的许村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举国家纺业最瞩目的成就,这一民间崛起的集群式草根经济,更是成就了中国家纺业的一种成功模式,让业界去不断地去探悉其奥秘所在。 海宁人带给国人的思考,到目前为止,似乎还只是一句话:中国家纺看海宁,海宁家纺看许村。看海宁,看许村,看什么?探海宁,探许村,又探悉什么?当我试图去总结出一个完美的公式之时,才发现海宁模式本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模式,她带给人们的永远是一个结果,而不能成为各地竞相效仿的对象。 海宁家纺模式带给家纺业最大的贡献除了对纺织产业集群的探讨外,更带给人们对家纺产业抱有的一种激情和理智,让人们对家纺行业的未来发展有足够的信心。据悉,到“十一五”末,许村镇家纺业总产值将超过400亿元,家纺市场年成交额超100亿元,家纺成品产值占总量35%以上,培育年销售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超3亿元企业20家、超1亿元企业50家、超1000万元企业300家。 这样的规划自然让人们对家纺的信心坚定不已,而每年一届的海宁家纺博览会,也让人们对海宁家纺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兴奋度和新鲜感,这不能不说是海宁家纺的另一种成功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提到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沈顺年一脸的骄傲。在海宁这个以皮革城美誉天下的县级市里,沈顺年和他的团队,带领着一帮闻劲十足的企业家,用短短十年的时间,将经编产业发展成为如今让纺织界折服的“马桥奇迹”。不过,这一次,和记者面对面,沈顺年感叹,产业转移,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